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坡八首》(选二)原文注释赏析-苏轼作品

来源:网络整理 时间:2024-04-29 08:53

东坡八首·选二作品原文

东坡八首(选二)

苏轼

荒田虽浪莽,高庳各有适。下隰种秔稌,东原莳枣栗。江南有蜀士,桑果已许乞。好竹不难栽,但恐鞭横逸。仍须卜佳处,规以安我室。家童烧枯草,走报暗井出。一饱未敢期,瓢饮已可必。

良农惜地力,幸此十年荒。桑柘未及成,一麦庶可望。投种未逾月,覆块已苍苍。农夫告我言,勿使苗叶昌。君欲富饼饵,要须纵牛羊。再拜谢苦言,得饱不敢忘。

【注释】

[1]东坡:在黄州东门外,原是荒地,约数十亩,苏轼予以垦殖,并取名为东坡。

[2]浪莽:广大的样子。语出陶渊明《归园田居》。

[3]高庳句:谓高处和低处都有适合种植的作物。庳,低下。

[4]隰:低湿处。秔稌:稻谷。

[5]莳:种植。

[6]江南二句:已经有人答应给桑树的种子了。此人是住在武昌的四川人王文甫。

[7]鞭:竹根。横逸:谓竹根随地乱长。

[8]仍须二句:要选一个好地方,经营自己的居室。后来苏轼在东坡造了雪堂。

[9]家童二句:谓家僮烧草开荒时,发现了被杂草掩盖起来的水井,高兴地跑来报告。

[10]瓢饮句:谓像颜回那样的简朴生活,可以做到了。瓢饮,《论语》称孔子弟子颜回只有一箪食,一瓢饮,但他不改其乐。

[11]地力:土壤生养植物的能力。

[12]桑柘二句:桑树一时之间长不大,但麦子则来年就可望收成。桑柘,桑树。庶,差不多。

[13]覆块句:谓土地已被长出来的麦苗掩盖,形容麦苗之密。覆块,盖在土壤上。苍苍,麦苗繁盛的样子。

[14]勿使句:谓不要让麦苗太多太密。苗叶,指麦苗。昌,繁盛。

[15]富饼饵:指收成多。纵牛羊:让牛羊去践踏苗田,使麦苗减少,不至于太密。这样麦苗减少了,收成才会多。

《东坡八首》(选二)原文注释赏析-苏轼作品

东坡八首·选二作品赏析

苏轼作《东坡八首》,原有序,曰:“余至黄州二年,日以困匮。故人马正卿哀余乏食,为于郡中请故营地数十亩,使得躬耕其中。地既久荒,为茨棘瓦砾之场,而岁又大旱,垦辟之劳,筋力殆尽。释耒而叹,乃作是诗。自愍其勤,庶几来岁之入以忘其劳焉。”序中交代了“东坡”的来历,是苏轼到黄州的第二年,即元丰四年(1081),老朋友马正卿为他向官府求来的一块荒地,让他可以躬耕以免饥。苏轼在大旱之岁开荒播种,十分辛劳,放下锄头写了八首诗。这里选的是第二和第五首。

前一首写的是开荒种植。苏轼对高地、低地都作了妥善安排,种下适当的作物,又去讨来桑树种,还考虑种竹和盖房的事。一串铺叙下来,十分繁忙劳碌之中,忽然家僮跑来报告,发现了现成的水井,顿时有了轻松的喜气。因了这口水井,自己的生活比只有一瓢饮的颜回好得多了。

后一首写的是麦苗长出来以后的事了。有经验的农人告诉他,麦苗太多太密,反而不利于收成。要想收成好,现在得让牛羊去践踏苗田。如果没有躬耕的经验,对此大概会觉得不可思议,所以苏轼特意向提供这一建议的农夫表示诚挚的谢意。

自称“东坡居士”的苏轼确实是过上“躬耕”的生活了。与诗的内容相统一,其语言也朴实无华,但读来并不枯燥乏味。这是模仿陶渊明的风格。东坡之学陶,大概这时就开始了。

更多苏轼的诗

阅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