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春二首》(其二)赏析-宋代寇准古诗-杳杳烟波夕照中

来源:网络整理 时间:2024-04-16 10:39

江南春二首作品原文

江南春二首(其二)

寇准

杳杳烟波隔千里,白苹香散东风起。

日落汀洲一望时,柔情不断如春水。

江南春二首作品赏析

说起塞北秋天,也许你会想到雄关大漠,骏马秋风;这里是“江南春”天,江南是水乡,诗人自然要摹状春水的轻灵缥缈,传达出春水的韵味风神。

你看,茫茫江面上,水汽氤氲,如烟如雾,本来迫在眉睫之间,却又看不透它;分明咫尺之遥,恍若远“隔千里”。既迷蒙不清,又缥缈不定,若隐若现,深邃难测。东风吹过,一股白蘋香气在弥漫、扩散……

无疑,诗人为我们描画的是一幅浩浩大江烟波夕照的美好画面。

也许是“痴儿了却公家事,偷得浮生半日闲”吧,诗人这天来到江滨漫步,已是黄昏日落时分。但见汀洲坦荡如砥,汀上白沙似雪;骀荡春风,吹面不寒。诗人沐浴着夕阳淡淡的余晖,吮吸沁人心脾的幽微的蘋香,当驻足远眺,放眼“一望”大江的时候,一股不可名状的缱绻“柔情”不由漫上心头,犹如眼前这源源不断的“春水”……

把情感比成“水”,当然不是诗人的始作俑,古代大有人在。唐代刘禹锡比过:“水流无限似侬愁”(《竹枝词》);南唐后主李煜也比过:“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虞美人》);诗坛并不很知名的李新也比过:“脉脉春情长不断,水东流”(《摊破浣溪沙》)。尽管这些诗句表达形式不同,但有一点是相同的,即:都用水的长度做单向的比喻。寇准却不同,他说:“柔情不断如春水”。不但用水流不断来比喻情感的绵长,还用水的软化来比喻情感的温柔。既表现它的长度,又突出它的质感。你说,这种多维比喻的妙用,难道不是诗歌修辞上的创新么?

有意思的是,这支小唱问世之后,虽然引来好评如潮,可是责难声也随之而至。如南宋人胡仔说:“观此语意,疑优柔无断者。至其端委庙堂,决澶渊之策,其气锐然,奋仁者之勇,全与此诗意不相类”。还据此大发感慨:“盖人之难知也如此!”(《苕溪渔隐丛话后集》卷二十)

其实,如果我们考察一下诗史,古往今来,有哪位诗人情感总是单一的?苏轼既发“大江东去”的慷慨歌吟,不也有“人生如梦”(《念奴娇》)的缠绵悱恻?岳飞既有“怒发冲冠”(《满江红)》的壮怀激烈,不也萌生过“人悄悄,窗外月胧明”(《小重山》)的幽怨情怀?寇准作为日理万机的朝廷宰执,在庙堂之上既可“奋仁者之勇”;公余之暇,难道不可以抒儿女之“柔情”?

无独有偶,唐人杜牧也写过一首《江南春绝句》:

“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杜牧诗当然同样脍炙人口,景物也很是明丽,可是淹没在江南烟雨中,一切终归朦胧黯淡;寇准这首诗呢,杳杳烟波,淡淡萍香,因为有了汀洲夕照,在烟水迷离中却透出几分亮色,作为“江南春”的画面,不是显得蕴藉而空灵?难怪明代“七子之一”的何景明从中品出唐人韵味(见《升庵诗话》)!

江南春二首作者简介

寇准(961—1023)字平仲,华州下邽(今陕西渭南)人。太平兴国五年(980)进士,淳化五年(994)除参知政事,景德元年(1004),辽兵大入,拜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力排众议,促真宗亲征,进驻澶州督战,与辽订“澶渊之盟”。后为王钦若等所谗,罢相。天禧三年(1019)复相,拜莱国公,又受丁谓排挤,降官,后贬逐雷州,死于南方。仁宗时追赠中书令,谥忠愍。

今传《寇忠愍公诗集》三卷。

更多寇准的诗

阅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