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阳长句二首其一·草色人心相与闲》赏析-杜牧的诗

来源:网络整理 时间:2024-04-19 04:06

洛阳长句二首(其一)原文

洛阳长句二首其一·草色人心相与闲

草色人心相与闲,是非名利有无间。

桥横落照虹堪画,树锁千门鸟自还。

芝盖不来云杳杳,仙舟何处水潺潺。

君王谦让泥金事,苍翠空高万岁山。

《洛阳长句二首其一·草色人心相与闲》赏析-杜牧的诗

洛阳长句二首(其一)赏析

这首诗写于开成元年(836),这时候杜牧正以监察御史分司东都,职务比较清闲。他常常出门闲游,访胜探幽,吊古伤今,作诗抒怀。除《洛阳长句二首》之外,还有《故洛阳城有感》等诗。洛阳是唐朝的东都,杜牧进士及第就是在洛阳,洛阳有留台,唐玄宗以前一百多年,皇帝经常驾幸洛阳,可是安史之乱后,皇帝就不来了,宫殿也都荒废了。本诗意旨,方回《瀛奎律髓》卷四云:“唐自天宝以后,不复驾幸东都,此诗有望幸之意。”纪昀则曰:“寓盛衰之感则有之,不见望幸之意。”(《瀛奎律髓刊误》)

这是一首感慨今昔之诗,写得气俊思活,颇有俊爽之致,查慎行《初白庵诗评》曰:“典赡风华。”首联“草色人心相与闲,是非名利有无间”,言心情和春草一样悠闲自在,不再有是非名利的计较。其实杜牧的心情并不是真的悠闲,在他写这首诗的三四个月前,朝廷发生了甘露之变。唐文宗与大臣郑注、李训合谋剪除以仇士良为首的一干宦官,以左金吾衙门后院中石榴树上有甘露降临为借口,欲将仇士良等人诱至埋伏之地杀死,但是计划临时泄露,功败垂成。宦官反扑,大肆捕杀朝廷官员,从宰相李训、王涯、贾餗、舒元舆以下,大批高级官员罹难,灭门者无数,朝堂为之一空,事变后遭受株连被杀的还有一千多人,史称甘露之变。甘露之变后,宦官权势愈盛,“迫胁天子,下视宰相,陵暴朝士如草芥”(《资治通鉴》卷二四五《唐纪六十一》)。之前郑注、李训得势时,排斥异己,专权擅政,杜牧的好友李甘因为仗义执言而被贬死。杜牧忧惧之下,自请离开京城,到洛阳做个闲官,结果数月不到,朝廷已经天翻地覆,到处血雨腥风。李商隐在《有感二首》中写:“鬼箓分朝部,军烽照上都”,“谁瞑衔冤目,宁吞欲绝声。”当时也以太子宾客分司东都的白居易感叹:“祸福茫茫不可期,大都早退似先知。当君白首同归日,是我青山独往时。”(《九年十一月二十一日感事而作》)这种大背景下,杜牧的心情怎么可能真的悠闲自在,“是非名利有无间”云云,是因为深感宦海风波险恶而做的退步之语。他在送朋友回长安的诗中告诫对方暂时隐忍,“此别无多语,期君晦盛名。”(《东都送郑处诲校书归上都》)在《故洛阳城有感》诗中借汉晋之事暗讽郑注、李训党同伐异,专权误国,“锢党岂能留汉鼎,清谈空解识胡儿。”可见甘露之变对他在洛阳为官时心境的影响非常大,在他的诗作中往往体现。

颔联“桥横落照虹堪画,树锁千门鸟自还”,长桥横在夕阳中,如彩虹一般美丽,可堪入画,千门万户被树木遮掩,只有鸟儿飞去飞回。从《洛阳长句二首》(其二)“桥边游女珮环委,波底上阳金碧明”来看,这里的“桥”指的应是洛桥,也就是天津桥,而千门指的是包括上阳宫在内的洛阳离宫之门。洛桥虽在,但皇帝再也不来,离宫荒芜,自然树木丛生,只有鸟儿来去,不见宫门开闭了。刘长卿《上阳宫望幸》:“万木长承新雨露,千门空对旧河山。”陆龟蒙《连昌宫词》:“日暮鸟归宫树绿,不闻鸦轧闭春风。”与此意境相似。天津桥在唐朝繁盛时是士女云集的游春圣地,北岸不远就是上阳宫。唐人常把上阳宫和天津桥一处描写,杜牧《洛阳秋夕》:“泠泠寒水带霜风,更在天桥夜景中。清禁漏闲烟树寂,月轮移在上阳宫。”白居易《晓上天津桥闲望偶逢卢郎中、张员外携酒同倾》:“上阳宫里晓钟后,天津桥头残月前。”张祜《洛中作》:“尽日洛桥闲处看,秋风时节上阳宫。”雍陶《天津桥春望》:“津桥春水浸红霞,烟柳风丝拂岸斜。翠辇不来金殿闭,宫莺衔出上阳花。”天津桥边,夕阳落照,离宫苑口,千门树锁,颔联两句感慨今昔,多少盛衰之感在其中。

