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麻篇》原文赏析-何景明作品

来源:网络整理 时间:2024-02-22 09:22

种麻篇原文

种麻篇

何景明

种麻冀满丘,种菜冀满园。孤生易憔悴,独立多忧患。

当行思故旅,当食思故欢。先机失所豫,临事徒嗟叹。

升萧艾乃至,锄桂致伤兰。物理有相附,畴能识其端。

断金俟同志,抱玉难自宣。交结良匪易,君当图未然。

种麻篇赏析

这首言志诗,用屈原“香草美人”的象征手法,写扶持同志的道理。篇名取开头二字,既谨守了汉乐府的通例,显出古朴的特色,又揭示了全诗的中心,不落机械拟古之嫌,看似信手拈来,实则颇具匠心。

全诗十六句,四句一意,共分四层。

第一层写扶持同志必须着眼于一个“多”字。起首两句从正面落笔,暗用《离骚》“余既滋兰之九畹兮,又树蕙之百亩”句意,以“种麻”“种菜”作象征,而重心落在重出的“满”字即“多”字上,直截了当地推出自己的观点。三、四句以“孤”“独”与首两句的“满”字对比,从反面加以论证,夯实上两句的观点。这个反证非常必要,也非常有力。如果仅有首两句,容易使读者产生误解,以为诗人的愿望在于贪求数量;而有了这个反证,就完全明白诗人强调“满”字,乃是出于对“种植”规律的考虑,因为麻、菜这两种植物都具有同类之间相互扶持的特性,孤生独长是不易成活的。

第二层写“凡事豫则立,不豫则废”,因此,又必须着眼于一个“早”字。这个道理也是通过非常恰当的比喻表达出来的;行路需要旅伴,进食需要知音,而旅伴、知音是长期感情培植的产物,并非可以临时拉来;如果面对旅途才想到旅伴,面对食品才想到知音,那就只能空自嗟叹了。“豫”是先事为备的意思。

第三层写还必须注意一个“慎”字。“升萧艾乃至,锄桂致伤兰”,“萧”“艾”都是贱草,比喻小人;“桂”“兰”都是香草,比喻君子。这两句的意思是:提升一个小人,其他小人就会接踵而至;除去一个君子,就会连带伤害到其他君子,所谓“物理有相附”。因此,一“升”一“锄”,必须非常谨慎。这一层是承第一层而来;第一层讲同志必须有一定的数量,这一层讲数量既多必定良莠相杂,需“升”良“锄”莠;第一层是从客观规律的角度提出一个“多”字,这一层是从主观行为的角度指出一个“慎”字。

以上三层皆用象征手法,虽然都是围绕着扶持同志这个内在的线索,但三层所用象征之物各不相同,而且各层之间跳跃颇大,终不免给人割裂之感、朦胧之感。于是,诗人用第四层做点睛之笔,既挑明了主题,又将前三层的意思做了总结。前两句指出同志的重要,乃是给上三层的“多”“早”“慎”提供前提。“断金俟同志”取“二人同心,其利断金”(《周易·系辞上》)之意。“抱玉难自宣”用春秋时楚人和氏三次献玉璞、两次被断足的典故。这两句反差极大:金是极硬之物,但有了同志就可断之;玉是极贵之宝,没有同志却献不出去。同志的重要性就在这反差极大的对比中凸现得清清楚楚。后两句指出同志得之不易,乃是对前面的呼应:“交结良匪易”关合“慎”字,“君当图未然”关合“早”字。至此,前三层的象征意义都落到了实处,各层之间也被缝合得了无遗痕。

何景明论诗谓:“诗文有不可易之法者,辞断而意属,联类而比物也。”(《与李空同论诗书》)这首诗层层递转而意意相连,处处用比而寄意昭然,正实践了他自己的创作理论。

按《明史·何景明传》,何景明曾因激烈地反对权官刘瑾而被罢,曾为救李梦阳冒险上书吏部尚书,拒绝过欲与他“交欢”的钱宁,鞭挞过横行关中的当朝权贵的参随。凡此种种,都证明何景明不仅是领导当代诗坛的诗人,而且首先是一位旗帜鲜明、气节凛然的政治家。本诗提出广结同志这一具有深远意义的问题,正体现出他作为政治家的战略眼光,而他在诗中所持的要多、要早、要慎的三个观点,又体现出他作为政治家的战术思想。

(魏填平)

【作者】

何景明(1483-1512),字仲默,号白坡,又号大复山人,信阳(今属河南)人。弘治十五年(1502)进士。官至陕西提学副使。与李梦阳等倡言复古,号称“前七子”。后与李梦阳发生争执,讥其为“古人影子”。实则其复古摹抉的基本观点是一致的。其诗亦不乏清新谐雅之作。有《大复集》。

【相关阅读】

更多何景明的诗

阅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