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台春·芳草碧色》原文翻译赏析-李甲-宋词三百首

来源:网络整理 时间:2024-04-12 11:36

宋词三百首第144首李甲的《帝台春·芳草碧色》。这是一首伤春怀人之作。上片写暮春之景,引出春愁,转入回忆过去二人共同赏春,然而如今已经劳燕分飞,人各天涯了。下片写怀人愁绪。思念情浓,佳人难见,然而忘却也是不可能的。不知是否可以转托鱼雁再为打听消息?全词文字浅显通俗,而情感缠绵曲折,加之今昔转换,写得层次丰富,极具感染力。

帝台春·芳草碧色原文

帝台春

李甲

芳草碧色,萋萋遍南陌。

暖絮乱红,也知人,春愁无力。

忆得盈盈拾翠侣,共携赏、凤城寒食

到今来,海角逢春,天涯为客。

愁旋释,还似织;泪暗拭,又偷滴。

谩伫立、倚遍危阑,尽黄昏、也只是暮云凝碧。

拼则而今已拼了,忘则怎生便忘得。

又还问鳞鸿,试重寻消息。

《帝台春·芳草碧色》原文翻译赏析-李甲-宋词三百首

帝台春·芳草碧色注释

“芳草”二句:南朝江淹《别赋》:“春草碧色,春水渌波,送君南浦,伤如之何?”

凤城:此指汴京。

鳞鸿:鱼和雁,代指书信。

帝台春·芳草碧色译文

译文1

青草翠绿葱茏,萋萋长满南边小道。暖风中乱落的柳絮残红,也知道人的心情,显得倦怠无力满怀苦愁。记得那位轻盈娇美的京城女子,我们曾一起在寒食节赏花春游。可到了今天,在荒远的海角再度逢春,我却浪迹天涯四处漂泊。

愁情好像已经消释,一会儿又像蛛丝密织;暗暗地拭去泪水,顷刻间又偷偷地流。我倚遍栏杆久久伫立,直等到天已黄昏,却只见暮云凝碧霄。该舍弃的而今可以全都舍弃,要忘记她却怎么也忘记不了。我重又询问鱼雁,试着再把她的消息寻找。

译文2

青青碧草长满南陌,一片郁郁葱葱。暖风中落花柳絮乱飞,仿佛也懂得离人心思,满怀愁绪,缠绵无力。不由回忆起那娇媚可人的美人,寒食节时,我们曾携手同游京郊。到如今,天涯海角的春天又到了,我却独在异乡为客。

愁绪刚刚散去,不多时又心乱如织;泪水刚悄悄擦去,不知不觉又再涌出。白白地倚遍了高楼栏杆,直到黄昏过尽,也只见暮云渐渐四合,不见佳人踪迹。此生就算要为她割舍一切,如今也都割舍了,但想要忘记她,却又怎能忘得了呢。我还要再去追问那鱼雁,试着重寻她的音讯。

《帝台春·芳草碧色》原文翻译赏析-李甲-宋词三百首

帝台春·芳草碧色题解点评

题解

此为伤春词,抒写暮春时节羁旅漂泊客的感旧伤别之情。全词围绕“春愁”写景、叙事、摹状,情致哀婉动人。结尾“拚则”后之句,近似口语,语意似浅实深。脱出此类主题结尾惯常的自我开解,宁愿沉溺一生,也要再次追寻,别有异趣。清代俞陛云《五代词选释》评曰:“论情致则宛若游丝,论笔力则劲如屈铁。”

评点

这首词为伤春惜春之作。词人以看似洒脱的笔调,表达了自己怀念恋人的愁情。全词用语雅俗兼顾,结构错落有致,抒情跌宕起伏。

在上片中,词人抚今追昔,讲明了自己产生春愁的原因。“芳草碧色,萋萋遍南陌”两句写遍地都是繁盛的芳草,从而为后面叙述春愁做了很好的铺垫。“暖絮乱红”三句既描绘出了暮春时节草长花开的景象,又赋予物以人的情感,巧妙地传达出了人的情态。尤其是“无力”二字,一语双关,不仅写出了人恹恹终日的样子,而且描绘出了花絮轻轻飘飞的情景,就像有意以此种状态来陪伴懒乏无力的人一样。“忆得”二字宕开一笔,引出曾经的美好回忆。“盈盈拾翠侣”写曾经与自己一起游玩的女子身材姣好、风姿绰约。“共携赏、凤城寒食”虽然只写出自己与美女一起游玩这一件事,但曾经的无限欢娱已尽在不言中。接下来,词人笔锋陡转,从回忆中回到现实。而此刻与回忆中的景象却完全不同,鲜明的对比,令人心酸。

下片“愁旋释,还似织;泪暗拭,又偷滴”四句紧接上片,用富有韵律的语句,以及虚实相间的表现手法,详细地描绘了春愁的情态。“织”字写出了愁绪的无法排解,它就像网一样,网住自己,使自己摆脱不了。“暗”、“偷”二字写出了词人的孤独,表明自己没有倾诉苦闷的对象。以上四句,可谓字字精练,句句绵密。“谩伫立”几句写自己整日漫无目的地倚靠着栏杆站立,从而将自己失魂落魄的样子形象地刻画了出来。“拼则”二句浅白如话,真情流露,感人至深。

《帝台春·芳草碧色》原文翻译赏析-李甲-宋词三百首

帝台春·芳草碧色作者简介

李甲(生卒年不详)字景元,华亭(今上海松江)人。元符中为武康令,与苏轼有交游。工绘画,善填词。有《李景元词》,存词九首。

更多李甲的诗

阅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