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意》赏析-宋代苏舜钦古诗-炎炎夏日享清凉

来源:网络整理 时间:2024-04-16 10:52

夏意作品原文

夏意

苏舜钦

别院深深夏席清,石榴开遍透帘明。

树阴满地日当午,梦觉流莺时一声。

夏意作品赏析

“别院”,当然不同于正院,不只是面积没有那么宽敞,位置也较为偏僻,再用“深深”一强调,真有一种“曲径通幽”的韵味。这里有间卧室,凉床上铺着一张竹席,诗人着上一个“清”字来形容,不难想见它光洁清净,真让人顿生遍体清凉的快感!

望望窗外,石榴花开放得正茂盛。“五月榴花照眼明”,简直红得像火一般热烈,把这小小的“别院”装点得亮丽而绚烂,透过一层薄薄的窗帘,虽然觉得不那么耀眼,可也把卧室映照得通明透亮。在这酷热的夏天,桃们杏们的浮花浪蕊因害怕炎热,早就退出枝头了,只有这石榴花不辞酷暑如蒸,是否是想用秾丽的倩姿来抚慰诗人别院栖居的幽独呢?

这是正午时分,火辣辣的太阳好像是要炫耀它的严威似的,不偏不倚地当头挂着,恨不得把大地晒出火来。你不用到南冈去“观刈麦”,只要想想白居易的诗句“足蒸暑土气,背灼炎天光”,准能冒出一身热汗。可在这里呢,参天大树葳蕤茂密,枝柯交错,那宽广的树冠犹如一张硕大无朋的伞盖,洒下“满地”“树荫”,把骄阳和酷热统统赶到小院之外,谁不说这是一块清凉福地呢?

夏日的白昼实在太漫长了,看看室内那么精美清凉的卧具;望望窗外,那么幽静安宁的环境,什么日常俗虑,什么世事尘嚣,统统抛到脑后,是该美美地睡它一觉……

“梦觉”一词告诉我们:这时候诗人已告别幽窗好梦,醒过来了。可是他既没有写梦回后的精神状态,也没有说他准备作什么,只是说,他听到“流莺时一声”。从“时一声”来看,这悦耳的鹂歌传到诗人耳鼓里是断断续续的。也许,这时候诗人正撩起窗帘,向树枝间极目搜寻哩;因为树冠太密,无法看清黄莺跳跃飞翔的姿态吧,无疑,“时一声”只是表明一种听觉形象。诗人却偏偏拈出“流莺”这一短语来,强调那流动飞翔的形态,这不是转化成一种视觉形象么?这是怎么啦?仔细一想,显然诗人是凭借平时经验来判断,黄莺之所以有断续歌声,还不是因为它的跳跃栖息或飞或止?诗人简直把黄莺这一人们喜爱的小精灵描写的形神毕活,呼之欲出!

噪林愈静,鸟鸣山更幽。”诗人“梦觉”之后能聆听到这断续鹂歌,不正好反衬出环境的静谧和诗人心境的安恬么?

夏日午睡不过是一种常见的生活现象,在古代诗歌史上却逗得华章迭出——

如柳宗元《夏昼偶作》:

“南州溽暑醉如酒,隐几熟眠开北牖。

日午独觉无余声,山童隔竹敲茶臼。”

湿热如蒸,隐几小睡,四周静悄悄的。柳宗元用山童在竹篱外敲击茶臼的微弱声响来反衬夏日昼寝的宁静安恬。

又如杨万里《闲居初夏午睡起》:

“梅子留酸软齿牙,芭蕉分绿与窗纱。

日长睡起无情思,闲看儿童捉柳花。”

绿窗幽静,午间睡起,杨万里用看孩子们捕捉飘飞的柳絮来驱遣夏日昼长的百无聊赖!

苏舜钦这首小诗却别具一番情趣——

深深的别院,浓浓的树阴,不但为夏日午睡觅得一个静谧的所在;而且还安排了精美的卧具——清凉的竹席,你说,怎能没有一个幽窗好梦?当午梦方回,窗外又传来断续鹂歌……

炎炎夏日享受清凉的惬意情怀不是跃然纸上么?

夏意作者简介

苏舜钦(1008—1048)字子美,祖籍梓州铜山(今四川中江县),自曾祖起移家开封。仁宗景祐元年(1034)进士,官大理评事,集贤校理,因支持范仲淹改革,被劾罢官,退居苏州沧浪亭。

有《苏学士文集》。

更多苏舜钦的诗

阅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