《秋江》赏析-宋代道潜古诗-发人遐想的秋江晚景图

来源:网络整理 时间:2024-04-16 11:50

秋江作品原文

秋江

道潜

赤叶枫林落酒旗,白沙洲渚夕阳微。

数声柔橹苍茫外,何处江村人夜归?

秋江作品赏析

江滨大片枫林火红火红,像喝醉了酒似的,它向人们昭示:岁序已进入严霜覆地的深秋了。一天黄昏时分,诗人来到江滨渔村的时候,酒家已收落了酒旗,是因为天色向晚行人稀少的缘故吧。

秋天在古代诗人们的笔下,总是凄凉而萧瑟的,又值夕晖渐敛的黄昏,更增加几分凄清与黯淡。可是,诗人却一反这传统思维的惯性,一开章就用“赤叶枫林”把江滨秋色装点得色彩鲜明而绚丽;再加上招徕顾客的酒旗,表明这里有酒家在。“垆边人似月,皓腕凝霜雪”,这不给江滨秋景平添几许热闹和温馨?

今天诗人到来,也许是一种偶然邂逅。这里虽然算不上著名的风景区,可是这美好的秋光秋色像一个强大的磁场吸引着诗人,教他怎能不留连驻足呢?

诗人细细打量这里的环境:洲渚上的细沙像雪一样洁白,踏上去,软软的,犹如铺上一层厚实的地毯;夕阳的斜晖给沙洲涂抹上一层橘红的颜色,着实惹人喜爱。纵目远眺,视野无碍,碧水蓝天,江空寥廓,尽管酒旗收落,酒家已闭门谢客;其实,又何须沽酒买醉,这秋江夕照的美好图景,不是早就使人陶醉么?

暮色像一张巨大的堇色帷幕正在徐徐降落,江滨景物也变得影影绰绰,渐渐地,四周一派苍茫。诗人静静地聆听,晚风中忽然传来轻轻的橹声,时疾时徐,若有若无,这微弱的“乃”声把江滨反衬得亘古洪荒般宁静,诗人睁大眼睛搜索橹声的踪影,可是没有看见。诗人忽发奇想;这橹声大概是来自“苍茫外”吧。这就怪了:苍茫的暮色本来是谁也看不透它,诗人怎么能看到“苍茫外”呢?这太不合事理;可是回过头一想,橹声这么轻细,在苍茫的暮色中又无处找到它,用“苍茫外”来表现它的遥远,这难道不是妙不可言?

这时候,诗人在默默地猜想,有橹声当然有归来的夜棹,是江滨哪个村子里的渔人一天劳作之后,拖着疲惫的身躯披着夜色回家;还是为了寻求生计,奔走远方的游子星夜归来?

这,又是一道江滨独特的风景!

这首小诗,共描画了两幅画面——

第一幅画面:秋江夕照图

大片枫林,枫叶赤红如火;夕阳斜照,西天一抹绯红;村头的酒旗,青白斑斓;洲上的细沙,洁白如雪。众多景物,交相辉映,异彩纷呈,秋色秋光,美丽如画。

第二幅画面:江村夜棹图

“苍茫”夜色笼罩着寥廓的宇宙空间,归来夜棹当然无从看见,是从橹声推断出来的。“何处江村”,既然不能确指,这使我们联想起唐人刘长卿《逢雪宿芙蓉山主人》的诗句:

“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

是啊,在中国古代,底层人民在饥饿中挣扎,沉重的生活鞭子什么时候不是把他们驱赶得昼夜不息呢?金秋季节虽然没有风雪,可是,我们还是仿佛听到夜归人迟滞而沉重的步履和晚风中传来柴门犬吠声……

这两幅画面,有虚有实,有声有色,意境悠远,笔致空灵。它组合成一帧发人遐想的秋江晚景图。

秋江作者简介

道潜(1043—1102)字参寥,俗姓何,本名昙潜,赐号妙总大师。於潜(今属浙江临安)浮村人。宋代著名诗僧。与苏轼等人友善,经常相互唱和。

有《参寥集》。

更多道潜的诗

阅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