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当金络脑,快走踏清秋!"出处赏析

来源:网络整理 时间:2024-04-17 21:51

何当金络脑,快走踏清秋!出自唐·李贺的《《马诗二十三首》》,原文是:“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何当金络脑,快走踏清秋。”

原文

《马诗二十三首》

——唐·李贺

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

何当金络脑,快走踏清秋。

"何当金络脑,快走踏清秋!"出处赏析

赏析

李贺天才早熟,他在七岁时便写得一手好诗,当时轰动了整个京城。其时担任吏部员外郎的大文豪韩愈及侍郎皇甫湜听说后,无法相信当世竟有如此奇才,二人便一齐上门拜访,一定要去探访个究竟了。

两人见到李贺,的确还是个满脸稚气、瘦瘦弱弱的七岁孩童,心里更是不信。于是,两人出题,要李贺当场写篇诗文。李贺当时虽然还是个小不点儿的孩子,却也沉得住气,向两位大人深施一礼后,提起笔来,一挥而就,写了一首在文学史足以流传的杰作《高轩过》:

华裾织翠青如葱,金环压辔摇玲珑。

马蹄隐耳声隆隆,入门下马气如虹。

云是东京才子,文章巨公。

二十八宿罗心胸,元精耿耿贯当中。

殿前作赋声摩空,笔补造化天无功。

庞眉书客感秋蓬,谁知死草生华风?

我今垂翅附冥鸿,他日不羞蛇作龙!

韩愈他们当即被李贺诗中所展现出来的那种磅礴的气势和自信的才华所折服,连连惊叹:“天才,天才!”在离开时,他们还热忱地邀请李贺到他们府第中作客。这次来访之后,七岁神童李贺的诗名越发大了。

李贺在学诗上很是努力,长大后没有像其他神童一般“泯然众人”,而是越写越好。到了适婚年龄,李贺与一个娇憨可爱的女子结为夫妇。关于这个女子,史书中没有留下任何记载,后人只能从李贺的诗中,揣想那位令他魂牵梦绕的女子的音容笑貌。

"何当金络脑,快走踏清秋!"出处赏析

新婚后不久,沉浸在爱情甜蜜中的李贺写了一首《美人梳头歌》:

西施晓梦绡帐寒,香鬟堕髻半沉檀。辘轳咿哑转鸣玉,惊起芙蓉睡新足。

双鸾开镜秋水光,解鬟临镜立象床。一编香丝云撒地,玉钗落处无声腻。

纤手却盘老鸦色,翠滑宝钗簪不得。春风烂熳恼娇慵,十八鬟多无气力。

鬉鬌妆成欹不斜,云裾数步踏雁沙。背人不语向何处?下阶自折樱桃花。

从动态中描写新娘子的美丽姿容,极为细腻,字里行间,满是爱怜。李贺对这个自己心爱的女子倾注了满腔的柔情。在一首《后因凿井歌》的诗歌中,更是满怀深情:

井上辘轳床上转,水声繁,弦声浅。

情若何?荀奉倩。城头日,长向城头住;

一日作千年,不须流下去。

辘轳离不开井,井也离不开辘轳。李贺以此来表明与妻子白头偕老永不相弃的愿望。

不幸的是,李贺的妻子生命比他还要短暂,不久就因病去世。甜蜜的日子不过一瞬。

新娘子的过早夭亡,给李贺带来莫大的打击。而此时,仕途的不顺又给他以沉重一击。

在李贺七岁成名之后,有很多人想要结识他。一天,著名的诗人元稹慕名求见。李贺接过名帖,一看元稹是明经出身,就有几分轻蔑。当时明经擢第的士子与正宗科举出身的人不可同日而语。小小年纪的李贺傲气十足,就打发人将元稹辞退。而且还奉送一句话,“明经擢弟,何事来见李贺?”他年纪幼小,少年得志,心直口快,自然不知道得罪人会有什么后果。

元稹大怒,当时没有发作,只是冷冷一笑,拂袖而去。

几年光阴忽悠而逝。时过境迁,曾经毫无名气的元稹,竟然官运亨通,一跃成为进士科考的主考官。

这时李贺也如愿的得到了进士及第的科考机会。只是他万没有想到主考官竟是几年前得罪了的元稹。元稹为人心胸狭窄,有一次翻看名册,看到了李贺的名字,知道李贺这次科考,又是冷冷一笑,李贺,终于也有落在他手里的一天。这时的元稹,想的不仅仅是多年前的那场耻辱的报复,而是深知李贺之才,他不能容忍李贺的诗名超过他,他要把李贺扼杀在起步阶段。

于是,他向皇帝奏道,李贺之父李晋肃的‘晋’字与进士的‘进’同音,这不合乎朝廷的礼法,因此,李晋肃的儿子李贺应取消考试资格。皇帝十分信服他的话,这个荒唐的理由,居然成立了。李贺的考试资格就这样被取消了。

此事一经传出,京城一片哗然。对这事反应最激烈的当数韩愈,他断定是元稹妒心所致,蓄意陷害,为此专门写了《讳辩》一文,文章指出按元稹的逻辑倘若父字中有“仁”字的话,做儿的就因“仁”与“人”同音,难道这个人从此就不能做人了吗?

