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出处赏析

来源:网络整理 时间:2024-04-17 21:51

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出自唐·贾岛的《寻隐者不遇》,原文是:“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

原文

寻隐者不遇

——唐·贾岛

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

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

"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出处赏析

赏析

贾岛苦吟的故事十分出名。他常常骑着驴子在街上慢慢行着,凝神构思诗句。有一次是去访问李凝幽居,他骑在驴背上,又开始吟诗,这一次作诗很快,马上有了一首好诗:

题李凝幽居

闲居少邻并,草径入荒园。

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

过桥分野色,移石动云根。

暂去还来此,幽期不负言。

但贾岛忽然觉得不对起来,他喃喃念着“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又念了一句“鸟宿池边树,僧推月下门”,觉得两者给人的感觉大不一样。那到底是“敲”,还是“推”呢?他苦苦思索着,手也跟着一会做“推”的动作,一会做“敲”的动作,神思恍惚间,驴子又发性了,居然又撞上了一位大官的马车。

贾岛赶紧下驴请罪。好在他撞上的这位大官不是别人,正是大诗人韩愈。韩愈询问原因,贾岛倒也并不隐瞒。韩愈不仅没有怪罪他,还和他一起思考起来。过了半晌,韩愈果断地说:“用敲字好。”贾岛问:“为何大人觉得敲字更好?”韩愈笑吟吟地说明原因:“和尚不敲门就直接进去了,那不是粗和尚吗?”贾岛听了,点头说是,就定了“敲”字。

这就是推敲典故的来历。

"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出处赏析

但其实敲字比推字更好,还有一层意境方面的意思。在月下,万籁俱静,清淡景色,此时“笃、笃、笃”的敲门声悠悠而来,自然更显其幽静。

及第后,他仍然苦吟不止。有一天唐宣宗微服出游,走到了寺中,听到有人吟诗之声,便循声登楼,见案上诗卷,一时好奇,伸手便取来浏览。谁知道贾岛就在后面,劈手就把诗卷夺走。原来这天他同几位诗友约好到当年居住过的青龙寺游玩。但左等右等就是不见他们到来,贾岛便把随身携带的诗稿拿出来,一边自我欣赏,一边自行作进一步的推敲、修改。

他不知道眼前这个书生就是当朝皇帝,只见他服饰华美,便瞪眼嚷道:“郎君鲜食美服,怎么会懂得看诗?”宣宗自然大为不悦,拂袖而去。

贾岛事后知道自己闯祸之后,十分紧张,伏阙待罪。好在宣宗也不跟他多计较,只是给了他一个长江县主簿的小官,将他贬出长安。贾岛却因此又多了一个文学史上的雅称:贾长江。只是这样一来,不知天高地厚地冲撞了皇帝,贾岛也别想在仕途上再有所发展了。唐代曾有两位诗人的作品就曾说到这个故事。安奇诗云:“骑驴冲大尹,夺卷忤宣宗。”李克恭诗云:“宣宗谪去为闲事,韩愈知来已振名。”

贾岛的苦吟,实际上是在炼意、炼句、炼字等方面都极为用功,几乎可以说是千锤百炼,但是写成之后,却看不出苦吟的痕迹,看起来很是平易。例如他在“独行潭底影,数息树边身。”下所标的那句“二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但是三年所得的这两句诗,却看不出修改的痕迹。这也是一种功力。

正因为醉心苦吟,贾岛佳句多而佳篇少。但《寻隐者不遇》这首,是一篇意境飘逸的好诗:

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

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

在山上的松树下,问一个小童子他的师父哪里去了,小童子睁着一双晶亮的眸子说师父采药去了,就在这山里,可是云雾茫茫,不知道他身在何处。别有一种苍茫而高远的感觉。

剑客

十年磨一剑,霜刃未曾试。

今日把示君,谁有不平事。

贾岛以苦吟出名,他的诗艰涩晦暗,但偶也有清新之句。这首诗即是一首佳作,仿佛长剑的如霜冷气已逼近眉宇。

口号

中夜忽自起,汲此百尺泉。

林木含白露,星斗在青天。

半夜里忽然醒来,在深泉中掬水喝。森林中树叶上露水闪烁,青天中星斗漫天。

这首诗意境极为开阔,几乎不像出自贾岛手笔。

他不仅是一位诗人,还是一位书法家,据欧阳修《集古录》记载,曾有所书《紫极宫碑》传于当世。《墓铭》说他“善攻书法,得钟张之奥”,恐非谀美之词。

韩愈赠诗云:“孟郊死葬北邙山,从此风云得暂闲。天恐文章浑断绝,故生贾岛著人间。”贾岛与孟郊齐名,影响深远。但他的一生,贫困潦倒,官微职小,禄不养身。死之日,家无一钱,只有一头病驴和一张古琴,令人扼腕叹息。

"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出处赏析

更多贾岛的诗

阅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