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雪》原文翻译赏析-柳宗元作品

来源:网络整理 时间:2024-02-25 21:20

江雪作品原文

江雪

柳宗元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江雪》原文翻译赏析-柳宗元作品

江雪注释译文

【注释】

[注]柳宗元(773-819),字子厚。河东(今山西运城)人。参与“永贞革新”,事败被贬永州司马,后调柳州刺史,世称“柳河东”“柳柳州”,诗文峻洁流丽。

【译文1】

山山岭岭的鸟雀都已飞绝,所有的路径人踪灭没。孤舟上身披蓑衣头戴斗笠的渔翁,在寒江独钓挺着严寒抗着风雪。

【译文2】

千山万岭看不见一只飞鸟,万径千川行人的踪迹断绝。孤舟上有个披蓑戴笠老翁,独个儿顶风冒雪寒江垂钓。

《江雪》原文翻译赏析-柳宗元作品

江雪赏析评点

【赏析1】

该诗描写的是江野雪景,以辽阔无边的皑皑白雪为背景,在突出渔翁在孤舟上独钓景象的同时,赋予全诗以空阔、幽冷的基调,从而描绘出一幅凄冷绝美的“寒江独钓图”。诗中“绝”、“灭”二字用得十分巧妙,诗人借此二字把视野中所有活动着的事物全部从画面中消除,使辽阔之感呼之欲出。

诗虽然写景,但景中又寄托着诗人的思想感情。诗人早年曾积极参与政治革新,革新失败后,受到打击,被贬为永州司马。诗中描写的环境正是诗人此时孤独、失意心境的反映。面对恶劣的政治环境,诗人依然坚持自己独立的人格,如同那位老翁一样,虽然孤独寂寞,但依然在风雪中坚持垂钓,可谓不屈。“渔翁”这个形象恰如其分地把诗人遭贬后不甘屈从而又不得不忍受孤寂的心理状态描写了出来。诗人傲然独立、清俊高洁的人格理想在诗中得到了展现。

全诗虽然只有二十字,但画面感极强,且情景交融,景物描写与情感表达浑然一体。

【赏析2】

这首被誉为“唐人五绝最佳”的小诗是柳宗元诗文冷峭风格的集中体现。天地开阔,却全无“飞鸟”“人踪”,一个“绝”、一个“灭”,见出一片浩渺的洁白,极清寒,极寂寥。视线由千山、万径逐渐缩小到孤舟,最后聚焦于一个小小的渔翁。“寒”“雪”渲染了寂寥肃杀之境,但“孤”“独”却使蓑笠翁相当醒目。他并未被这清寒肃杀的冰雪所惧,而是倔强孤独地垂钓着冰雪。晶莹澄澈、幽寒高洁的境界不仅是画面,也是诗人精神世界的外现。渔翁的孤傲劲拔与环境的清冷开阔结合,构成了诗歌迥拔流俗、一尘不染的冷峭格调。

富于理想色彩的永贞革新失败后,柳宗元被贬永州。随他流徙的七旬老母半年后过世。政途黑暗,至亲离世,朝廷还下令“纵逢恩赦,不在量移之限”,他的人生如冰雪般严寒,但他为人为文仍追求“奥、节、清、幽、洁”,以纯粹和清洁来要求自我,绝不苟且媚俗。那个在风雪严寒中不避严霜的渔父何尝不就是诗人自己呢?

与之相较,柳宗元《渔翁》则表现了渔父散淡清新的一面:“渔翁夜傍西岩宿,晓汲清湘燃楚竹。烟销日出不见人,欸乃一声山水绿。回看天际下中流,岩上无心云相逐。”

《江雪》原文翻译赏析-柳宗元作品

【赏析3】

这首咏江乡雪景的诗,是柳宗元被贬为永州司马时所作,它曲折地反映了作者在永贞革新失败后不屈而又孤独的精神面貌。通过描绘一幅天寒地冻、人鸟绝迹的江天雪景图,刻画了不畏风雪、独钓寒江的老渔翁形象,表达了作者不向恶势力低头、不怕险恶环境的坚强品格和孤独无援的心情。

【诗人名片】

柳宗元(约773~819),字子厚,祖籍河东(今山西永济),出生于长安(今陕西西安)。出身官宦之家,少时便以才华闻名,且有大志。贞元九年(793)中进士,十四年登博学鸿词科,授集贤殿正字。后任蓝田尉,迁监察御史里行。唐顺宗即位后,被任命为礼部员外郎,参与政治革新。但不久唐宪宗即位,废黜新政,打击革新派。永贞元年(805)九月,柳宗元被贬为邵州刺史,十一月再次遭贬,为永州司马。十年后,受诏回到长安,不久又外放柳州刺史,在任期间颇有政绩。后卒于柳州。

更多柳宗元的诗

阅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