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中的楼兰在哪里?

来源:网络整理 时间:2024-02-16 13:24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中的“楼兰”在哪里?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出自王昌龄的《从军行七首·其四》。全诗如下:

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中的楼兰在哪里?

楼兰是西域古国名,即鄯善国(今新疆罗布泊西北岸)。在这首诗中,楼兰被用来借指吐蕃和突厥的当权者。

西汉昭帝时,楼兰是中央政府控制西域的战略要塞。东汉时,楼兰是丝绸之路上的重镇。此后几百年的时间里,楼兰一直是内地通往西域的重要交通枢纽。

东晋的高僧法显在《佛国记》中写道:“其地崎岖薄瘠,俗人衣服粗与汉地同。”由此可知,楼兰的自然环境较为恶劣。在《魏书·西域传》中记载,从南朝宋永初三年(422)后,鄯善国的百姓为了追寻水源逐渐向南迁移。而此后的汉文史籍中,对楼兰国便鲜有记载。最终,在辉煌了近五百年后,楼兰这个丝绸之路上的古国就销声匿迹了。

关于楼兰古国消失的原因,史学界至今没有定论。目前被广泛接受的原因是楼兰因为地理条件改变导致缺水,举国弃城迁移。

诗人王昌龄在写这首诗时,楼兰古国早已不存在。之所以用“楼兰”是因为在《汉书》中有“傅介子计斩楼兰王”的故事。

西汉时,楼兰的地理位置重要,被夹在汉王朝与匈奴之间,但是国力有限,楼兰国时常在汉王朝与匈奴之间摇摆不定,博望侯张骞出使西域归来后,开辟了汉与西域通商的丝绸之路,各国之间往来的使者、客商都会经过楼兰,但是楼兰却依附匈奴,截杀汉使,妨碍汉王朝对外的经济文化交流。

于是汉武帝派兵征讨楼兰,俘虏楼兰王。楼兰降汉,又受到匈奴的骚扰,于是在汉王朝和匈奴都留了质子,同时向两面称臣。楼兰王死后,留在匈奴的质子安归回国接任了王位,投靠匈奴,继续劫杀汉使,给汉王朝和西域诸国之间的交通往来造成了极大的阻碍,成了汉王朝的心腹大患。

西汉昭帝元凤年间,傅介子奉命拿着昭帝的诏书前往西域谴责楼兰、龟兹的国王,两国国王先后服罪,又在龟兹斩杀匈奴使者。但是汉使被劫杀的状况并没有从根源上改变,后来傅介子献计给大将军霍光:“我这次出使楼兰、龟兹,发现他们的国王平时说话交谈都不会距离太远,我可以趁这个机会刺杀两国国王,以此在西域立威。”

霍光思考后觉得可行,对傅介子说:“龟兹太远,你可以先去楼兰实行这个计划。”霍光将这个计划上奏汉昭帝,获得了皇帝的批准。

于是傅介子带着一批士兵,携带着大量财宝离开长安,出发前往楼兰。到达楼兰后,傅介子声称那些带来的金银财宝是送给异国的礼物。楼兰王知道后非常不欢迎傅介子一行人,于是傅介子假装要离开,到楼兰边境时,让人传话给楼兰王:“西汉使者携带着金银财宝来赠予西域各国,既然楼兰王不接受,那么我们就前往其他国家了。”

然后傅介子把那些金银财宝拿给传话的人看。之后那个人就将傅介子的话禀告了楼兰王,楼兰王听后颇为心动,就赶去会见了傅介子一行人。见面后,傅介子与楼兰王两人坐在一起喝酒聊天,他还把财宝展示给楼兰王看。

又过了一会儿,傅介子跟楼兰王说汉昭帝有秘密之事要通知楼兰王,让楼兰王跟他两人私下交流。楼兰王听后就跟着傅介子进入帐中,然而他一进帐中就被傅介子安排的两个壮士用剑刺杀致死。

之后傅介子说服楼兰大臣臣服于他们,并且拥立楼兰在西汉的质子为王。就这样,傅介子凭借自己的智谋斩杀了楼兰王。

王昌龄借用傅介子斩杀楼兰王的故事,希望将士们像西汉的傅介子那样为国效力、平定边乱。尽管将士们已经深深地意识到战争之苦,但仍发出了戍守边塞的坚定誓言。将士们的豪情壮志使人倍感诗境阔达、苍凉悲壮。

阅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