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鹧鸪天·春入平原荠菜花》赏析-辛弃疾的词

来源:网络整理 时间:2024-04-18 19:37

鹧鸪天·春入平原荠菜花作品原文

鹧鸪天·春入平原荠菜花

游鹅湖,醉书酒家壁。

春入平原荠菜花,新耕雨后落群鸦。

多情白发春无奈,晚日青帘酒易赊。

闲意态,细生涯,牛栏西畔有桑麻。

青裙缟袂谁家女,去趁蚕生看外家。

《鹧鸪天·春入平原荠菜花》赏析-辛弃疾的词

鹧鸪天·春入平原荠菜花作品赏析

这是一首借景抒情的小词。借的什么样的景?词人描写得很具体,很生动。抒的什么样的情?却并非字面所表示的那样简单。

“春入平原荠菜花,新耕雨后落群鸦”,两句词,把农村写得恬静而又生机勃勃。白色的荠菜花开满田野,土地耕好了,又适逢春雨,群鸦在新翻的土地上觅食。很简单的几笔,却像画一样,把乡野春色摆在了读者面前。荠菜开花,而说“春入”,对平凡微贱的荠菜花所注与的感情,似比另一首《鹧鸪天》中“春在溪头荠菜花”的“在”字更浓烈。写“群鸦”也充满生意,不是聒噪得使人讨厌的那种形象。词人注意和刻画这些细物细事,可见其意态闲适。然而,接下来两句情绪却急转直下。“多情白发春无奈,晚日青帘酒易赊”,万种愁绪染白了的头发,这样生机勃勃的春天也拿它没有办法。表面上说的是“白发”,实际上讲的是“愁绪”。“多情白发春无奈”,只好到小酒店去饮酒解愁了。“多情”二字写得诙谐,但却是一种带有苦味的诙谐。在这诙谐中,让读者深切地感受到了作者无可奈何的情绪。

词人的愁绪何在呢?这首词有一小序:“游鹅湖,醉书酒家壁。”这两句话透露了端倪。这时期,词人被罢官落职,不得不退隐田园。当时他仅仅四十二岁。以一个中年人的精力,以“季子正年少,匹马黑貂裘”(《水调歌头》)的气概,他怎能耐得了清闲无为的生活?词人游鹅湖,面对生机勃勃的春天,联想到自己的遭遇,事业无成而年齿徒增的惆怅勃然而生。春天没有自己的份,而白发却偏偏多情纷至!

词人写得很巧妙,“以乐景写哀,以哀景写乐,一倍增其哀乐”(王夫之《姜斋诗话》)。词人的心境、遭遇颇令人同情。这就是上阕的艺术手法和艺术效果。

酒能消愁吗?作者没有明写,却紧接着在下阕又写了一番农村景致:村民悠闲自在,生活过得井井有条,牛栏左右的边角空地种满了桑麻。春耕刚完,春播未始,新蚕即将出生……大忙季节就要到来了,不知谁家的年轻媳妇,穿着白衣青裙,趁着大忙前的闲暇赶着去走娘家。看,写得多么好。如果说开篇两句词写景是大处着眼,那么,这里的几句写景则是近处落笔了。一个“闲”字,一个“细”字,一个“有”字,一个“趁”字,尽写出了农村的闲适与古朴。然而词人越是写得闲适、古朴,越会让读者联想到“多情白发春无奈,晚日青帘酒易赊”所流露出来的烦闷和无可奈何的情绪。看起来作者并没有写自己,而是着力描绘了一个“无我之境”,实际上“我”尽在其中,词人烦乱复杂的失意之情被这闲适之景衬托得更加突出了。

谈到这里,读者必然会提出又一个问题:词人既然喜欢农村,喜欢农村风光,为什么还要借酒浇愁呢?应该说,词人的这种喜爱也是真情实感,但更重要的原因恐怕还是同城里相对比而言的。词人在另外一首《鹧鸪天》词中,说出了他喜爱农村的原因。他说:“城中桃李愁风雨,春在溪头荠菜花。”城里的官场中有的是尔虞我诈、争权夺利,有的是夸夸其谈,食言而肥,词人看透了,厌烦了,所以,他认为美好的春天在田野,在溪头,在那满山遍野雪白的荠菜花中。他认为农村纯洁、清新。如今,他已经置身于纯洁、清新的农村中,却还要愁苦,那是另有其原因。在写本词的前后,辛弃疾“独宿博山王氏庵”,曾写了一首《清平乐》,有句云:“布被秋宵梦觉,眼前万里江山。”这梦寐不忘的祖国万里江山,才是词人真正关心的大事业,而如今,他却被排挤到农村,过起“闲意态”的生活来,他怎能不愁苦呢?所以,他不是不喜爱农村,但农村太恬静、安闲,远离开抗金第一线;他不是不喜爱春天,但春天却不能给他的政治生活也带来勃勃生机、带来新的希望。

写到这里,可以这样说,这首词写了作者的苦闷,透过这苦闷,表现了作者的追求,这就是景中所抒之情。

(杨牧之)

更多辛弃疾的诗

阅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