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夔《虞美人·听雨》赏析-宋代关于感慨人生的古诗

来源:网络整理 时间:2024-04-15 10:51

虞美人·听雨原文

虞美人·听雨

姜夔

少年听雨歌楼上,红烛昏罗帐。

壮年听雨客舟中。

江阔云低断雁叫西风。

而今听雨僧庐下,鬓已星星也!悲欢离合总无情。

一任阶前点滴到天明。

姜夔《虞美人·听雨》赏析-宋代关于感慨人生的古诗

虞美人·听雨赏析

蒋捷的这首词,在创作方法上与辛弃疾当年的《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基本相同,也是利用上下片相同的艺术结构来进行不同的形象比较,以达到强烈的艺术效果。辛弃疾的《丑奴儿·书博山道中》是这样写的:“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爱上层楼。为赋新词强说愁。而今识尽愁滋味,欲说还休。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如果要进行思想和艺术上的比较,两词有着这样一些不同:

一、辛词两片对比写“愁”,蒋词两片对比写“雨”。

二、辛词写“愁”,分“少年”和“而今”两个年龄段,前者几乎是年幼天真的无病呻吟,而后者则是谙练世故、思想痛苦之后的无以言说;蒋词写“雨”分浪漫轻狂的“少年”、逆旅奔波的“壮年”和寄寓僧庐的“而今”三个年龄段,将词人三个人生阶段的不同际遇分别给予生动而深刻的表现。

三、辛词中出现的主要地点只在“层楼”一处,蒋词中出现的地点有“歌楼”“客舟”和“僧庐”三处。

四、辛词具有比较广泛的普遍意义,蒋词则具有更突出的个性特点。

五、辛词中的艺术形象突出而鲜明,蒋词则更着重艺术上的情景交融。

六、辛词的时代特色相对淡化些,蒋词时代特色相对更明显些。

然而,正是由于两位词人对于生活的不同理解和对于这种理解的各不相同的艺术表现,也才使得两首作品同时成为脍炙人口的不朽之作。

姜夔《虞美人·听雨》赏析-宋代关于感慨人生的古诗

虞美人·听雨作者简介

姜夔

姜夔(1155—1220),字尧章,鄱阳(今属江西)人。因曾隐居吴兴白石洞,自号白石道人。他的字写得很好,平时生活,即靠卖字和朋友接济,陈造《次尧章饯南卿韵》诗所谓“姜郎未仕不求田,倚赖生涯九万笺”。晚年居杭州,卒。苏泂《到马塍哭尧章》云:“除却乐书谁殉葬,一琴一砚一兰亭。”可见其身后之凄凉。

他是身经四朝的江湖布衣,亦是南宋词人中兼长作诗的一个。曾学诗于萧德藻,其妻即萧氏侄女,又介绍他去见杨万里,很受杨的赏识。罗大经《鹤林玉露》丙编卷二,记杨“谓其冢嗣伯子曰:‘吾与汝弗如姜尧章也。’报之以诗云:‘尤萧范陆四诗翁,此后当谁第一功。新拜南湖(指张镃)为上将,更差白石作先锋。’”这虽然是前辈的誉扬语,但在当时几个大家之后,他亦确不失为后起中一枝秀笔。他的诗古近体共七十余首,七绝约占一半,亦最精致,做到如他《诗说》中说的“小诗精深,短章蕴藉”的地步。如果想从南宋人七绝中找一点晚唐风味,姜夔诗里多少可以得到一点满足。他的《诗说》,虽数量不多,却有一些很警辟的话。

他是受过江西诗派影响的,后来觉得太受束缚,“虽黄诗亦偃然高阁矣”(诗集自序)。但由于“三薰三沐师黄太史氏”,黄诗对他的影响还是有些。他在自序二中说:“作者求与古人合,不若求与古人异,求与古人异,不若不求与古人合而不能不合,不求与古人异而不能不异。”即是说,对于前人的诗风不强求其合,亦不强求其异,而应合其所当合,异其所当异。

更多姜夔的诗

阅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