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宣城赴官上京》赏析-杜牧的诗

来源:网络整理 时间:2024-04-19 04:09

自宣城赴官上京原文

自宣城赴官上京

潇洒江湖十过秋,酒杯无日不迟留。

谢公城畔溪惊梦,苏小门前柳拂头。

千里云山何处好,几人襟韵一生休。

尘冠挂却知闲事,终把蹉跎访旧游。

《自宣城赴官上京》赏析-杜牧的诗

自宣城赴官上京赏析

开成三年(838),杜牧在宣徽观察使崔郸幕中,冬天,迁官左补阙、史馆修撰。此诗是开成四年(839)春,杜牧离开宣州(今安徽宣城市)赴京供职时所作。这一年杜牧三十七岁。从大和二年(828)十月以来,杜牧跟随沈传师到江西幕中,后来又到宣州、扬州,中间短暂入京作监察御史,数月后分司东都,不久又到扬州,再入宣州幕府,至开成三年内迁入京,前后辗转共十一年,算整数是十年,这就是此诗“潇洒江湖十过秋”和作于同年的“江湖醉渡十年春”(《和州绝句》)所本。

首联说自己在江湖中潇洒地过了十年,没有一天不饮酒作乐的。江湖是跟中央朝廷相对而言,无日不迟留是夸张之语。颔联具体写“潇洒”与“迟留”的具体内容:在宣城溪边纵情游乐,溪水潺潺之声常入梦中,整日出入歌妓之门,门前杨柳依依拂人。宣城风景很好,山水优美,山有敬亭山,水有宛溪和句溪。李白当年在宣城“斗酒满四筵,歌啸宛溪湄”(《宣城送刘副使入秦》)。杜牧在宛溪和句溪边诗酒风流的日子也差不多,“宛溪垂柳最长枝,曾被春风尽日吹。不堪攀折犹堪看,陌上少年来自迟”(《有感》),“行人碧溪渡,系马绿杨枝”(《句溪夏日送卢霈秀才归王屋山将欲赴举》),“舟寒句溪雪,衣故洛城尘”(《宣城赠萧兵曹》)。至于和歌妓的交往就更多。杜牧在洪州时,和歌女张好好关系很好,两人“自此每相见,三日已为疏。玉质随月满,艳态逐春舒”。后来跟随沈传师一起来到宣州,两人交往不辍,“……霜凋谢楼树,沙暖句溪蒲。身外任尘土,樽前极欢娱”(《张好好诗》)。除张好好之外,杜牧还和一个歌妓有密切的关系。他第二次来宣州的时候,赵嘏替那个歌妓写了一首诗赠给杜牧:“郎作东台御史时,妾长西望敛双眉。一从诏下人皆羡,岂料恩衰不自知。高阙如天萦晓梦,华筵似水隔秋期。坐来情态犹无限,更向楼前舞柘枝。”(《代人赠杜牧侍御》)诗中说她当年听到杜牧做了监察御史分司东都,又是高兴又是哀愁,现在杜牧又来了,她心中百感交集,只能献舞一曲《柘枝》,以表达心中的情愫。这两个都是有实事的,其余也可想而知。杜牧自己的一句诗可以概括他在宣州的生活:“画堂檀板秋拍碎,一引有时联十觥。”(《自宣州赴官入京,路逢裴坦判官归宣州,因题赠》)

以上四句诗和“落魄江湖载酒行,楚腰纤细掌中轻”(《遣怀》)异曲同工。落魄不是潦倒失意,而是放荡不羁,和此诗中的“潇洒”是一个意思。无论洪州(今南昌)、宣州还是扬州,杜牧做幕僚的时候常常流连诗酒,和歌妓厮混,声色歌舞之地,无不去到。这既是因为自中唐开始,重视个人感情和欲望满足的倾向在士人中进一步发展,也是因为杜牧是个贵公子,好声色、耽风情的个性使然。

颈联表达了对宣州的留恋。千里云山何处最好?谁的襟怀风度一生到头如此?尾联点明赴官上京之意,却不说赴官,而说辞官。辞官只是浑闲事,总归有一天他要回来,补回在官场中蹉跎的时光。出世入世间的矛盾是古代诗歌中常见的主题之一。诗中为“谢公城”留名的谢朓在齐武帝永明十一年(493)从荆州奉诏回京,写了一首《暂使下都夜发新林至京邑赠西府同僚》:“大江流日夜,客心悲未央。徒念关山近,终知返路长。……驱车鼎门外,思见昭丘阳。驰晖不可接,何况隔两乡。风云有鸟路,江汉限无梁。常恐鹰隼击,时菊委严霜。”通篇都是对回到京城的忧惧和对荆州的思念,和杜牧这首诗略有相似。杜牧两年前离开洛阳,到宣州再任幕职,一方面是为弟弟杜顗治病,另一方面也是远离甘露之变后险恶的朝局。现在重新回到朝廷,有可能从此得展抱负,青云之上,亦有可能陷入政治漩涡之中,从此一蹶不振,“历阳前事知何实,高位纷纷见陷人”(《和州绝句》)。这种矛盾的心情使他怀念在宣州较为自由的生活,对前途充满忧虑。这一点在他作于同时的诗中可以得到佐证,如“君意如鸿高的的,我心悬旆正摇摇”(《宣州送裴坦判官往舒州,时牧欲赴官归京》)、“江湖酒伴如相问,终老烟波不计程”(《自宣州赴官入京,路逢裴坦判官归宣州,因题赠》)、“我来惆怅不自决,欲去欲住终如何?”(《除官赴阙商山道中绝句》)等等,都反映了这种对前途的忧虑和对归隐的向往。“潇洒”和“蹉跎”的对比是这首诗的中心,江湖中是否真的潇洒?官场中是否真的蹉跎?到底是应该一展抱负、经世济民,还是应该全身避祸、出世任情?这是只有诗人自己能回答的问题。

(孔燕妮)

自宣城赴官上京注释

1、迟留:一作“淹留”。停留,逗留,此处有沉溺意。

2、谢公城:即宣城。宣州治所在宣城,南齐诗人谢朓曾为宣城太守,城中有谢公楼、谢公亭等古迹。

3、苏小:苏小小,南齐名妓,居于钱塘。

4、尘冠:世俗官职。挂冠即弃官。

5、终:到底,总归。

更多杜牧的诗

阅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