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从一闭风光后,几度飞来不见人中的一闭风光是什么意思?

来源:网络整理 时间:2024-02-16 16:09

“自从一闭风光后,几度飞来不见人”中的“一闭风光”是什么意思?

“自从一闭风光后,几度飞来不见人”出自李益的《隋宫燕》。全诗如下:

燕语如伤旧国春,宫花一落已成尘。

自从一闭风光后,几度飞来不见人。

自从一闭风光后,几度飞来不见人中的一闭风光是什么意思?

“一闭风光”指隋朝灭亡后,行宫关闭。诗人以燕子说话的方式,写出了“隋宫燕”呢喃的悲啼。它们目睹过“旧国”,即隋王朝兴盛时隋宫的景象,此时的双双低语,就像是在为逝去的“旧国”繁华而感伤。

隋宫的没落景象已不是一年两年,而是“自从一闭风光后,几度飞来不见人”。此情此景,燕子尚且感伤至此,更何况故人。这首诗通过“隋宫燕”的所见,反映出隋宫的寂寞冷清,抒发了作者对隋王朝衰亡的悲痛之感。

贞元十六年(800),作者李益曾客游扬州,见到当年隋炀帝的行宫遗迹,对隋宫前的春燕呢喃颇有感触,遂写下了这首怀古诗。

隋炀帝杨广是一个荒淫奢靡的昏庸皇帝。他在位期间,曾三次带着妃嫔、皇亲国戚和文武百官游历江都(今扬州),耗尽了民脂民膏。

高昌延和四年(605),通济渠刚一竣工,隋炀帝就带着二十万人的庞大队伍巡游江都。隋炀帝早就派官员造好上万艘大船。出发那天,隋炀帝和萧皇后分别乘坐两艘四层高的大龙船,船上有宫殿和上百间宫室,装饰得金碧辉煌;接着妃嫔、王公贵族和文武官员乘坐后面的几千艘彩船;再后面的几千艘大船,装载着士兵和他们随身携带的武器。这上万艘大船在运河上依次排开,船头船尾相连,约有二百里长。

那么如此庞大的船队,怎么行驶呢?朝廷上的佞臣早就做好了打算,他们在运河两岸修筑了柳树成荫的御道,征发了八万多名民工给他们拉纤,同时还有两队骑兵夹岸护送。只见河上行驶着光彩夺目的船只,陆地上飘扬着五彩缤纷的旗子,景象壮观至极。

隋炀帝乘坐龙船每经过一处,就命令两岸的百姓为他们“献食”,也就是准备食物。一些州县官员,逼着百姓为他们办酒席,有的州县,办的酒席甚至多达上百桌。隋炀帝和大臣们根本吃不完,于是就把剩下的饭菜在岸边掘个坑埋了。但那些被迫献食的百姓,却连饭也吃不上。

隋炀帝到江都后,就对那里恋恋不舍。于是过了不久,再游江都,他所经之处沿途百姓再次遭殃。隋大业十二年(616),隋炀帝准备第三次下江都时,隋朝的统治已经风雨飘摇。对内残酷剥削百姓,建东都,挖运河,百姓徭役繁重,死伤无数;对外三次出兵高丽,穷兵黩武。

人民再也无法忍受他的暴虐统治,全国各地都燃起了起义的烈火,尤其是北方的农民起义已成燎原之势,住在东都洛阳的隋炀帝惊恐万分,担心起义军会杀入宫中。

一次,东都大业殿的西院失火,火光冲天,宫中慌作一团,隋炀帝以为是起义军杀进宫中,吓得逃出宫殿,直奔后院,躲在草丛中。当大火扑灭后,人们四处寻找隋炀帝,终于找到了蹲在草丛里的他。拉他出来时,他仍在瑟瑟发抖,声音颤抖地问叛军是否已经离去。

看到北方的人民起义此起彼伏,隋炀帝企图在南方维持半壁江山。于是在隋大业十二年(616)他三下江都。这次也是他平生最后一次下江都。从隋大业十二年(616)来到江南,到武德元年(618)被杀,他一共在江都待了一年零七个月。在他生命的最后一段时光里,隋炀帝仍是恣意享乐,荒淫至极。

在此期间,江淮一带的官员纷纷想要讨好隋炀帝,向他进献礼品。据史书记载,当时有个江都郡丞王世充,向隋炀帝进献了精致的玉石雕刻和风景彩画,就被提拔为太守。皇帝全凭个人好恶卖官鬻爵,可见当时的纲纪之混乱。

最终,眼看着江山不保,隋炀帝知道自己已经不可能收复失地,重整朝纲,于是便命人在南京修建丹阳宫,想要在此安享晚年。但是他的美好幻想破灭了,军队哗变,隋炀帝被宇文化及缢死。他死后连个像样的棺材也没有,由萧皇后和宫人把床板拆了,做了个小棺材,草草地偷葬在江都宫的流珠堂下。

阅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