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仙吕·点绛唇》隐括《吊古战场文》原文赏析-清代张潮散曲

来源:网络整理 时间:2024-04-17 12:36

【仙吕·点绛唇】隐括《吊古战场文》作品原文

【仙吕·点绛唇】隐括《吊古战场文》

张潮

〖点绛唇〗浩浩平沙,河山纷圠,悲风大。

断草枯葭,飞鸟还惊怕。

〖混江龙〗向谁闲话,相逢亭长告于咱:这不是离宫废苑,也不是败寺颓衙。

却是那古战场当年壁垒,驻三军旧日丘砂。

最伤心往往的天阴暗淡,则听得啾啾的鬼哭咿呀。

谁晓得是秦皇是汉帝穷兵黩武,那知道是荆韩是齐魏奏角吹笳。

奔走的几万里河冰夜渡,暴露的数十载碛草晨蹅。

问归途谁管你地阔天长,论胸臆也则好粧聋做哑。

讲不完廿一史何朝何代,数不了百千姓谁劣谁佳。

只为那文臣谫陋,致使得武将喧哗。

若说起王道呵便讥迂阔,因此上奇兵呵觉得堪夸。

想起那北风呵吹朔漠惊心栗烈,便是那武将呵战期门遇敌波吒。

装束得齐整整、美臻臻迷川组练,排列着坚巍巍、飘漾漾遍野旗靫。

真个的法重身轻,大古里威真命假。

两军交骨穿利镞,双刃过面斫痕疤。

析江河,崩雷电,主客相交轰拉飒。

冰在须,雪没胫,山川震眩裂疮痂。

最惨是苦寒天裂肤堕指,怎能似太平日挟纩庐蜗。

则听得一声声都尉降、将军没,尸填巨港;又见那一阵阵白刃交、宝刀折、血满矛钯。

欲降呵怎忍得终身异域,欲战呵又恐怕曝骨谽谺。

那时节日光寒、月色苦、夜正长兮风淅淅;最难堪魂魄结、神灵聚,天方惨尔鬼哇哇。

说起来那一个没有那兄弟子侄,数过去那一个没有那妻室爹妈。

小时节捧负提携,最怕的生而不寿;到如今寄身锋刃,空送与狐鼠乌鸦。

便是那家中呵不晓得生存死殁,就是那旁人呵枉传说疑信难查。

心目间骇悁悁似见如闻摇寝寐,白日里昏惨惨倾觞布奠望天涯。

痛伤心天地也忧愁,漫凝眸草木皆惊吓。

岁和时谁人吊祭,精与魄若处为家!

〖尾声〗从古是兵燹后往往损桑麻,叹凶年易流离甚日安耕稼?思量起奈之何才免战场悲,只该是守封疆不待穷兵马。

《仙吕·点绛唇》隐括《吊古战场文》原文赏析-清代张潮散曲

【仙吕·点绛唇】隐括《吊古战场文》作品注释

(1)圠:山的偏僻处。

(2)碛:指沙砾,这里指沙漠。

(3)蹅:即波蹅、波吒,磨折、苦难之义。

(4)粧:用同装,假作。

(5)谫陋:浅薄,见识短。

(6)旗靫:旗帜和鞴靫。鞴靫是古代士兵装箭的袋子。

(7)大古里:亦作“大古来”,即大概、大约、总之、总是之义。

(8)拉飒:福清方言,即肮脏、污秽之义。

(9)谽谺(hān xiā):山谷空而大的样子。

【仙吕·点绛唇】隐括《吊古战场文》作品赏析

隐括原义为矫正曲木的工具,汉刘安《淮南子·修务训》云:“木直中绳,糅以为轮,其曲中规,隐括之力。”后来引申用于指文学创作中根据前人诗文内容或名句意境进行剪裁、改写,使之合乎新的体裁样式的文体。隐括这一创作手法大规模为宋人用于词的创作中,历来把苏轼视为开宋代隐括词风气之先者。隐括这一手法产生的直接动机是对于被隐括之作的极端欣赏之情,是一种特殊的欣赏过程。创作者往往与原创作者的思想感情产生强烈的共鸣,或者前人创作先获我心,故用隐括借他们的酒杯,浇自己块垒,以之寄托自己的思想感情。隐括曲并不多见,特别是对古代文人的经典文章用散曲的形式重新演绎,除张潮外再无二人。由于散曲的特有韵味,这些隐括之作除继承了原作的思想感情外,又表现出一种迥异于原作的情趣,令人叫绝。

