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鹊桥仙·一竿风月》原文翻译赏析,(宋)陆游作品

来源:网络整理 时间:2024-04-28 04:05

鹊桥仙词作原文

鹊桥仙

陆游

一竿风月,一蓑烟雨,家在钓台西住。

卖鱼生怕近城门,况肯到红尘深处?

潮生理棹,潮平系缆,潮落浩歌归去。

时人错把比严光,我自是无名渔父。

【鹊桥仙·一竿风月译文】

一根竹竿,一件蓑衣,在明月下撒网,在烟雨中撑船,家就在当年严光垂钓的钓台之西。渔父害怕靠近繁华喧闹的城门,更不肯在红尘深处栖身。

潮升时理棹,潮平时系缆,潮落后高唱渔歌返回。世人都错误地把我比作严光,而我只是一介渔民,默默无闻。

《鹊桥仙·一竿风月》原文翻译赏析,(宋)陆游作品

鹊桥仙词作赏析

赏析1

这是一首咏怀词,词人表面写的是渔父的行为和心理,实际上把渔父当作自己的化身,透过渔父写出自己。

上片开头描写的是渔父简朴琐碎的生活。家住钓台西的渔父,每日伴着风月和烟雨,在海上打鱼为生。“一竿风月,一蓑烟雨”,寥寥八字,就把渔父清净闲适并夹杂着一丝心酸的生活刻画得入木三分。“家在”一句则借用严光典故,严光当年不应汉光武帝的征召,身披羊裘独钓于富春江上,由此点明渔父的安贫乐道。最后两句进一步点明渔父淡泊名利和洁身自爱的高尚品格。

下片起始与上片呼应,具体写渔父的打鱼生活。潮升时理棹,潮平时系缆,潮落时又载歌而归,生活规律。心态平和,没有利益之争,没有国难民忧,平平淡淡,却又充实闲适。最后两句是一个声明,因上片严光之映射,渔父自认为时人将其与严光作比是对他的误解。相比于严光,渔父的清高有过之而无不及;严光至少还留名于世,而自己则甘做无名渔父。

本词结构严谨,上下片相互呼应,每片的前三句均是对具体生活的描写,后两句则是心理刻画。语言质朴,词风清丽,体现了词人宽广的胸襟和清高的志向。

赏析2

陆游这首词虽然是写渔父,其实是作者自己咏怀之作。他写渔父的生活与心情,正是写自己的生活与心情。

首两句,一竿风月,满蓑烟雨,是渔父的生活环境。“家在钓台西住”,是说渔父的心情近似严光。严光不应汉光武的征召,独自披羊裘钓于浙江的富春江上。上片结句说,渔父虽以卖鱼为生,但是他远远地避开争利的市场,生怕走近城门。

下片三句写渔父潮生时出去打鱼,潮平时系缆,潮落时归家。生活规律和自然规律相适应,无分外之求。不像世俗中人那样沽名钓誉,利令智昏。最后两句承上片“钓台”两句来,说严光还不免有求名之心,这从他披羊裘垂钓上表现出来。宋人有一首咏严光的诗说:“一着羊裘便有心,虚名留得到如今。当时若着蓑衣去,烟水茫茫何处寻。”也是说严光虽辞光武征召,但还有名心。陆游因此觉得:“无名”的“渔父”比严光还要清高。

这词上下片的章法相同,每片头三句都是写生活,后两句都是写心情,但深浅不同。上片结尾说自己心情近似严光,下片结尾却把严光也否定了。

文人词中写渔父最早、最著名的是张志和的《渔歌子》,后人仿作的很多,李煜诸家都有这类作品。但是文人的渔父词,有些用自己的思想感情代替劳动人民的思想感情,很不真实。陆游这首词论思想内容可以说是在张志和诸首之上。很明显,这词是讽刺当时那些被名牵利绊的俗人的。我们不可错会他的作意,简单地批判它是消极的、逃避现实的作品。

陆游另有一首《鹊桥仙》词:

华灯纵博,雕鞍驰射,谁记当年豪举?酒徒一半取封侯,独去作江边渔父。 轻舟八尺,低篷三扇,占断 洲烟雨。镜湖元自属闲人,又何必官家赐与!