颈联“芝盖不来云杳杳,仙舟何处水潺潺”,承接颔联,景中含情,进一步抒发今昔之感。“芝盖”“仙舟”,指君王驾临洛阳时的车驾。“芝盖不来”接“树锁千门”,“仙舟何处”接“桥横落照”,颈联不仅是对颔联的进一步展开,也是对颔联的解释,针线细密,思路清晰。山头只有白云杳杳,不见皇帝的翠华羽葆。桥头只见流水潺潺,不见君王的龙舟凤舸。白云杳杳,流水潺潺,何等悠闲,又是何等寂寞,大有“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和“阁中帝子今何在?槛外长江空自流”之意。

尾联“君王谦让泥金事,苍翠空高万岁山”,“空”字抒发无常之意。岁月无情,只有江山依旧。汉武帝曾在嵩山封禅,群臣听到山呼万岁之声,武则天也曾在嵩山封禅,改年号为“万岁登封”,改嵩阳县为“登封县”。如今往事已矣,汉武帝和武则天已化作尘土,君王久已不来,只有嵩山苍翠依然,寂寞空高。“谦让”,古时皇帝封禅,谦让自己的功绩,归功于天。据《唐会要》记载,唐太宗的时候大臣请旨封禅泰山,唐太宗说:“封禅之事,不自取功绩,归之于天。譬如元龄等功臣,虽有益于国,能自谦让,归之于朕。岂以不言而欲自取?今向泰山,功归于天,有似于此。然朕意常以嵩高既是中岳,何谢泰山?”尾联既有人事无常之感,也有惋惜盛世不在,朝廷日薄西山的意思,“盖伤久不见天宝承平时事也。”(《瀛奎律髓汇评》陆贻典语)

至于方回和纪昀争论的问题,此诗到底有没有“望幸”之意?其实“望幸”只是渴望唐王朝能复现贞观和开元时期的强大盛世,洛阳城的兴衰在一定程度上象征着唐王朝的兴衰。皇帝能够来洛阳,意味着山河平靖,国家中兴。与杜牧同时的李商隐有《天津西望》诗:“虏马崩腾忽一狂,翠华无日到东方。天津西望肠真断,满眼秋波出苑墙。”以“望幸”寓托盛衰之感,用意显明。

回到开头的“闲”字,游春人少故而桥闲,君王不来故而门闲,人不喧嚣故而鸟闲,芝盖不来故而云闲,仙舟不下故而水闲,皇帝不封禅故而山闲,那么,“草色人心相与闲”也就可想而知了。无论是从甘露之变后诗人深感幻灭无常的个人情绪来说,还是从朝廷局势险恶,诗人“不得不闲”的无奈境遇来说,都说得通。名为“闲”,却包含着世事艰难、人生无常之感。杜牧在十几年之后,将要离开长安去湖州任刺史时写《将赴吴兴登乐游原一绝》诗:“清时有味是无能,闲爱孤云静爱僧。欲把一麾江海去,乐游原上望昭陵。”与这首诗的“草色人心相与闲”颇为相似。年轻时,一腔抱负却遭遇恐怖的政治危机,避处洛阳,“草色人心相与闲”;晚年时,国家衰败,自己生不逢时,“闲”爱孤云,实在可堪叹息。

(孔燕妮)

洛阳长句二首(其一)注释

1、相与闲:一样地悠闲自在。相与,共同。

2、“芝盖”句:芝盖,指车盖或伞盖,灵芝形如盖,故名。诗中常指仙人的车子,后亦指帝王车驾。杳杳:幽远。

3、仙舟:舟船的美称。

4、“君王”句:泥金,代指封禅。万岁山,指嵩山。汉武帝登嵩山,随从官员听到山中有三次呼喊万岁之声。事见《史记·封禅书》。

更多杜牧的诗

阅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