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宗元《小石潭记》原文鉴赏

来源:网络整理 时间:2024-03-04 01:35

《小石潭记》作品原文

《小石潭记》

〔唐〕柳宗元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同游者:吴武陵、龚古、余弟宗玄。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曰恕己,曰奉壹。

--《柳河东集》

注释:

恕己、奉壹:章士钊《柳文指要》卷二十九云:“恕己、奉壹,当即子厚伯姊所产之子。”

柳宗元《小石潭记》原文鉴赏

《小石潭记》作品赏析

开头记发现的经过:隔着竹林,听得水声,为之一乐,便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恍若萍水相逢,于无意中得之,又说明这种幽深的地理环境和小石潭的密切关系。潭以整块巨石为底,近岸处则石底上卷露出水面,坻、屿、嵁、岩并非实有其物,只是石从水底挺出,成此四种形状。“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仍是写其景之幽。由于人迹稀少,草木得以不剪不伐,得天独厚,循其性而生长。

至此,水石竹木,其声其态,皆已娓娓道出,于是而写鱼。因为水尤清冽,所以连鱼的数量也约略可见。等到日光下澈,照到水底,鱼初见光而木然不动,继而突然远逝。“佁然”是痴呆的样子,“俶尔”含诡异之意,此亦鱼之常态,却以二语捉住,正见得作者是一个诗人。吴均《与宋元思书》:“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郦道元《水经注》:“绿水平潭,清洁澄深,俯视游鱼,类若乘空”,或柳文之所胎息。“似与游者相乐”,则又有庄子的濠梁之趣。草木虫鱼,稍加会心,便有天机可参。

“潭西南而望,斗(北斗星)折蛇行,明灭可见”,林纾《柳文研究法》云:“此中不必有路,特借之为有余不尽之思。至‘竹树环合,寂寥无人’,文有诗境,是柳州本色。”评得极精,亦见畏庐老人自有他文学上识力。

小石潭、钴鉧潭本为荒僻之地,“不见经传”,作者却能用诗的眼光欣赏,天若为宗元故留此一潭一石。欣赏后却能记得历历分明,然后以白描手法,于三百字中曲尽其致,使物无遗情,文饶余味。

宗元万死投荒,自称“僇人”,但穷乡水石,我见犹怜,大块万象,如长房缩地,摄为小品。此文神清骨健,幽渺冷艳,于小小波折中仍不掩大家风范。穷而后工,这固然也有一定道理,却不是人人都能做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