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北风卷地白草折赏析-唐代关于边塞之音的古诗

来源:网络整理 时间:2024-04-14 14:37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原文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岑参

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散入珠帘湿罗幕,狐裘不暖锦衾薄。

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犹著。

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

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

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

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

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北风卷地白草折赏析-唐代关于边塞之音的古诗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赏析

天宝十三载(754),岑参再次出塞任安西北庭节度使封常清的判官。到任后,他于轮台为其前任武判官送行,遂作此诗。

这虽说是一首送别诗,但却与咏雪巧妙地结合在一起,又因以雪贯串始终,所以这是一首以咏雪著称的“白雪歌”——其中的“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几乎是我国诗史中最为家喻户晓的名句。还有人将“瀚海阑干百丈冰”与“千里莺啼绿映红”集在一起,作为我国地域辽阔、江山多姿、物候悬殊的证明,亦令人叫绝。

杜甫有诗曰:“岑参兄弟皆好奇。”以此诗为例,其所写景致,从开头的“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直到每一句,无不使人顿生豪壮奇丽之感。即使所写边塞苦寒之景,也能使人从中看到戍边将士不畏艰苦的英武气概。特别是“都护铁衣冷犹著”所显示的犹如“枕戈待旦”的高度警惕性,怎能不使窥视“阴山”的“胡马”胆战心惊!

梁萧子显《燕歌行》有“洛阳梨花落如雪”句,岑诗中的“千树万树”句当是用其意,却把胡天八月的一夜大雪,写得又猛又美。这场雪好像永远在他诗篇里飞舞着,使人想起《水浒传》里的“那雪下得紧”来,这句话同样有诗意。

自然多情,常常留给诗人以歌唱的天地。

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北风卷地白草折赏析-唐代关于边塞之音的古诗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作者简介

岑参

岑参(715—770),江陵(今湖北江陵县)人。父亲岑植,曾两任刺史,但在岑参少时即死去,乃从兄受学,刻苦读书。天宝进士。初为小官,后充安西节度使府掌书记及安西、北庭节度判官。大历初任嘉州刺史,后又罢官。卒于成都旅舍。新旧《唐书》都无传,其生平略见于杜确的《岑嘉州集序》。

他少经孤寒,早具怀抱,“丈夫三十未富贵,安能终日守笔砚”(《银山碛西馆》),已可见其志概。两赴边塞之后,他的意气固然舒发了,诗歌也有了新的生命。西北的大沙漠、大风雪、大战役,一齐进入他的眼底,出现他的笔端。他在边塞的时间虽然不长,可是边塞却成为这位沙漠歌手创作生活的沃土。同时,他又以豪迈乐观的气概,歌颂了那些在艰苦荒凉的环境中,镇守着祖国西北的将士们。唐室的“军威”也通过他的诗流传发扬。旧时诗文评中有所谓“阳刚”的境界,正好用在岑参的边塞诗上。严羽说高岑之诗悲壮,翁方纲说岑诗奇峭为入唐以来所未有,但这种悲壮奇峭,却又是在语言的明朗、音节的浏亮的基础上形成的。杜确序中说:“每一篇绝笔,则人人传写,虽闾里士庶,戎夷蛮貊,莫不讽诵吟习焉。”所以能够深入社会的下层,以至当时的少数民族,这种既奇峭又通俗的特色,该是一个重要的因素。

更多岑参的诗

阅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