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照花前后镜,花面交相映。"出处赏析

来源:网络整理 时间:2024-04-17 22:05

照花前后镜,花面交相映。出自唐·温庭筠的《菩萨蛮》,原文是:“小山重叠金明灭,鬓云欲度香腮雪。懒起画蛾眉,弄妆梳洗迟。照花前后镜,花面交相映。新贴绣罗襦,双双金鹧鸪。”

原文

菩萨蛮

——唐·温庭筠

小山重叠金明灭,鬓云欲度香腮雪。

懒起画蛾眉,弄妆梳洗迟。

照花前后镜,花面交相映。

新贴绣罗襦,双双金鹧鸪。

"照花前后镜,花面交相映。"出处赏析

赏析

温庭筠是晚唐时期的著名诗词作家,诗与李商隐齐名,并称“温李”;词与韦庄齐名,并称“温韦”。他少年时期便已工于小赋,才思敏捷,能在很短的时间内写成数万字的文章。他只要把手交叉着调弄了八次,就可以作成一首八韵诗,被称为“温八叉”。除了诗词之外,他还精通音律,善于吹笛。

由于才名远播,诗词精美,他常被误认为是美男子,而实际上并非如此,温庭筠貌丑,且不修边幅,时人称之为“温钟馗”,与当时另一以貌丑出名的著名词人“贺鬼头”贺涛齐名。看来,即使是在古代,要像潘安、李清照那样才貌双全的人也还实在难得。

温庭筠出身于没落的贵族之家,才高八斗,却玩世不恭。他文名远扬,却只借助着这出色的文才来在考场中当“枪手”而代人捉刀——他暗中帮助八个人作弊,以此来扰乱考场。此事闹得满城风雨,消息一出,他自然不会被录用为进士。

但是他的文名的确太大了,以至于连爱好写诗的宣宗皇帝,因想不出拿什么来对“金步摇”时,于是便召见了这个还考不取进士的温庭筠来对;温当即就对以“玉条脱”,出题“白头翁”,温庭筠对了个“苍耳子”;这极为工稳的对仗引来了一片赞叹之声。

而温庭筠继续恃才傲物,为此,他得罪了不少人。当时,宣宗喜欢听宫女们歌唱《菩萨蛮》词,当时的宰相令狐绹自知才气有限,便让温庭筠代为作词。温庭筠更不思索,一挥而就,便是一首绝妙好词。令狐绹把温庭筠写好的词呈献给皇帝,皇帝一听,称赏不已。

令狐绹原本吩咐过温庭筠不要把这代作词的实情说出来,结果温庭筠没理他,有人一问便坦然相告。于是,很多人都知道这些花团锦簇的好词其实是温庭筠做的了。这样一来,无人不知堂堂宰相居然还要请人捉刀,令狐绹老脸没处搁,勃然大怒,从而就疏远了温庭筠,并且刻意打压,温庭筠从此难有出头之日。

但由于温庭筠实在很有才华,所以后来令狐绹仍不得不向他咨询一些事情。温庭筠本来就瞧不起令狐绹,在令狐绹又一次问他时,他说,大人所要解决的问题,在《南华经》里便可找到。《南华经》并不是什么冷僻的书。温庭筠这话,显然是讥讽令狐绹不学无术。这下彻底把令狐绹惹怒了,本来令狐绹还想忍着温庭筠的讽刺,利用一下他的才华,听了这话,也顾不上他到底有多少利用价值,从此就不再理会温庭筠了。

后来,温庭筠连皇帝也得罪了。在一个冬日里,天色阴晦,宣宗微服出行,跟温庭筠在一个旅馆里凑巧碰上了。温庭筠并不知道面前的就是皇帝,他还跟宣宗开玩笑:“你不就是当司马、长史之类的官吗?”语带轻蔑。在得到否认后,温庭筠又继续问询:“那么,你莫非就是那些县尉、主簿之类的人吧?”宣宗只得说道:“都不是。”

回宫后,宣宗心里实在咽不下这口气,于是命令宰相令狐绹把温庭筠贬谪到了方城当县尉去。令狐绹本来就看温庭筠不顺眼了,只是顾及他才名太大,不敢动他。既然皇帝有这个意思,自然求之不得。温庭筠很快就被贬走了。

到了懿宗咸通七年(866年),温庭筠才有机会出任选拔秀才的主考官。他本身深受打压之苦,所以对那些贫寒家庭出身但才华出众的读书人很是照顾。但他的官也就仅仅做到国子助教而已,最后流落而死。

《花间集》收温庭筠的词最多,达66首。他是第一位专力填词的诗人,被称之为“花间词派”的开山鼻祖,他的词浓艳精巧,清婉精丽,如下面这首《菩萨蛮》

小山重叠金明灭,鬓云欲度香腮雪。懒起画蛾眉,弄妆梳洗迟。

照花前后镜,花面交相映。新贴绣罗襦,双双金鹧鸪。

这里的“小山”所指很有争议,有的说指的是小山枕头,有的说是指小山发钗。叶嘉莹教授说指的是屏风上面的小山,因为重叠,又有金光明灭而闪。觉得叶先生讲得最为让人信服。

阳光照在屏风的小山之上,金光明明灭灭,将女子惊醒。她坐起身来,乌发如云拂过面颊,雪白的面颊如同新雪一般。慵懒地起来,梳洗弄妆。妆好后,她把一面镜子放在发髻后面,对照着前面的明镜看,镜子里的影像重重叠叠,人面簪花交相辉映。然后穿上一件穿的是有贴绣花纹的罗衣,上面绣着的是成双成对的金鹧鸪。

