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阳宫内相思瘦-白居易《上阳白发人》

来源:网络整理 时间:2024-02-16 16:35

上阳宫内相思瘦

历史本身就是一个舞台,有闪烁的聚光灯、美丽的男女主角,也一定会有很多跑龙套的演员。在短暂的一生中,有的人只有一两句台词,而有的人却连出场的机会都没有。她们终身都在为自己的亮相而准备,但年复一年,容颜已老,大幕却不曾拉开。她们甚至连舞台的大小还没有见过,就被告知,节目已经散场。在这场表演中,人们只记住了 “三千宠爱于一身”的杨贵妃。她靓绝六宫粉黛,举手投足间都是大唐的富贵与丰盈。却很少有人想起,上阳宫中那三千佳丽,将如何寂寞并幽怨地度此残生。白居易通过《上阳白发人》给我们进行了书写。

上阳人,红颜暗老白发新。

绿衣监使守宫门,一闭上阳多少春。

玄宗末岁初选入,入时十六今六十。

同时采择百余人,零落年深残此身。

——白居易《上阳白发人》节选

上阳宫内相思瘦-白居易《上阳白发人》

白居易作这首诗的时候,旁边加了小序,说是杨贵妃专宠后,后宫就再也没有人能够受到皇上的宠幸。但凡长得有几分姿色的妃嫔和宫女,都被送往别处幽闭,“上阳宫”便是其中之一。对于上阳宫的女子,白居易心中充满怜惜和同情,但在表达这种心情时,白居易没有直抒胸臆地表示哀婉,更没有慷慨陈词地表露批判,而是别具匠心地选择一个步入垂暮之年的宫女作为抒情主体,采用倒叙的方式、白描的手法,借助宫女之口回放宫女被禁锢的青春,表现今非昔比的暮年悲凉。

这个宫女 “玄宗末岁初选入”,这一 “入”竟是四十四个春秋。四十四年前花容姣好,四十四年之中零落无依,四十四年之后红颜已老、此身已残。“深”和 “残”字,表现了宫中岁月的漫长、无情。“同时采择百余人”,“百”为虚数,极言有这种遭遇的女子不在少数。这首诗告诉我们,对许多宫女来说,上阳宫并不是轻歌曼舞、欢声笑语的华美宫殿,而是一座禁锢青春、绞杀热情和希望的坟墓,是一座无情无义、无声无息的监牢。

在这首诗的结尾,上阳人说:“现在我的年龄是宫中最大的了,皇帝恩典我,封我为‘女尚书爷。但这空空的头衔对我来说又有什么用? 我依然还是穿着‘小头鞋’、‘窄衣服’的过时的女人,根本不知道外面已经流行宽袍大袖了。外面的人看不到也就罢了,要是真的看到了,一定会笑话我的,因为我现在的装束还是天宝末年的打扮。”

今日宫中年最老,大家遥赐尚书号。

小头鞋履窄衣裳,青黛点眉眉细长。

外人不见见应笑,天宝末年时世妆。

——白居易《上阳白发人》节选

身为一个落伍者,她被人淘汰的岂止是衣着服饰,还有那四十年的青春、梦想和流年。面对无可挽回的明眸皓齿,上阳人并没有因为自己的不合时宜而羞涩,相反,她还自我嘲笑了一番。可是在这嘲笑中,似乎又带着深深的苦痛与悲愤。王夫之说:“以乐景写哀,以哀景写乐,一倍增其哀乐。”含泪的微笑、隐忍不发的情绪,才容易深深地把人感染。

三千佳丽被深锁在上阳宫中,没有君王的召见,也无法与家人团聚。风霜雪雨,她们就这样不声不响地凋落成残花败柳,听凭命运的 “清场”。就像繁华的一场春梦,未及登台,已经散去。空留下白发宫女,人老珠黄,在寂寞的日子里,倾听岁月的怀想。元稹的《行宫》也在倾诉宫女的怨恨。

寥落古行宫,宫花寂寞红。

白头宫女在,闲坐说玄宗。

——元稹《行宫》

“寥落古行宫”,“行宫”指天子出行时居住的宫室,是皇帝在京城之外的宫殿,此句中的 “古行宫”指洛阳行宫上阳宫。首句对上阳宫的全貌进行了缩影式的描写,“寥落”二字尽显了其破败和衰落。

“宫花寂寞红”,宫中的花朵在 “寥落”的宫中 “寂寞”地绽放着,无人问津。诗人采用了以乐情写哀情的手法,并埋下伏笔,用花 “红”来反衬后文的人 “闲”,于繁华中浸润着深刻的凄凉,于红艳中反衬着寂寥的沧桑,并且引导读者展开想象:如果连行宫中 “红”的花朵都这样孤单、凄凉,生活在里面的人又是怎样一种状态呢?

“白头宫女在,闲坐说玄宗。”“白头宫女”就是白居易在《上阳白发人》中着力表现的 “白发人”,也就是于天宝末年被遣送到上阳宫的宫女们。她们孤独地在这里慢慢老去,一待就是四十余年。由于不能离开,失去自由的宫女们只能无聊地坐在冷清的行宫中,闲聊玄宗时代的往事。

本诗的诗眼在 “说”字。一方面,这些 “白发宫女”是时代的见证者和经历者,她们把自己的经历娓娓道出,就能展现出一个时代的缩影;另一方面,她们是地位卑贱的宫女,且是皇帝不常来的行宫中的宫女,对于玄宗的了解相当有限,又因没有自由,长期与世隔绝,可能连 “今夕是何夕”都不甚清楚,她们能说的内容本应十分贫乏。不能见到唐玄宗,她们只能寂寞地打发时光,而时光又因为寂寞显得无比漫长。

玄宗曾经宠爱的梅妃也承受过这样的经历。当年,玄宗受了杨贵妃的挑唆,将梅妃江采苹发往上阳宫居住。相传,梅妃因忍受不住上阳宫的清冷,便写了一首《楼东赋》送给玄宗。玄宗看后心有所动,但怕杨贵妃生气,所以只偷偷地送去了些珍珠。梅妃大失所望,将珍珠退还,并赠诗一首。

柳叶双眉久不描,残妆和泪污红绡。

长门尽日无梳洗,何必珍珠慰寂寥。

——江采苹《谢赐珍珠》节选

从此,上阳宫中的梅妃再也不是玄宗的心上人,她和无数的白发宫女一样懒于画眉梳妆,孤独、寂寞地生活在冷宫中。安史之乱的时候,唐玄宗顾不上带走梅妃,便匆匆逃跑。有人说,梅妃被安禄山的士兵乱刀砍死;也有人说,她为保贞洁投井自尽。而被玄宗带走的杨贵妃,终于还是死在了马嵬坡前。红颜薄命,大抵如此。

唐玄宗当年亡命天涯,后人只能在零星的资料中读到那些宠妃们的结局,却无法猜测那深锁在上阳宫里的三千佳丽魂归何处、逃往何方?但是,无论哪种结局,能够冲散那紧闭的宫门,逃出这幽闭的监牢,对于她们来说可能都是一种解脱吧,总比闷死在寂寞的时光中要痛快得多。

玄宗的道场,只为杨贵妃一人布。上阳宫内相思瘦,三千佳丽在上阳宫内耗尽年华,等来的却是一场噩梦,留给后人的是不尽的唏嘘与慨叹。

阅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