唐李华的《吊古战场文》被誉为“真古今至文”(清李扶九、黄仁黼《古文笔法百篇》)。作者通过凭吊古战场,回顾边患历史,体察人民苦难,同时尖锐地指出:边战不息的原因,有时也在帝王的好战喜功,边将的邀宠启衅,致使士卒白骨累累,百姓流离失所。此文借古讽今,以刺玄宗穷兵黩武,任将非人;悲悯伤悼士卒的惨重阵亡,乃是《吊古战场文》的主旨。张潮生活在顺治康熙两朝,而顺康两朝战乱频繁,清政府发动了一系列对内、对外战争,这些战役虽然性质不一,但每一次战争都致使千万士卒沦为荒野白骨,百姓妻离子散、家败人亡、流离失所,社会经济受到损伤。连年战争的残酷性、危害性触目惊心,因此,张潮的这篇隐括文就不能简单地视为仅仅是对李华《吊古战场文》的欣赏而作,也是寄寓作者张潮的战争观。

《点绛唇》一曲,主要实写古战场的悲凉空旷:浩浩的广漠不见人迹,茫茫的山川萦绕回环;凛冽的悲风卷得枯草乱飞,空中的禽鸟惊飞不定。作者虽是剪取原文中几个意象,但已足以使人嗅到原文所塑造的漠北荒野古战场死寂愁惨的气息。

接着《混江龙》一曲,主要是缘情造境,引出思接千载的遐想。面对古战场的“天阴暗淡”“鬼哭咿呀”的凄惨景象,作者把原因直接归结为秦皇汉武、荆韩齐魏的穷兵黩武,不施仁义礼乐的文治,造成士卒“几万里河冰夜渡”“数十载碛草晨蹅”。同时,作者又对造成“常覆三军”的另外一些责任者进行了抨击。文臣的浅薄短见、缺乏长治久安之策,武将的好大喜功、喜用诡谲之计也是造成战争的原因之一。接着,作者承继原文内容,对三军出战之酷烈、酣战正覆之惨重、死战覆灭之阴森死寂作了渲染。不过,作者并未像李华一样,至此对历代战争的得失进行了一番议论,而是直接哀叹:天生众民,父母辛勤抚养,谁不想儿子活着?谁不想兄弟、夫妇团聚?但如今却“曝骨谽谺”,家人只能遥望天涯痛哭,洒酒招魂祭奠亡灵。与原文相比,作者明显剪掉了李华对历史的回溯、感情激烈的质问:“生也何恩,杀之何咎?”不过,由于是隐括之作,所以,许多的意味并不需要作者一一道来,读者自会联想扩展。

《尾声》一曲则提出了“只该是守封疆不待穷兵马”才免于战争之悲伤的主张,结出一篇主旨。

李华的《吊古战场文》想象丰富而生动,描述简洁而蕴藉,句式整齐而错综,以四言为主,语多骈偶,且段段用韵,有整饬匀称之美。然而由于散曲句式灵活、以俗为尚和明快显豁的审美取向,张潮在再创作时,就尽量使用长句,使意思更加直率自然,同时又大量使用口语、方言,使得曲子平易通俗,更加自然地、充分地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

(魏强)

《仙吕·点绛唇》隐括《吊古战场文》原文赏析-清代张潮散曲

【仙吕·点绛唇】隐括《吊古战场文》作者简介

张潮(1650—?),字山来,号心斋,安徽歙县人。清圣祖康熙四年(1665)补博士弟子员,后科场蹭蹬,十年多间流寓扬州,以岁贡生官翰林孔目。著述颇多,有《花影词》《幽梦影》等,编辑评定《昭代丛书》等。

《仙吕·点绛唇》隐括《吊古战场文》原文赏析-清代张潮散曲

更多张潮的诗

阅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