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与去年人,共藉西湖草苏轼展开了与谁同游西湖的想象?

来源:网络整理 时间:2024-02-16 13:20

“还与去年人,共藉西湖草”苏轼展开了与谁同游西湖的想象?

“还与去年人,共藉西湖草”出自苏轼的《卜算子·感旧》。全词如下:

蜀客到江南,长忆吴山好。吴蜀风流自古同,归去应须早。

还与去年人,共藉西湖草。莫惜尊前仔细看,应是容颜老。

还与去年人,共藉西湖草苏轼展开了与谁同游西湖的想象?

“还与去年人,共藉西湖草。”苏轼展开了与陈襄同游西湖的想象。两人坐在西湖边碧绿的草地上,共赏自然美景,心旷神怡。

这首词的上片写出了词人对杭州的怀念。苏轼从公元1071年到杭州任通判开始,就与杭州结下了不解之缘。他赞美“余杭自是山水窟”,甚至说“故乡无此好湖山”,用自己的诗笔尽情地描绘了美丽的西湖风光,留下了《饮湖上初晴后雨二首·其一》《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五首·其一》《有美堂暴雨》等精美的诗篇。

苏轼说“长忆吴山好”,一个“好”字道出了他对杭州的总体印象。然后他又把吴、蜀作了比较,表达了早归的愿望。而他所说的“归去”是指归杭州或是归故乡(蜀地)。既然“吴蜀风流自古同”,那么归吴也就形同归蜀,与前两句怀念杭州之意相承。

词的下片想象了归后同游共饮的情景,苏轼将温馨的回忆与对未来的想象相融合,平添了诗的意蕴。诗中既表达了友情,又扣住杭州美景来写,与上文“吴山好”“吴蜀风流”相照应。

苏轼和陈襄的友情,就是在杭州开始的。公元1072年,陈襄出任杭州太守。当时苏轼正任杭州通判,陈襄成了苏轼的上司。陈襄虽比苏轼年长约二十岁,但当时苏轼已是名满天下的大诗人,所以陈襄并没有把苏轼当作下属,而是把他当作忘年交。在杭州期间,两人政见相近,互尊互助,还经常诗词酬唱,往来密切,成了志同道合的挚友。

苏轼和陈襄在杭州任职期间都十分关心民间疾苦,如陈襄疏浚了唐代李泌留下的废弃的六井,灌溉农田,解决了百姓的饮水问题。苏轼特地为他写下《钱塘六井记》记述此事。苏轼疏浚了西湖,灌溉民田一千亩,并利用葑泥筑堤,把内湖和外湖连接起来,留下了著名的“苏堤”。加之他们二人都反对王安石变法,在政治上有共同语言,因而感情深厚。

苏轼还写了一首诗怀念他们之间的友谊,并赞扬陈襄为杭州百姓所做的好事:“草长江南莺乱飞,年来事事与心违。花开后院还空落,燕入华堂怪未归。世上功名何日是?樽前点检几人非。去年柳絮飞时节,记得金笼放雪衣。”雪衣指白鸽,诗中写出了杭州百姓感谢太守陈襄,为其放鸽祝寿一事。

陈襄也写诗和道:“春阴漠漠燕飞飞,可惜春光与子违。半岭烟霞红旆入,满湖风月画船归。缑笙一阕人何在?辽鹤重来事已非。犹忆去年题别处,鸟啼花落客沾衣。”诗中,陈襄深情地惋惜未能与苏轼共赏西湖的美好春光,更借“辽东鹤”的典故,感叹物是人非,世事变迁。

在公事上,苏轼和陈襄两个人配合默契,广受杭州百姓的爱戴。在业余时间,陈襄还经常邀苏轼一起出游、赏花、宴饮、吟诗,两个人唱和的诗词多达二十几首。

全词的最后两句“莫惜尊前仔细看,应是容颜老”,是说苏轼让陈襄在宴会上仔细看看自己,想自己应是容颜已老。这两句诗结合苏轼自己长期在外任职的经历,流露出对岁月流逝、羁旅艰苦的感慨。

阅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