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甫《春日江村五首》赏析句解-唐代古诗

来源:网络整理 时间:2024-04-16 00:50

春日江村五首原文

春日江村五首

杜甫

农务村村急,春流岸岸深。

乾坤万里眼,时序百年心。

茅屋还堪赋,桃源自可寻。

艰难贱生理,飘泊到如今。

迢递来三蜀,蹉跎有六年。

客身逢故旧,发兴自林泉。

过懒从衣结,频游任履穿。

藩篱无限景,恣意买江天。

种竹交加翠,栽桃烂漫红。

经心石镜月,到面雪山风。

赤管随王命,银章付老翁。

岂知牙齿落,名玷荐贤中。

扶病垂朱绂,归休步紫苔。

郊扉存晚计,幕府愧群材。

燕外晴丝卷,鸥边水叶开。

邻家送鱼鳖,问我数能来。

群盗哀王粲,中年召贾生

登楼初有作,前席竟为荣。

宅入先贤传,才高处士名。

异时怀二子,春日复含情。

杜甫《春日江村五首》赏析句解-唐代古诗

春日江村五首赏析

极似良辰无事,逍遥原野题。及读其诗,江村之大计如彼,春日之皇皇如此,叹先生一肚皮禹、稷,非雕虫小儿之所知也。

明王嗣奭《杜臆》曰:“此五首如一篇文字,前四首一气连环不断,至末首总发心事作结。”清仇兆鳌《杜诗详注》细绎之曰:“首章,叙春日江村,有躬耕自给之意。次章,归蜀而依严武。上四承漂泊来,下截仍抱江村。故交复镇,便堪发兴,且未讲到幕府事。下两章,方层次叙出。三章,言荐授郎官之事。上四,承江天,写村前近远之景;下四,承发兴,叙老年锡命之缘。四章,言辞还幕僚之故。上四承荐贤来,下四又应江村。郊扉顶归休,幕府顶扶病。燕外以下,言景物堪娱而人情相习,所谓归休晚计也。公不耐拘束而辞幕职,曰扶病,托词也;曰愧群材,谦词也。末章,借古人以自况,是江村感怀。”按:末章已入“览古”类中,可对读。

仇兆鳌曰:“三四分顶王贾,乃生前事;五六合承王贾,乃身后事。末句有窃比前人意。公避乱蜀中,作诗言志,甚有类于王粲;而老授郎官,未蒙见召,叹不得为贾生。至于卜宅花溪,留名后世,则自信古今同调矣。”贾生被召时二十余,故杜甫对贾生颇怀艳羡,以“前席”“为荣”,晚唐李商隐对文帝“前席”之举则有更为冷峻的评说:“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贾生》)此等见识,远高于杜甫。

农务村村急,春流岸岸深。

乾坤万里眼,时序百年心。

看先生劈头提起“农务”二字。题是一村,诗忽云“村村”,盖一村急,即村村不可缓也。于是先生放眼再思:一村急即村村急,今纵横万里,果得村村皆已急乎?或连兵漫野,或受甲不归,其若之何?念至此,便不胜已溺已饥之痛。然而一生之心,至今不试,时序又春,百年眨眼。我如苍生何?苍生如我何?真乃睹此茫茫,百端交集者也!

茅屋还堪赋,桃源自可寻。

艰难昧生理,飘泊到如今。

此非无家语。承上“乾坤万里”,有田不耕如此,我奈何独以家为?盖非无茅屋,不少桃源,遭时艰难,甘就飘泊,正即大禹三过不入一副心肠也。读此诗,相先生何等人!

其二

迢递来三蜀,蹉跎又六年。

客身逢故旧,发兴自林泉。

二首。前此蹉跎,不道自从来蜀,即又六年蹉跎矣。六年,又不道眼见今春又蹉跎矣。逢故人,发高兴,不知不觉便又过此春日了也。二句十字,正写尽蹉跎人,并非得意语。

过懒从衣结,频游任履穿。

籓篱颇无限,恣意向江天。

不知者只谓是飘泊无家,来依故旧。今只试看衣破履穿,如此其极,若谓故旧可依,何不少乞沾润?今一置度外而恣意江天,即知人各有心,不能强白也。

其三

种竹交加翠,栽桃烂熳红。

经心石镜月,到面雪山风。

三首。看“种”字、“栽”字,知竹翠桃红,大是苦语。六年以来,交加烂熳,有如此矣。“石镜”“雪山”,皆蜀中事。言并无国事经心,天颜到面,月则蜀月,风则蜀风,可恼不可恼?

赤管随王命,银章付老翁。

岂知牙齿落,名玷荐贤中。

此述永泰元年事,自笑也。六年傍蜀,甫得一荐。官不副望,转见恼人。“随”字、“付”字、“岂知”字妙,皆从夷然不屑意思中下得来,非负严公盛心。我心头自有第一首如许大愿,则此区区赤管银章,实是无可得展舒也!读“牙齿落”字,益笑“交加”“烂熳”之为苦语矣。

其四

扶病垂朱绂,归休步紫苔。

郊扉存晚计,幕府愧群材。

四首。入幕也,谓之到官。出幕也,谓之归休。又才到官,便归休,总见恼,又见傲,此正翻第一首之后解成诗。言向来不问生理,只为苍生急耳,今既所愿俱违,则郊扉晚计,宜图存活,何用与衮衮诸贤,榆柳并列者?