也是写渔父的。它上片所写的大概是他四十八岁那一年在汉中的军旅生活。而这首词可能是作者在王炎幕府经略中原事业失望以后,回到山阴故乡时所作。两首词同调、同韵,若是同时之作,那是写他自己晚年英雄失路的感慨,绝不是张志和《渔歌子》那种恬淡、闲适的隐士心情。读这首词时,应该注意他这个创作背景和创作心情。

赏析3

陆游这首词表面上是写渔父,实际上是作者自己咏怀之作。他写渔父的生活与心情,正是写自己的生活与心情。

“一竿风月,一蓑烟雨”,是渔父的生活环境。“家在钓台西住”,这里借用了严光不应汉光武的征召,独自披羊裘钓于浙江的富春江上……的典故。以此来喻渔父的心情近似严光。上片结句说,渔父虽以卖鱼为生,但是他远远地避开争利的市场。卖鱼还生怕走近城门,当然就更不肯向红尘深处追逐名利了。以此来表现渔父并不热衷于追逐名利,只求悠闲、自在。

下片头三句写渔父在潮生时出去打鱼,在潮平时系缆,在潮落时归家。生活规律和自然规律相适应,并无分外之求,不象世俗中人那样沽名钓誉,利令智昏。最后两句承上片“钓台”两句,说严光还不免有求名之心,这从他披羊裘垂钓上可看出来。宋人有一首咏严光的诗说:“一着羊裘便有心,虚名留得到如今。当时若着蓑衣去,烟水茫茫何处寻。”也是说严光虽拒绝光武征召,但还有求名心。陆游因此觉得:“无名”的“渔父”比严光还要清高。

这词上下片的章法相同,每片都是头三句写生活,后两句写心情,但深浅不同。上片结尾说自己心情近似严光,下片结尾却把严光也否定了。文人词中写渔父最早、最著名的是张志和的《渔父》,后人仿作的很多,但是有些文人的渔父词,用自己的思想感情代替劳动人民的思想感情,很不真实。

陆游这首词,论思想内容,可以说在张志和等诸人之上。显而易见,这词是讽刺当时那些被名牵利绊的俗人的。我们不可错会他的写作意图,简单地认为它是消极的、逃避现实的作品。

陆游另有一首《鹊桥仙》词:“华灯纵博,雕鞍驰射,谁记当年豪举?酒徒一半取封候,独去作江边渔父。轻舟八尺,低逢三扇,占断苹洲烟雨。镜湖元自属闲人,又何必官家赐与!”也是写渔父的。它上片所写的大概是他四十八岁那一年在汉中的军旅生活。而这首词可能是作者在王炎幕府经略中原事业夭折以后,回到山阴故乡时作的。两首词同调、同韵,都是写他自己晚年英雄失志的感慨,决不是张志和《渔父》那种恬淡、闲适的隐士心情。读这道词时,应该注意他这个创作背景和创作心情。

《鹊桥仙·一竿风月》原文翻译赏析,(宋)陆游作品

作者简介

陆游(1125 -1210)字务观,号放翁,山阴(今浙江绍兴)人,陆佃之孙。以荫补登仕郎。绍兴中试礼部,以语触秦桧,被黜。绍兴二十八年(1158),始仕福州宁德县主簿,调福州决曹,迁大理司直。孝宗即位,除枢密院编修官兼编类圣政所检讨官。史浩、黄祖舜荐以“善词章、谙典故”,赐进士出身。隆兴元年(1163),张浚北伐,陆游为镇江通判。乾道元年(1165)改隆兴府通判。二年免归,卜居镜湖之三山。乾道五年差通判夔州。八年,四川宣抚使王炎辟为傒办公事,改成都府安抚司参议官,历蜀州通判,摄知嘉州、荣州事。淳熙二年(1175),四川制置使范成大延置幕僚,宾主唱酬,人争传颂。因人讥其颓放,自号放翁。淳熙五年东归。七年,奉祠归。十三年,起知严州,历除军器少监,迁礼部郎中。光宗即位,兼实录院检讨官,旋即罢归山阴,闲居十馀年。

嘉泰二年,诏权同修国史、实录院同修撰,预修孝宗、光宗两朝实录,寻兼秘书监。次年归。居于山阴。嘉定二年卒,年八十六。陆游与尤袤、杨万里、范成大为中兴四大诗人,其为中兴之冠,人呼为小太白。有《剑南诗稿》八十七卷、《渭南文集》五十卷、《南唐书》十八卷。词二卷,载于《渭南文集》。淳熙十六年(1189),自编词集成,作《长短句序》云:“予少时汩于世俗,颇有所为,晚而悔之。然渔歌菱唱,犹不能止。”此后未尝绝笔,刘克庄《后村诗话续编》云:“放翁长短句,其激昂慷慨者,稼轩不能过,飘选高妙者,与陈简斋、朱希真相颉颃。流丽绵密者,欲出晏叔原、贺方回之上。”

《鹊桥仙·一竿风月》原文翻译赏析,(宋)陆游作品

更多陆游的诗

阅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