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六子·倚危亭》原文翻译赏析-秦观-宋词三百首

来源:网络整理 时间:2024-04-12 09:51

宋词三百首第74首秦观的《八六子·倚危亭》。此词抒写离情。开端三句,以词人倚楼所望之生生不息的春草,比喻他心中剪不断的离恨,被周济誉为“神来之笔”(《宋四家词选》)。一个“念”字,将思绪拉向过去,结尾再以“正销凝”回到现实,章法交插错综,颇似电影手法。全词用笔空灵,以景衬情,自宋代以来即被誉为绝唱。

八六子·倚危亭原文

八六子

秦观

倚危亭,恨如芳草,萋萋刬尽还生。

念柳外青骢别后,水边红袂分时,怆然暗惊。

无端天与娉婷,夜月一帘幽梦,春风十里柔情。

怎奈向、欢娱渐随流水,素弦声断,翠绡香减。

那堪片片飞花弄晚,蒙蒙残雨笼晴。

正销凝,黄鹂又啼数声。

《八六子·倚危亭》原文翻译赏析-秦观-宋词三百首

八六子·倚危亭注释

恨如芳草:南唐后主李煜《清平乐》:“离恨恰如春草,更行更远还生。”

刬(chǎn):同“铲”。

八六子·倚危亭译文

译文1

倚在高高的亭子上,离恨就像那萋萋芳草,铲干净不久又油然萌生。回想在柳树旁跃马和她离别,她穿着红衫向我挥手,那情景至今还让我怆然心惊。

上苍为何给她婀娜的身姿?永难忘那天月夜我们的幽会,她那似水柔情有如十里春风。无奈短暂的欢娱似流水逝去,优雅的琴声中断,翠绿丝巾的芳香也全消尽。更哪堪晚风吹落片片红花,细雨满天乌云。正黯然销魂时,耳边又传来黄莺鸟凄厉啼鸣。

译文2

独自倚靠在高高的亭台上纵目远眺,离恨犹如春草,刚刚被铲除干净,不知不觉又已生长出来。每一次回想起当初,我与你在渡头边上、垂杨柳下上马别去的情景,心中仍然感伤不已。

上天为何偏偏赐予你如此的美丽,我又何其幸运,曾与你月下花前共枕一帘幽梦,曾领受过你胜过春风十里的万般柔情。只是奈何啊,那往昔欢乐都已渐渐随着流水远去,再也听不见你拨响琴弦,再也闻不到你绿纱衣上的馨香。更受不了这样的日暮时分,片片落花在夜空里寂寞飞舞,好好的晴天又下起了蒙蒙细雨。正断肠间,忽又听得几声黄鹂悲啼。

译文3

倚在高高的亭子上,离恨就像那萋萋芳草,铲干净不久又萌生。回想在水边柳树旁跃马和她离别,她穿着红衫向我挥手,那情景至今还让我怆然心惊。

上苍为何给她婀娜的身姿?永难忘那天月夜幽会,她的柔情有如十里春风。无奈短暂的欢娱似流水逝去,优雅的琴声中断,翠绿丝巾上的芳香也全消尽。更不堪晚风吹落片片红花,满天细雨蒙蒙。正黯然销魂时,耳边又传来黄莺鸟凄厉的啼鸣。

《八六子·倚危亭》原文翻译赏析-秦观-宋词三百首

八六子·倚危亭题解点评

评点

这是一首借景怀人的作品,表达了词人对情人的思念之情。

词的上半部分写离别的场景。开篇点题,言明要写离愁别恨,此恨如同芳草,繁茂、延绵而没有边际。这一句寓情于景,情景交融,把一腔恨意表达得真切形象,同时又与景物描写合而为一,让人深感恨意之浓。随后两句以“念”字总领,开始回忆往昔。“柳外青骢”、“水边红袂”分写两人离别时的景况,以实笔写虚景,笔法高超。末句“怆然暗惊”回揽一笔,凄凉无限。

