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胡行·朝与佳人期》原文赏析-曹丕古诗-魏晋诗歌

来源:网络整理 时间:2024-04-22 19:21

秋胡行原文

秋胡行

曹丕

朝与佳人期,日夕殊不来。

嘉肴不尝,旨酒停杯。

寄言飞鸟,告余不能。

俯折兰英,仰结桂枝。

佳人不在,结之何为?

从尔何所之?乃在大海隅。

灵若道言,贻尔明珠。

企予望之,步立踟蹰。

佳人不来,何得斯须。

《秋胡行·朝与佳人期》原文赏析-曹丕古诗-魏晋诗歌

秋胡行赏析

这是一首曼妙缠绵、托意深远的情歌。诗写一个男子对所期女子的焦急等待与执著追求,情意刻画得相当细腻真实。

就艺术形式来说,诗人采用了一头一尾,中分两层的结构方式。诗的开头,不事任何渲染,直接写出抒情主人公长久伫候“佳人”的情景。“朝与佳人期,日夕殊不来。”“佳人”,点明自己所期待的是位艳丽动人、志行高洁的美人。“朝”,点明相约的时间;“夕”,点明等待的时间。“朝”与“夕”对比,写出了时间的推移,“佳人”原先答应要来,而今业已黄昏,却仍没有到来。这就告诉读者,这位抒情主人公不仅已经等了整整一个白天,同时也暗示出他追求的执著与热烈。

中间部分共十四句。前八句为一层,着重写抒情主人公的伫立等待。“嘉肴不尝,旨酒停杯”承“不来”二字,具体写不见恋人的愁苦。“愁”这种感情人人都熟悉,但又因人与事不同而千差万别。曹丕凭借他敏锐的艺术观察力,捕捉住具体可见的形象,通过对抒情主人公没心思品尝美酒佳肴的具体描绘,使抽象的相思之苦具体化、形象化,收到了同样的艺术效果。抒情主人公因佳人“日夕殊不来”,便想托“飞鸟”把自己焦急难耐的心情告诉“佳人”,希望“佳人”能如约前来,但“飞鸟”能否完成自己的重托,却无把握。在这焦灼不安的时候,这位男子情不自主地“俯折兰英,仰结桂枝”,贮芳待赠。“兰”与“桂”都是芳香的植物,古时习俗男女用香草相赠表示爱慕。所赠物品的芳洁,又烘托出这位女子的美丽高雅。这样的女子,像“兰”“桂”一样美好,只有“兰”“桂”才配与她相伴。这就用虚写之笔写出了女子的美丽圣洁。这位痴情的男子一面弯下腰去采摘兰花,举起手来编织桂枝,仍想用真诚的行动和珍贵的赠物表白心迹,但当他从幻境中清醒过来,意识到“佳人不在”时,便自我解脱地说:“佳人不在,结之何为?”这就不仅直率地写出了抒情主人公追求“佳人”的痴情与热切,同时也揭示出抒情主人公丰富复杂的内心世界,这样刻画真可谓一波三折、细腻入微。唯其如此,抒情主人公的形象才会深刻地铭刻在千百万读者心中,促使人们对诗篇所蕴含的美学意义进行深沉地思索。

后六句为一层,侧重写抒情主人公对所期女子的追求。约而不来,结兰无用,于是,只好行动起来去追求。“从尔何所之?乃在大海隅。”但“佳人”住在遥远的沿海边隅之地,难以到达,这是用夸张的手法写出了路途遥远,音讯难通。不过,“海隅”虽远,而海神却有情。“灵若道言,贻尔明珠。”托海神向“佳人”致意,并赠以“明珠”,盼望“投桃报李”,佳人有以回答;而抒情主人公自己则“企予望之,步立踟蹰”。“望”而曰“企”,不仅写出了抒情主人公举踵远望的神态,而且写出了盼望的热切与真挚;“步”而且“立”,刻画出抒情主人公时行时立、行止不定的神态,再着“踟蹰”二字加以烘托,便写出了这位主人公憧憬中夹杂焦虑、热望中又隐含不安的复杂心态,真可谓境界全出。这样描写,犹如电影中的特写镜头,极为传神,逼真地写出了诗人的如醉如痴地眺望、凝视的神态。

结尾二句,与开头相呼应,用极富感情的咏叹把抒情主人公的不见“佳人”,“斯须”难耐的情感推向了极点。

应该说,这是一首绝妙的情歌。它像山溪一样千回百折,具有缠绵宛转的情调,“前后屡呼应,章法圆警,一日三秋之思,言之极为切至”(陈祚明《采菽堂古诗选》卷五),足以激起读者胸中感情的波涛;它像一丝哀竹如泣如诉,曼妙动人,足以引起读者对往昔情事的深沉追恋;它像孩童一样直率纯真,似一股清澈的山泉从岩层中喷泻而出,把抒情主人公的情怀没遮没拦地展示在读者面前,言简意深,足以动人心魄,引起人们的共鸣。全诗虚实相间,实写抒情主人公的形象,对那个女子,却用了虚写的手法。诗人通过男子所赠礼品的芳洁,通过她所居之处的幽雅,通过男子执著的追求,来烘托她人的美好。写抒情主人公的一往情深,也就写出了女子的美所产生的魅力。至于这个女子的容貌体态如何,诗人却一字不写,给人们留下了想象的余地。这就是此诗虽表情直率却并非一览无余、言尽意不尽的一个重要原因。

(薛祥生 王少华)

【诗人名片】

魏文帝曹丕(187-226),字子桓。曹操的次子。建安二十五年(220)代汉即帝位。在位七年。他生长在戎旅之间,自幼娴习弓马,但读书很勤,著述也不少。现存诗歌完整的约四十首。他的诗体式多样,语言通俗,抒情之作往往深婉有致。

更多曹丕的诗

阅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