燕外晴丝卷,鸥边水叶开。

邻家送鱼鳖,问我数能来。

于是仰瞩晴丝,俯瞻水叶,不去无谓,欲去无因。邻家不知,疑我终此,又馈又招,情谊最厚。乃馈我又馈得不入眼,招我又招得不入耳。入幕受诸公恼,出来又受邻家恼,真是“恼不彻”也!“鱼鳖”字用得妙,唐突蛟龙何限!

其五

群盗哀王粲,中年召贾生。

登楼初有作,前席竟为荣。

五首。试思“群盗哀”字,王粲心头何等意思?“中年召”字,贾生一生成何知遇?于是而始赋《登楼》,不待再决;前席一夜,竟了生平也。千秋万岁称杜“工部”,则是此日决也。

宅入先贤传,才高处士名。

异时怀二子,春日复含情。

因言今在时,谁思用之,至于异时矣。“异时”者,先生不复在之时也!是时定怀我,亦如我今怀二子矣。“异时”字妙,即用汉武帝“朕独不得同时”语翻出来。〇“春日复含情”,临了忽宕此五字,吟之使人苍茫无际。夫二子后更无二子,先生后更无先生,独春日后年年须有春日也。于是二子后,先生含情;先生后,人含情;人后,又有人含情。除非不是先生一种人,此情真乃含之不了也!〇看他五首,宛转反覆,只是一篇文字。

杜甫《春日江村五首》赏析句解-唐代古诗

春日江村五首作者简介

杜甫

杜甫(712—770),字子美,祖籍襄阳(今属湖北),出生巩县(今属河南)。开元二十三年(735),杜甫自吴越漫游归来,赴东都洛阳参加进士考试,未取。天宝三载(744),初次遇李白于东都。后又赴长安应征召,因李林甫的把持,与元结一同落第,所以终身未成进士。后曾向玄宗三次献赋,以文干禄,这些赋自然难以写得好。天宝十四载,拒受河西尉,后改任率府参军。幼子即在这一年饿死。安史乱起,辗转兵间,曾任肃宗朝左拾遗,后因营救房琯得罪肃宗,贬华州司功参军,不久弃官而去。经秦州而入蜀,构草堂于成都,从此草堂就和杜甫结合在一起,一同经受怒号的秋风。但他在草堂实际生活的时间不过一年多,因中间曾避居梓州。入剑南节度使严武幕时,曾授检校工部员外郎,世因称杜工部。代宗大历三年(768),携家出峡,打算到郴州去依靠舅父崔伟,不料途中阻水,风痹加剧,病倒船中,不久就死了。他的绝笔为《风疾舟中伏枕书怀》:“公孙仍恃险,侯景未生擒。书信中原阔,干戈北斗(指京都)深。”对于当时的军阀混战,危及京都的动荡局面,他还是十分耽心,最后两句的“家事丹砂诀,无成涕作霖”,则又写出贫病中已乏炼金之术,无法妥筹家事,善处身后了。

杜甫祖父审言病危时,曾对问病的宋之问等说:“但恨不见替人!”(《新唐书》本传)可是杜甫不但做了他祖父的替人,还自豪地对他儿子宗武说过:“诗是吾家事。”

他死后,家属因无力营葬,只好旅殡于岳州。儿子宗武,后也流落湖湘而死。临终,曾命其子嗣业给杜甫迁葬,也因家贫而未成。直到元和中,才移葬于首阳山下杜审言墓旁。李杜两大诗人的身后,竟凄惨到这样地步。宋人徐介《耒阳杜工部祠堂》诗云:“故教工部死,来伴大夫魂。流落同千古,风骚共一源。”有了杰出的人才而不知道爱护纪念,这就说明当时的时代正是一个悲剧的时代。

杜甫是一个严肃的人,一个具有高度政治热情的诗人,虽然他参加实际的政治生活时间,总起来不过三年,但关心国事,同情人民却是贯串始终。“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所向无空阔,真堪托死生”,这些都是他三十岁前作品,却已表现出他的政治抱负和创作锋芒。相对说来,李白的出世思想多些,杜甫的入世思想多些,也比较现实些。希望有一个好皇帝,使百姓温饱,风俗淳厚;希望有广厦万间来大庇寒士,免得雨漏床头,彻夜不眠。所以他也不大讲究虚幻缥缈的神仙佛道。而他的政治热情和生活态度又较为一致,很少有轻薄的绮艳语句,对妻儿弟妹也有着深挚之爱。儒家思想对他的影响,毋宁说,积极的一面多于消极的一面。缺点是拘谨,不像李白那样敢于突破。

历来封建士大夫中,也有不少描写民间疾苦的诗文,除了其中装腔作势、自表“仁爱”外,某些较好的作品,读起来总觉得和人民的痛痒隔了一层,多少有些像旁观者似的,杜甫就不同,和人民的距离就少些,好多作品,使人真有相濡以沫、相呴以湿之感。这原因,固然由于他自己也饱经忧患,因而对人民的苦乐也有更深刻敏锐的了解与体会,所谓己饥己溺,也促使他逐渐确立了对人民的态度。然而自安史之乱至唐朝灭亡,类似杜甫那样的出身学养、那样流离困顿的封建士大夫不止一个,为什么他们在创作上不能达到杜甫那样的成就,他们的作品为什么不能使后世的读者那样感动?万方多难、千家野哭的客观历史是人人心中共同感受的,但倾诸纸墨,使读者感到如泣如诉,引起强烈共鸣的却不是人人笔下所有。从这一意义上说,就不能不感到杜甫之难能可贵了。

更多杜甫的诗

阅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