词的下半部分忆昔伤别。“无端”句起笔突兀,以怨语反写情人之美,致使自己情不自禁,愁怨深沉,似是痴语,实则饱含真情。“夜月”二句从杜牧诗“娉婷袅袅十三余,豆蔻梢头二月初。春风十里扬州路,卷上珠帘总不如”中化出,极言缠绵情意而又含之不露。“怎奈向”几句,笔锋一转,写好景已逝,分别来到。弦已断、香更残,落花随风飘散,残雨凄凄,似恨意难消,罩住了一抹微明。景中含情,句法高妙。结尾两句写黄鹂送春,啼声哀婉,暗含词人的伤春之情,我们似乎能从黄鹂凄婉的哀鸣中听到词人心底发出的叹惋之声。总之,下半部分情景交融,充分表达了词人凄迷的情感,虽无重语,但含深情。

这首词开篇言情,超拔俏丽;收尾写景,蕴藉深沉,可见词人心中离恨之深。全词用语明丽,音韵和婉,是一篇情韵俱胜的佳作。

八六子·倚危亭赏析鉴赏

赏析

此词为怀人之作,所怀者应是词人爱恋过的一位歌妓。“夜月一帘幽梦,春风十里柔情”二句极为工丽,并含蕴深婉,不知为往昔欢爱还是别后魂梦相随,亦真亦幻。此作笔触轻灵、语言工丽,又善于化用前人诗词,全无斧凿之痕。更兼善于为情造境,确是情韵兼胜的佳作。宋代张炎《词源》高度评价曰:“离情当如此作,全在情景交炼,得言外意。”

宋洪迈《容斋四笔》卷十三云:“秦少游《八六子》词云:‘片片飞花弄晚,蒙蒙残雨笼晴。正销凝,黄鹂又啼数声。’语句清峭,为名流推激。予家旧有建本《兰畹曲集》,载杜牧之一词,但记其末句云:‘正销魂,梧桐又移翠阴。’秦公盖效之,似差不及也。”

鉴赏

这是一首借景怀人的作品,表达了词人对情人的思念。

上片写离别的场景。开篇点题,言明要写离愁别恨,此恨如同芳草,繁茂、延绵而没有边际。这一句把一腔恨意表达得真切形象,同时又与结合景物描写,让人深感恨意之浓。随后两句以“念”字总领,开始回忆往昔。“柳外青骢”、“水边红袂”分写两人离别时的景况,以实笔写虚景,笔法高超。末句“怆然暗惊”回揽一笔,凄凉无限。

下片回忆欢聚,抒发离恨。“无端”句起笔突兀,以怨语反写情人之美,突出自己的情不自禁,愁怨深沉,似是痴语,却饱含真情。“夜月”二句从杜牧诗中化出,极言缠绵情意而又含蓄委婉。“怎奈向”几句,笔锋一转,写好景已逝,弦已断、香更残,飞花弄晚,残雨凄凄,恨意难消。景中含情,以景写情,句法高妙。结尾两句写黄鹂送春,啼声哀婉,暗含词人的伤春之情。我们似乎能从黄鹂凄婉的哀鸣中听到词人心底发出的叹惋之声。总之,下半部分情景交融,以景写情,充分表达了词人凄迷的情感,虽无重语,用情颇深。

这首词开篇言情,超拔俏丽;收尾写景,蕴藉深沉,可见词人心中离恨之深。全词用语明丽,音韵和婉,是一篇情韵俱胜的杰作。

《八六子·倚危亭》原文翻译赏析-秦观-宋词三百首

八六子·倚危亭作者简介

秦观(1049~1100),字少游,一字太虚,号淮海居士,祖籍扬州高邮(今属江苏)。宋神宗元丰八年(1085)中进士。先后担任过太学博士、秘书省正字、国史院编修官等职。因新旧党争,仕途坎坷。秦观以文才名世,是“苏门四学士”之一。其词远承李后主,近法柳三变,多写儿女之情与身世之慨,语言清丽,笔致细腻,词风温雅,情韵兼长,有“词家正音”之美誉。著有《淮海词》。

更多秦观的诗

阅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