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忆江湖归白发,欲回天地入扁舟"名句出处赏析故事

来源:网络整理 时间:2024-04-19 17:09

名句的诞生

迢递城高百尺楼,绿杨枝外尽汀洲。贾生少年虚垂涕,王粲春来更远游。永忆江湖归白发,欲回天地入扁舟。不知腐鼠成滋味,猜意鹓雏竟未休。

--李商隐·安定城楼

"永忆江湖归白发,欲回天地入扁舟"名句出处赏析故事

完全读懂名句

登上高耸百尺的安定城楼,望见绿杨树后尽是一片洲渚。贾谊少年不得志垂泪上书,王粲年少时春日游登高楼。永远怀有创出一番回天转地的大事业后,白发苍苍驾着一叶扁舟退隐江湖的初衷。不知道这些低下的人在想什么,竟只会对我的高情远志猜忌不休。

"永忆江湖归白发,欲回天地入扁舟"名句出处赏析故事

名句的故事

李商隐这首《安定城楼》,成诗时间甚早,写于文宗开成三年。开成二年,诗人才刚通过进士考试,来到泾原节度使王茂元的幕府工作,王茂元相当欣赏李商隐的才华,于是将女儿许配给他;但当时正逢晚唐牛李党争之际,李商隐登第那年由牛党主试,就某种意义而言,他理所当然被归为牛党派系,却进入李党成员王茂元的幕下,且成为其女婿,于是牛党人士相当不满,屡屡以此指责他背恩负义,此后李商隐的仕宦生涯癫圮坎坷。也在开成三年的春天,他再次赴京参加制举考试,初审时顺利通过,却因为复审官认为李商隐的人格大有缺陷,一笔刷了下来,诗人也明了此背后权利之复杂运作,有苦不能言地吞下此次落选的挫败。失意返乡之后,他登上泾洲的安定成楼,写下此诗以抒其怀才不遇之悲与被人误会之愤慨。

李商隐于撰写《安定城楼》时,年纪尚轻,因此笔力雄健、文气轻峻,诗中叙述着抱负虽不茍于世却也还不想放弃的想法,只道世间人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未来他还是期许自己能创立一番功业,再挥挥衣袖、飘然归隐。李商隐这种年少气盛、尚不知人生道路险阻、极欲吐露凌云之志的举止,与晚期悲苦隐晦、沉重迷离的诗风有甚大之歧异,因此这首《安定城楼》更显得特别珍贵。据说北宋大改革家王安石晚年时相当喜欢这首诗,尤其是“永忆江湖归白发,欲回天地入扁舟”,反复吟咏,认为“虽老杜无以过”,可以上比杜甫诗遒劲的风味。王安石之所以欣赏这两句名诗,不仅仅是向往义山诗中的洒脱、淡泊,而且更为切近王安石自己的政治怀抱;在熙宁变法失败后,王安石退居朝野,洗尽铅华,更能咀嚼义山当年“君子出则仕,退则隐”的慨然。然而就实践力而言,王安石更有资格说出“永忆江湖归白发,欲回天地入扁舟”这两句话,因为其政治影响力远远超过一生徘徊于幕府、作为地方小官的李商隐。

"永忆江湖归白发,欲回天地入扁舟"名句出处赏析故事

历久弥新说名句

《安定城楼》一诗不脱李商隐擅用典故的风格,他不仅爱用,且用得高妙,将典故灵活地蕴于字词当中,脱然而出。这首七言律诗才短短58个字,却巧妙镶进四个典故,分别为贾生垂涕、王粲远游、范蠡归隐与庄子秋水篇的故事。贾生垂涕说的是汉代重要思想家贾谊,年少时上《陈政事疏》给汉文帝,开头即曰:“臣窃惟今之事势,可为痛哭者一,可为流涕者二,可以长太息者六。”疏中陈述其个人政治抱负与理想。然而却不得文帝采用,最后贾谊志不得申,被贬到长沙王府担任太傅工作,某日长沙王由于贪玩从马背上摔下来跌死,贾谊自责、痛苦,后来也郁郁寡欢病逝,当时年仅33岁。

王粲远游说的是东汉末年董卓乱政,王粲17岁时因躲避战火,自长安流浪到荆州依附荆州刺史刘表的事情。当时王粲曾于春天登上湖北当阳城楼,写下著名不朽的《登楼赋》,其言:“情眷眷而怀归兮,孰忧思之可任?凭轩槛以遥望兮,向北风而开襟。平原远而极目兮,蔽荆山之高岑。路逶迤而修迥兮,川既漾而济深。悲旧乡之壅隔兮,涕横坠而弗禁。”王粲此赋述说自己客居异乡,不得不浪迹天涯,投靠于强权麾下,与李商隐当时任职于王茂元幕府有类似的处境。

本篇名句“永忆江湖归白发,欲回天地入扁舟”,援引自战国时代范蠡辅佐越王勾践雪耻,成功攻灭吴国,事成之后,范蠡心知肚明越王勾践只能同患难、不能共富贵,“乃乘扁舟,浮于江湖”(《史记·货殖列传》),从此退出政治圈。传说此时退隐的范蠡身边的伴侣正是美女西施,两人携手共度人生。离开越国的范蠡,并非归隐山林,而转以经商成名,富可敌国,其子孙都是当时权贵一时的商贾。

诗中最后两句“不知腐鼠成滋味,猜意鹓雏竟未休”,引自《庄子·秋水篇》,故事是说惠子在梁国担任宰相,有次庄子去拜访他,还没到坊间就传闻说庄子此次前来将接替惠子的宰位,惠子大吃一惊,于是派人在城内搜了三天三夜,还是没有抓到他。最后是庄子自己去见惠子,庄子说:南方有一种鸟,名叫鹓雏,从南海飞到北海,途中“非梧桐不止,非练实不食,非醴泉不饮”(亦即这种鸟标准非常高,不是水平以上的东西它还看不上)。有次鹓雏飞过一只嘴巴咬着腐鼠的鸱鸟,鸱鸟以为它是来抢食物于是发出威吓声。鸱鸟岂知鹓雏根本不屑一顾它赖以维生的食粮?庄子以这个故事来嘲讽惠子杞人忧天,也用以彰显自己清高之远志,他人岂能慢越?

更多李商隐的诗

阅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