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夕》古诗赏析-杨璞作品

来源:网络整理 时间:2024-02-29 06:07

七夕原文

七夕

杨璞

未会牵牛意若何,须邀织女弄金梭。

年年乞与人间巧,不道人间巧已多。

【作者】

*杨璞,后唐人,生平不详。

《七夕》古诗赏析-杨璞作品

七夕赏析

在我国,农历七月初七的夜晚就是人们俗称的七夕节,相传天上织女牛郎每年一度的相会即在此时,因此七夕坐看牵牛织女星成了一种习俗。

相传织女在天上是专司织造云霞的仙女,所以被视作心灵手巧、聪慧美丽的象征。凡间的妇女在这天晚上要摆上时令瓜果,朝天祭拜,乞求织女赐予她们聪慧的心灵和灵巧的双手,让自己的针织女红技法娴熟,因此七夕节又称“乞巧节”“女儿节”。《孔雀东南飞》里刘兰芝告别小姑时说:“初七及下九,嬉戏莫相忘。”从此句可看出七夕应算是过去姑娘们极为重视的日子了。

七夕可谓是中国传统节日中最具浪漫色彩的一个节日,这个节日里妇女活动的一项内容是乞巧——“家人竟喜开妆镜,月下穿针拜九宵”(唐权德舆《七夕》)、“不知谁得巧,明旦试相看”(唐代祖咏《七夕》)都是描述妇女乞巧斗巧情形的佳句。但杨璞此诗却以不以为然的口气,对此质疑道:“年年乞与人间巧,不道人间巧已多。”

显然,作者这话并不是指对人间小儿女而言的,诗中所谓的“巧”,应是杜甫诗中所说的“二年客东都,所历厌机巧”(《赠李白》)的“机巧”,首先是针对官场,其次是针对小市民社会而言的。因为在那些场合充斥着明争暗斗、尔虞我诈,用《红楼梦》的话说:坐山观虎斗、借剑杀人、嘴甜心苦、两面三刀、引风吹火、站干岸儿、推倒油瓶不扶,是全挂子的武艺。所以这首诗是借题发挥,针砭时弊。今人说,灌水要有新思路,抬杠要有新招数。此诗别出心裁,剑走偏锋,从艺术上看也有新意。

(罗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