但虽然很多人对李贺抱有同情,但李贺的命运就此尘埃落定。他极度愤懑,却又无可奈何。第二年,在韩愈的举荐下,李贺再次来到长安,谋得一个“奉礼朗”的九品芝麻官。奉礼郎,不过是一个具体执行宗庙祭祀礼仪的卑微小官。高傲自尊的李贺心中充满了屈辱感。在担任这个小官的这三年中,他饱受煎熬,满腹才华无法施展,实在不能再容忍下去了,于是决定辞职,不等批文下来,就挂冠而去。

再次离开长安的李贺,神形消瘦,“憔悴如刍狗”。流年似水,功名难就。李贺带了书童,脚步沉重地沿古道回到老家昌谷。“我生二十不得意,一心愁谢如枯兰”。从此不问功名,专心作诗。

李贺本来就极具文学天才,而专心作诗后,他的勤奋也是让人感叹的,完全可以用呕心沥血来形容。李商隐在《李长吉小传》中有这样一段记载:旦日出,骑瘦马,从平头小奴子,背古锦囊,遇有所得,书置囊里。凡诗不先命题,及暮归,太夫人使婢探囊中,见书多,即怒曰:“是儿要呕出心乃已耳!”上灯,与食,即从婢取书,研墨叠纸足成之。非大醉吊丧,率如此。

说的意思是他常常骑着一匹瘦马,带着家中的书童,走到广大的世界里漫游,边走,边观察,边思索,一旦有灵感的火花迸现,他就赶紧把那些稍瞬即逝的绝妙好词记下,投进书童所背负的锦囊之中。回到家里,连饭也不吃,就先从锦囊之中取出断章零句,将它们写成一篇篇闪烁着璀璨之光的诗歌。他的不少名作,就是这样写成的。

他母亲看到这种情况,又是心疼又是欣慰地说道:“唉,看来这傻孩子写诗一定要把心呕出来才甘心啊。”

正因为他的诗歌创作来源完全来自于生活,因此他的诗歌包含的题材极广,想象瑰丽奇特,反映了诗人广博的胸怀。

《苏小小墓》

幽兰露,如啼眼。无物结同心,烟花不堪剪。

草如茵,松如盖。风为裳,水为佩。

油壁车,夕相待。冷翠烛,劳光彩。西陵下,风吹雨。

苏小小是传奇女子,有才情,可惜十九岁就咯血而死。她曾经写下写下一首《同心歌》曰“妾乘油壁车,郎跨青骢马,何处结同心,西陵松柏下”,传诵一时。不少文人墨客都为她写过诗。白居易也把自己写成是苏小小的钦仰者:“若解多情寻小小,绿杨深处是苏家”;“苏家小女旧知名,杨柳风前别有情”。诗人袁子才也曾镌刻一小章上写:“钱塘苏小是乡亲”,她死后葬于西泠桥畔,前有石碑,题曰:钱塘苏小小之墓。据传说苏小小死后,芳魂不散,常常出没于花丛林间。

李贺以一颗真诚的心来感受她的骄傲与梦想,写下了这首《苏小小墓》,被许多后世文人誉为是写苏小小最为出色的作品。

他在诗歌中也抒发自己建功立业的抱负,可惜在现实中处处受阻,无法实现,只能在诗歌中一抒怀抱:

《马诗二十三首》

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

何当金络脑,快走踏清秋。

这首诗画面苍凉、气势雄浑,充满了豪迈之气。

《南园十三首》

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

请君暂上凌烟阁,若个书生万户侯。

他一直向往着能横刀立马、纵横沙场,却是一介文弱书生,只能在诗歌中抒发自己的报国志向。

他作品中更多的是那些想象力奇特的诗歌,如:

《梦天》

老兔寒蟾泣天色,云楼半开壁斜白。

玉轮轧露湿团光,鸾佩相逢桂香陌。

黄尘清水三山下,更变千年如走马。

遥望齐州九点烟,一泓海水杯中泻。

这些浪漫的想象给了他最大的慰藉。在他的诗歌里,他可以在天庭漫步,可以俯瞰九州万国,可以与仙人交谈。在诗歌的梦幻里,他获得了他想要的一切。在他的诗里,他永远以另一种形象出现:英俊、飘逸、卓尔不群。因诗中大胆的想象,瑰丽的意境,丰富的意象,多用神话、鬼魅之典故,他被后人称为“诗鬼”。

晚唐著名诗人杜牧谈到李贺的诗歌,曾有精辟的叙述:“云烟绵联,不足为其态也;水之迢迢,不足为其情也;春之盎盎,不足为其和也;秋之明洁,不足为其格也;风樯阵马,不足为其勇也;瓦棺篆鼎,不足为其古也;时花美女,不足为其色也;荒国陊殿,梗莽丘垅,不足为其怨恨悲愁也;鲸呿鳌掷,牛鬼蛇神,不足为其虚荒诞幻也。”

"何当金络脑,快走踏清秋!"出处赏析

更多李贺的诗

阅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