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胡行·泛泛绿池》原文赏析-曹丕古诗-魏晋诗歌

来源:网络整理 时间:2024-04-22 19:07

秋胡行原文

秋胡行

曹丕

泛泛绿池,中有浮萍。

寄身流波,随风靡倾。

芙蓉含芳,菡萏垂荣。

朝采其实,夕佩其英。

采之遗谁?所思在庭。

双鱼比目,鸳鸯交颈。

有美一人,婉如清扬。

知音识曲,善为乐方。

《秋胡行·泛泛绿池》原文赏析-曹丕古诗-魏晋诗歌

秋胡行赏析

这是一首情歌。它采用由远到近、由景及情的艺术手法,表现了抒情主人公对他所热恋的姑娘的一往情深,以及如醉如痴地追求与思慕,情真意切,优美动人。

全诗十六句,四句一层。第一层以夏季荷塘的动人景色作为起兴。在碧波荡漾的荷塘里,长着深绿色的浮萍。它托身于流水,随风倾侧。这景象引起了抒情主人公的丰富联想。男女夫妇,犹之于萍和水,是一种依托关系。看到萍生水中,也就引起了抒情主人公的求偶之思。因此,这两联富于民歌风味的诗句,兴中有比,包蕴着耐人寻思的情意。它表面上写浮萍随风倾侧,实际上已微露怀人之意。

“芙蓉”四句为第二层,写抒情主人公贮芳待赠,怀人之意进一步明显。夏日的荷花,有的含情脉脉,绽开笑脸;有的略带娇羞,含苞待放。在这位男子的眼里,这清水中的荷花简直就像恋人红润艳丽的脸庞,那田田荷叶,又仿佛是恋人的绿色罗裙。在这里,诗人用虚写之笔写出了少女的美好,用池中开放的朵朵亭亭玉立的红莲,烘托少女那婀娜多姿的轻盈体态和娇羞迷人的神情,写出了她那勾魂摄魄的无限魅力。这自然使这位痴心男子因花思人,爱人及花。于是,他在清晨精心地采摘下一颗颗饱满清香的莲子,晚上又把那艳丽的荷花深情地佩戴在自己的胸前。诗人用“朝采其实,夕佩其英”这样略带几分傻气的动作来写这位男子的痴情,这既切合男子此时此地的心境,又十分生动地把看不见、摸不着的相思之情十分形象具体地刻画出来。这种借景抒情、变景语为情语的艺术构思不仅是独到的,也是巧妙的。

“采之遗谁、所思在庭”四句为第三层,直接点明怀人的意旨。既然如此,诗人为何不把这四句直接放在篇首呢?这就是此诗的结构艺术之妙。倘若把这四句放在篇首,读来便会觉得气脉尽露,一览无余,委婉情致全无。现在这样处理,便极尽峰回路转、变化腾挪之妙。它使前面的“采实”“佩英”,一下子变成含情的活动,也使“浮萍”和“芙蓉”等景物具有了暗喻的作用,从而具有兴中有比的特色。可以说,“所思在庭”一句,是全篇的诗眼。整首诗都是围绕着一个“思”字层层铺展。因为“思”,才使得这位男子不仅由“浮萍”寄身流波想到了自己应当有个家,有个称心如意的妻子,因而引起了对爱情的追求与憧憬,而且又由“芙蓉”想到情人,于是“朝采其实,夕佩其英”,并准备把采来的具有“怜子”含义的“莲子”赠送给她,以表达自己的爱慕之情。也正因为“思”,才使得比目结对同行、鸳鸯交颈相爱的情景深深触动了这位男子的情怀,使他坚定了“得成比目何辞死,愿作鸳鸯不羡仙”(卢照邻《长安古意》)的决心。

为什么这位抒情主人公如此执著地追求这位女子呢?最后一层作了解释,因为她是一个非常漂亮、非常聪明的女子。对这个女子,作者在《善哉行》第二首中作了更加充分的描写:“有美一人,婉如清扬。妍姿巧笑,和媚心肠。知音识曲,善为乐方。哀弦微妙,清气含芳。流郑激楚,度宫中商。感心动耳,绮丽难忘。”也就是说,这个女子不仅长得端庄美丽,心地善良,而且“知音识曲”,歌喉婉转动人,“绮丽难忘”,是一个理想的配偶。这样写,不仅说明了他对她的倾心爱慕,也说明了他之所以爱她的原因,回应上文,见出作者构思之谨严、绵密。

就此诗的结构来说,全诗四句一转,层层深入。由远及近,由隐及显,由景及情,由表及里。先景物,后贮芳,再言夫好妇合,末言被追求者容貌与才艺之美。层层写来,“婉转有风致”(陈祚明《采菽堂古诗选》卷五),“出入分合,巧而不琢”(王夫之《古诗评选》卷一)。这种能转能藏的精巧构思,使全篇委婉多变,含蓄无尽,极富艺术魅力,这是此诗在艺术上的一个突出特点。还应该提及的是,此诗把爱情生活与大自然幽美的环境融合起来,使得全诗更富于清新的生活气息,充满纯洁高雅的情调,创造了清幽雅洁的意境,也是诗人匠心独运之所在。

(薛祥生 王少华)

【诗人名片】

魏文帝曹丕(187-226),字子桓。曹操的次子。建安二十五年(220)代汉即帝位。在位七年。他生长在戎旅之间,自幼娴习弓马,但读书很勤,著述也不少。现存诗歌完整的约四十首。他的诗体式多样,语言通俗,抒情之作往往深婉有致。

更多曹丕的诗

阅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