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植《白马篇》赏析-志在边野,视死如归

来源:网络整理 时间:2024-02-20 13:51

白马篇原文

白马篇

《白马篇》曹植

白马饰金羁,连翩西北驰。借问谁家子,幽并游侠儿。

少小去乡邑,扬声沙漠垂。宿昔秉良弓,楛矢何参差。

控弦破左的,右发摧月支。仰手接飞猱,俯身散马蹄。

狡捷过猴猿,勇剽若豹螭。边城多警急,虏骑数迁移。

羽檄从北来,厉马登高堤。长驱蹈匈奴,左顾陵鲜卑。

弃身锋刃端,性命安可怀?父母且不顾,何言子与妻!

名编壮士籍,不得中顾私。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

曹植《白马篇》赏析-志在边野,视死如归

白马篇赏析

曹植和他的父亲曹操、哥哥曹丕,被后人称为“三曹”,来纪念他们对中国文学的卓越贡献。曹操是建安文学的开创者,曹丕接过父亲的大旗,用七言诗文和文艺评论,将建安文学发展到一个新高度,而曹植则把五言诗带到一个高峰,极大地提高了诗歌的艺术性。

南朝文艺评论家钟嵘在其名著《诗品》中如是评价曹植:“其源出于国风。骨气奇高,词彩华茂。情兼雅怨,体被文质,粲溢今古,卓尔不群。嗟乎!陈思之于文章也,譬人伦之有周孔,鳞羽之有龙凤,音乐之有琴笙,女工之有黼黻。俾尔怀铅吮墨者,抱篇章而景慕,映余晖以自烛。故孔氏之门如用诗,则公干升堂,思王入室,景阳潘陆,自可坐于廊庑之间矣。”

东晋诗人谢灵运则评价更高:“天下才共一石,曹子建独得八斗,我得一斗,自古及今共用一斗。”足见后世对曹植文学成就的评价之高。这首《白马篇》是曹植早期代表作品之一。属乐府《杂曲歌·齐瑟行》,又名《游侠篇》。我国著名乐府典籍《歌录》记载:“《名都》《美女》《白马》,并《齐瑟行》也。曹植《名都篇》曰:‘名都多妖女。’《美女篇》曰:‘美女妖且闲。’《白马篇》曰:‘白马饰金羁。’皆以首句名篇。”所以,《白马篇》的名字是取句首的字,并无其他意思。

“白马饰金羁,连翩西北驰。借问谁家子,幽并游侠儿。”诗人在开篇就给我们描绘出一幅雪白骏马奔驰在西北战场上的巨幅画。而这白马的主人是何人?哦,他是幽州和并州一带的游侠。

“少小去乡邑,扬声沙漠垂。宿昔秉良弓,楛矢何参差!”这位游侠,自小就离开家乡奔赴祖国边疆,在那里他以自己的楛木箭、强弓和一身武艺,声震边陲。

“控弦破左的,右发摧月支。仰手接飞猱,俯身散马蹄。狡捷过猴猿,勇剽若豹螭。”他的箭术有多高超?左右开弓,箭箭中靶心不差毫厘。他有多勇武?灵巧赛过行动轻捷的猿猴,勇猛就像传说中的猛兽豹螭一样。

“边城多警急,胡虏数迁移。羽檄从北来,厉马登高堤。长驱蹈匈奴,左顾陵鲜卑。”在北方边关,匈奴、鲜卑人不断入侵,看到告急的文书,这位英雄便骑上战马,随着大军抵御强敌,先是扫荡匈奴,后是驱逐鲜卑,不停地奔波在战场上。

“弃身锋刃端,性命安可怀?父母且不顾,何言子与妻!”在战场上面对无数的刀剑,怎么还能在乎自己的性命?选择从军,就不能给父母尽孝了,哪还能顾得上妻小?

“名编壮士籍,不得中顾私。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已经将自己的名字编入兵士的名册,心里就不会去想个人的事情了。我舍弃生命而奔赴国难,就把死亡当作回家吧!

我们可以看到,作者通过慷慨的气势和绝妙语言给我们塑造出一个武艺高强的爱国游侠形象。全诗充满豪迈乐观的精神,是历来被称颂的名篇,特别是“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已成为千古名句。

每个人都有报国安邦的志向,而曹植的《白马篇》用精彩绝伦的形式把好男儿的志向都描绘了出来,对后世产生了巨大影响。“诗仙”李白也曾写过一首《白马篇》,同样塑造的是一个武艺高强、报国杀敌的游侠形象,很显然是受曹植的影响。而清朝文学家王士祯曾说,中国两千多年的文学史中,堪称“仙才”者,也只有曹植、李白、苏轼三人而已。

青春激荡,热血捐躯,正是自古以来好男儿的追求。东汉伏波将军马援更是说得好:“男儿当死于边野,以马革裹尸还葬耳,何能卧床上在儿女手中邪!”很难说,诗中“幽并游侠儿”的形象,没有诗人自己的影子。千百年来,或许很少人知道在文坛上留下掠影的迁客骚人,但百姓不会忘记抵御外辱的英雄。直至今日,我们时不时还自问:霍去病何在?岳武穆何在?

更多曹植的诗

阅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