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别是一种离愁

来源:网络整理 时间:2024-02-11 22:06

别是一种离愁

中国古代的诗人好像成天都在做别离的功课,而且神经特别纤细敏感,伤感痛怀,愁肠百结。换经常与我一起学习文件的星爷的话来说,就是婆婆妈妈,叽叽歪歪。诚然关山阻隔,路途迢遥,交通不易,是一大难题。更重要的是,这种空间上的睽隔导致古人晤面甚难,生离死别——他们创造这词语时是怎样一种彻入骨髓的伤感,没有对汉语细达毫芒的敏慧实难理会——带来时间上的飞逝如电,白驹过隙,韶光难在,终至悟出岁月无敌。你叫他不伤感,真是没有天理啊。

唐初的山西王家真是风光一时,文中子王通是享誉彼时的大儒,且桃李满天下,殊誉满京华。他弟弟王绩则是着唐诗先鞭的人,而王通的孙子更是凭借诗文名垂历史,那就是好陵籍同僚、才异禀殊,后为探左迁远贬的父亲,溺水而于二十八岁便青年早死的王勃。千载之下而蒙童能诵的《滕王阁序》且不表,就是这首送他朋友到四川任县武装部长(少府即县尉,相当于此职)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一诗,在多如牛毛的送别诗中,实在别是一调,壮阔精整,满纸皆愁而不见愁语,如补注《唐诗三百首》的陈婉俊女史所言:赠别不作悲酸语,魄力自异。其实“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的旷达结语,细品之下,弥复神伤,收得情深意长而旷达超迈的双重功效。

不特如此,单从艺术的角度来观照,“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的流水对,比他叔祖王绩《野望》里的“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的正对,高明了很多。虽然“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胎生于曹植的“丈夫志四海,万里犹比邻”,然翻新出彩的功夫究竟是不坏的。可惜的是,天才大多不能打破一种气数:聪明死得早,天才更短命。不然他不知还有多少气高意远的词句,贡献给日益被世俗磨损而光华渐失的汉语,至今想来,不由掷书三叹!

王勃(650—676),唐初的山西王家,实在是风光无限,王勃的祖父是大儒王通,叔祖父是著名诗人王绩,故《旧唐书》里说王勃与其兄及其祖,为王氏三株树也。王勃的早慧被许多典籍记载,其早夭也为多人慨叹。

早慧的天才比较容易得到他人的赞誉,据说他十四岁不到即应幽素举,考试主考官见只他一人为孩童,便出口奚落道:“蓝衫拖地,怪貌谁能认!”王勃仗胆反讥:“紫冠冲天,奇才人不识。”被人誉为神童固然有不错的收益,容易被他人发掘而加以利用,但也不是毫无风险。唐高宗的儿子沛王贤慕王勃才华召至府中,沛王与周王显都是好玩的人,彼时斗鸡娱乐正酣于朝。王勃恃才之作《檄英王斗鸡文》一出,被唐高宗认为挑拨其儿子们之间的关系,王勃便被逐出长安而至巴蜀。

从此厄运便跟随着他,虽然他也有如《山扉夜坐》这样清新雅致之句:“抱琴开野室,携酒对情人。林塘花月下,别似一家春。”但命运却没有给他留下足够的时间,在远涉南荒之地探望被贬的父亲(其父被贬也有王勃的原因)时溺水而亡。

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别是一种离愁

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阅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