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名句出处赏析故事

来源:网络整理 时间:2024-04-19 19:09

名句的诞生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杜甫·登高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名句出处赏析故事

完全读懂名句

风急天高,山猿叫声多么哀戚,清澈的小洲沙岸,江鸟在风中回旋。无边无际的落叶枯枝萧萧而下,无穷无尽的长江之水滚滚而来。在万里之外作客,偏偏碰上萧瑟秋日,人生百年却是疾病苦多,趁着人生还在,独自登临高台。时局艰难,我的双鬓已发白如霜,穷困失意,疾病缠身,刚刚决定戒酒不饮了。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名句出处赏析故事

名句的故事

《登高》为七言律诗,作于唐代宗大历二年(公元767年),此年秋天,56岁的杜甫辗转到了夔州(今四川奉节),在九月九日重阳日,因循自古“重阳登高”习俗,抱病登临瞿塘峡口上的高台,望着无际的落木江河,回想自己艰难困苦的一生,如今已是双鬓发白、满身病痛的老人,百感交集地写下这一首诗。

有关重阳登高之俗,起于东汉时期,传说有一名叫费长房的仙人,能够预卜未来,其徒弟名叫桓景,有一日,费长房对桓景说,九月九日他家将会发生灾难,要桓景全家佩戴茱萸,登上高处,饮菊花酒,才得以化解这场灾厄。桓景依其指示,当日登高返家,发现家中鸡犬牛羊全都暴毙,费长房告诉桓景,这些动物是代他们一家受劫而死。此事传开,每年九九重阳,人们纷纷离家躲避不祥,登高以近天神,希望借此得到神的庇佑。

此年杜甫已抱病在身,不能如往常般痛快地饮酒,但他还是未能免俗地在重阳日登高望远,其中“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描写一望无垠的落木,排山倒海地倾泻而下,绵延不止的长江,源远浩荡地奔流,诗人涌上悲秋情愁,回想自己早年远离家乡,如今年老多病,孤独登台,更感晚景凄凉。全诗炼字缜密,景物雄浑,情感苍凉,充分展现杜甫晚年“沉郁顿挫”的诗风特色。

明代诗论家胡应麟,在《诗薮》中评论《登高》诗“自当为古今七律第一”,清人杨伦在《杜诗镜铨》则言“高浑一气,古今独步,当为杜集七言律诗第一”,前者激赏《登高》乃古今七律之冠,后者认为此诗堪称杜甫所有七律中最为出色的佳作。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名句出处赏析故事

历久弥新说名句

北宋词人柳永,其一生浪迹漂泊,仕途也不甚顺绥,其词作《八声甘州》写道:“惟有长江水,无语东流。不忍登高临远,望故乡渺邈,归思难收。叹年来踪迹,何事苦淹留?”作者在秋日登高临远,望着长江波澜起伏,激起思乡情愁,感叹自己在外一事无成,却不知为何还要苦苦恋留?无法立即返回那朝思暮想的故乡,词意表达游子羁旅的离愁别恨,有家难归的沉痛郁结。自《八声甘州》始出,向来不喜柳永俚俗词风的苏轼,都忍不住称许此词“不减唐人高处”,给予极高评价。

北宋文人陈师道,与苏轼交情甚笃,作诗风格力学前人杜甫,为当时著名“江西诗派”的成员之一,其七言律诗《次韵李节推九日登南山》末联云:“落木无边江不尽,此身此日更须忙。”此乃诗人在宋哲宗元祐四年(公元1089年)的重阳节临高抒怀之作,最后他从无边无际的落木江河里,参透人应趁在世的有限时间,努力理想的实践,才不致浪费人生存在的价值。前句显然源出杜甫《登高》,后句则是赋予惜时的新意,这也算是钟情杜诗者的一种表现手法。

清代才子词人纳兰性德,其《河渎神》上片云:“风紧雁行高,无边落木萧萧。楚天魂梦与香消,青山暮暮朝朝。”意思是说,风吹雁飞,树木落叶在秋风中不止地摇落。香烟已燃尽,与心爱女子相会的梦,好像香一样的消散,只有青山不分朝暮,永远屹立不变。词人在清冷秋夜,听着落木萧萧飘落的声音,回忆过去两人的恩爱缱绻,如今想起,宛若梦境一场,不由得感慨人世情感的骤变无常,欣羡青山不动,永葆常存。

更多杜甫的诗

阅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