仿佛一幅娇憨明丽的贵族女子梳妆图跃然纸上。

"照花前后镜,花面交相映。"出处赏析

清代词评家陈廷焯曾经评价这两句词说:飞卿词如“懒起画蛾眉,弄妆梳洗迟”,无限伤感,溢于言表。叶嘉莹先生这样解释说,她虽然“懒起画蛾眉”,是“梳洗迟”,但毕竟是画了。这一点是值得注意的,毕竟还是要珍重爱惜自己美好的品质。不是说没有人欣赏,我就堕落了,我就败坏了,我就放弃了我自己,不是的,这正是中国传统的那些读书人的品格上的操守。

温庭筠也有不少清新真挚之作,标志着他艺术上的多样化成就。有《更漏子》:

玉炉香,红蜡泪,偏照画堂秋思。眉翠薄,鬓云残,夜长衾枕寒。

梧桐树,三更雨,不道离情正苦。一叶叶,一声声,空阶滴到明。

唐圭璋在《唐宋词简释》中评论此词为:“此首写离情,浓淡相间,上片浓丽,下片疏淡。”评得很当。前半阙仍不脱温词惯有的浓艳手笔,玉炉的香气袅袅升起,红烛的烛泪悄然滴下,一点点淡淡的光晕笼罩着画堂。女子在床上辗转反侧,长夜漫漫,衾枕生寒,难以入眠,只弄得眉黛褪色,鬓发不整。下阕感情真挚,意境清绝,是流传深远的千古名句:“梧桐树,三更雨,不道离情正苦。一叶叶,一声声,空阶滴到明。”明白如话,浅显易懂,却一下子击中了人心里最柔软的那处地方。如此寒冷之夜,独思远人,而秋雨连绵,点点滴滴,声声入耳,一直到天明,如此萧瑟,如此孤独。

宋人有诗“枕前泪共阶前雨,隔个窗儿滴到明。”也是化用于此词,但于无声之处朴朴素素动人的魅力,却是不如了。

这首《望江南》更是通篇不见一个浓艳的字眼:

梳洗罢,独倚望江楼。

过尽千帆皆不是,斜晖脉脉水悠悠。

肠断白苹洲。

这首词也是温庭筠的名作。女子梳妆打扮后,独自倚楼,望着浩渺的长江之水,等待着爱人的归来。然而,一艘又一艘帆船悠悠驶过,千帆过尽,却没有一一艘是载他的航船。每一次希望涌起,每一次却又无情落空。落日的斜阳静静映照在江面之上,江水悠悠地流动,不知女主人公的悲哀。无限孤独,无限忧伤,便溶在被斜晖拭亮的水色中。女子呆呆凝望着那开着白花的小洲,禁不住柔肠寸断。

令人想起屈原楚辞中的一句:“望夫君兮未来,吹参差兮谁思”。这首词没有用到温庭筠所擅长的任何精巧的词汇,但感情真挚细腻,令人不自禁地感动。细品“斜晖脉脉水悠悠”七字,只觉惆怅之意摇曳不绝,仿佛能看见独倚江楼的女主人公的柔肠百转,珠泪暗盈。当过尽千帆,她等的那个人,还未归来,是如何的心痛?却仍然每天化好精致的妆容,痴痴等待,以一种柔美而倔强的方式,守候着一份不知向何处的悠悠情愫。

而等待,是一生最初苍老的开始。

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说:“诗人对宇宙人生,须入乎其内,又出乎其外。入乎其内,故能写之;出乎其外,故能观之。入乎其内,故有生气;出乎其外,故有高致。美成能入,而不能出……”温庭筠给人的感觉就是能够“入乎其内,又出乎其外”。

他的清新朴素的名句还有“江上柳如烟,雁飞残月天。”清幽的景色,融入怅惘。“山月不知心里事,水风空落眼前花。”却是轻盈如同微风的悄思。

菩萨蛮

水精帘里颇黎枕,暖香惹梦鸳鸯锦。江上柳如烟,雁飞残月天。

藕丝秋色浅,人胜参差剪。双鬓隔香红,玉钗头上风。

这首词的意思是:一个美丽的女子,睡在晶莹的的水精帘里,枕着玲珑的的颇黎枕上,屋里香炉上焚着香,连绣着鸳鸯的锦被中都浮动着暖香,她正做着一个旖旎的美梦。江边的柳丝如烟如雾,天空中淡淡一弯残月,大雁正徐徐飞过。

女子藕丝衣服上染上了浅浅的、像秋天一样的颜色,剪的五彩花朵,戴上头上。双鬓之中插了一朵鲜红的花朵,头上的玉钗轻轻在风中摇动。那么美丽,却又那么寂寞。

非常精致的一首词,连其中浸润的惆怅之意也玲珑剔透。

也许,正因为温庭筠的生活经历太失意,所以,他在无意中将词中的美女写得总是那么寂寞,得不到人的欣赏。

美人难嫁,正如贤士难遇。曹植的美人篇中也反映了这种惆怅的思想。

温李齐名,而温庭筠与李商隐也确实惺惺相惜,一生交好。计有功《唐诗记事》中记载:彦博裔孙,与李商隐俱有才名,号温李。两人少就相识,皆为令狐楚府之门客,两人一起吟诗作赋,琴瑟共御,有高山流水之情。李商隐的诗集里就存有两首写给温庭筠的诗作:

闻著明凶问哭寄飞卿

昔叹谗销骨,今伤泪满膺。空余双玉剑,无复一壶冰。

江势翻银砾,天文露玉绳。何因携庾信,同去哭徐陵。

有怀在蒙飞卿

薄宦频移疾,当年久索居。哀同庾开府,瘦极沈尚书。

城绿新阴远,江清返照虚。所思惟翰墨,从古待双鱼。

"照花前后镜,花面交相映。"出处赏析

更多温庭筠的诗

阅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