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调·折桂令》闺情(三首)原文赏析-明代盛从周散曲

来源:网络整理 时间:2024-04-17 01:23

【双调·折桂令】闺情(三首)作品原文

【双调·折桂令】闺情(三首)

盛从周

近别离怎地捱波,才到黄昏,觅死求活。

绣帏列四面愁城,绣屏围四方愁阵,绣衾拥四幅愁窝。

他那里书儿信儿里捎将来问我,我这里魂儿梦儿中带将去寻他,书和梦两件如何?碧云笺寄与东风,紫鸾箫吹觉南柯。

没来由拜月东墙,怕见檀郎,猛见檀郎。

萦损柔肠,茶里思量,饭里思量。

捱晓妆,到晚妆,朝朝倦妆。

许天香,赛神香,夜夜烧香。

百事荒唐,心在谁行,魂在谁行。

灯儿昏懒动金针,挑也无心,绣也无心。

妆镜羞临,珠也休簪,翠也休簪。

春渐深,花正深,离愁更深。

月将沉,漏初沉,鬼病偏沉。

盼到如今,想到如今,鱼又绝音,雁也绝音。

《双调·折桂令》闺情(三首)原文赏析-明代盛从周散曲

【双调·折桂令】闺情(三首)作品注释

(1)檀郎:晋代潘岳乳名檀奴,姿容美好,后因以“檀郎”为妇女对夫婿或所爱慕男子之美称。

(2)萦损:愁思郁结而憔悴。

(3)荒唐:慌张。荒:通“慌”。

(4)行(háng):犹言这里、那里。多用于称谓后面,表示处所。

(5)漏:滴漏,古代的一种计时工具。

(6)鬼病:俏皮话,指相思病。

【双调·折桂令】闺情(三首)作品赏析

这是盛从周一系列相思情曲中的三首。曲中或描摹闺中思妇对远方夫君的思念与无奈,或刻画怀春少女遇见心上人后的六神无主与可爱,文词细腻婉约,表达了对纯真爱情的讴歌和赞美。

第一首是篇思妇之作。作者开篇借用“近别离怎地捱波”这句极富个性化的口语句式,为全曲奠定了一种悲愁伤感的情感基调;接着是一个排比,女子闺房中雅致美丽的“绣帏”“绣屏”“绣衾”带来的,不是温暖与安全感,而是“愁城”“愁阵”“愁窝”!这满目萧凉的景象,怎一个愁字了得!而这一切的原因,皆是因为那个最亲爱的“他”不在自己旁侧。或许,女人心里最需要的,并非绣帏、绣屏之流,而是能和自己最亲爱的人在一起,粗茶淡饭,长相厮守,至少这样便不用去“觅死求活”;而苦,或许也会成为一种别样的甜!

欲见夫君而不得,心里却又是满腹的思念,怎么办?幸亏还有“书”和“梦”。于是,那个“他”便“书儿信儿里捎将来问我”;“我”这边呢,也是“魂儿梦儿中带将去寻他”。可最终的结果又怎样呢?“碧云笺寄与东风,紫鸾箫吹觉南柯”,没想到的是,书儿信儿灰飞烟灭,而自己的好梦,也被那令人讨厌的紫鸾箫给吹醒了,真是一场春梦啊!而这种透彻骨髓的思念,这种欲见而不能见的无奈,都在这娓娓道来的叙述中淋漓尽致地展现了!

第二首曲子则形象传神地刻画了一位情窦初开的少女遇见“檀郎”后慌张忙乱、六神无主的痴傻与可爱。处于豆蔻年华的青春少女,有些事或许是别人永远都搞不明白的:先是“没来由拜月东墙”,接着本是“怕见檀郎”,却偏偏又“猛见檀郎”;见了之后呢,便是数不尽的思念与愁苦,原有生活中的一切都被打乱了,以至于“朝朝倦妆”“夜夜烧香”,甚而自己都感觉“百事荒唐”,连自己的心、魂都不知跑到哪里去了!人们常说恋爱中的女人是最傻的,是的,那种懵懵懂懂、情窦初开的年少情怀,那种心如撞鹿般的躁动与不安,那种痴痴傻傻、颠三倒四的痴狂与迷醉,不正是所有曾经处于青春期少女最真实的一种写照吗?此曲显然紧紧抓住了这种特点,字里行间洋溢着一股淡淡的青涩。

第三首亦叙写了一位闺中思妇对“鱼又绝音,雁也绝音”的远方丈夫的思念之情。灯儿昏黄,相思氤氲,开首第一句,作者便为我们创设了一个“相思苦”的凄楚境界,将思妇心不在焉的千愁万绪点染殆尽!春宵一刻值千金,难熬最是相思夜,主人公因内心炽烈的相思而变得慵懒“无心”,几乎无法坚持做针绣活了。在艺术表达上,“无心”成功运用谐音双关:一方面,它是指油灯点燃时间长了,灯芯早已变短而几乎“无心”(无芯);另一方面,它更是指主人公因自己的思念而心不在焉,早就“无心”去干一些挑挑灯芯使其变亮之类的琐细工作了,甚而连日常的女工也因之而“无心”起来,可见其相思中毒之深。

接下来,曲子通过一组组的排比铺陈,叙写了闺中少妇百无聊赖的神态举止,读来不觉令人哑然失笑。珍珠翡翠等上好的饰品也不愿意往头上插戴了,既然亲爱的人不在自己身边,化妆打扮又有什么用呢?梳妆出一张娇媚的脸儿,又能给谁看呢?没错,女为悦己者容,青春最美的容颜,只能献给自己最爱的那个人!而今“春渐深,花正深”,可是久别的“离愁更深”!这种透彻骨髓的思念,也只有独守空房的思妇才能明白。春宵一刻,人生百味。月亮西沉,夜已渐渐深了,偏偏现在得了这种恼人的相思病,唉,真是越来越厉害了!此处一个“鬼病”,已将少妇对远方丈夫的思念、爱怜、自嘲、荣耀、无奈、幸福等诸种复杂的感觉包容殆尽,传神精妙。其傻其痴,令人动容!或许,每一位闺中思妇,内心里都有一位远离自己的“狠心贼”吧。心里就这样一直想,一直盼,只是到了现在,远方夫君的消息,依然是音信全无,怎不令人担心思念!末句一个“又”字,一个“也”字,其无奈伤感,跃然纸上。

“闺情”是个比较常见的老题材了,作者却把这组曲子写得极其到位。在整体风格上,这组曲子将思春少女或闺中少妇哀怨多愁、伤感重情的情感特质,摹写得入木三分,文字表达贴切形象,细腻感人。同时,夸张、排比、对偶等修辞的大量使用,渲染了女子那种氤氲万千的相思之情或离愁别绪,大大增强了文字的表达气势。此外,作品还成功运用一系列重复字词,刻意营造了一种循环复沓的气氛,百转千回,与曲子缠绵哀怨的整体风格相呼应。如第一首的“绣”“四”“愁”,第二首的“檀郎”“思量”“妆”“香”,第三首的“无心”“休簪”“深”“沉”等,环环相扣,渐次强调,起到了明显的强化渲染效果。

(张明远)

《双调·折桂令》闺情(三首)原文赏析-明代盛从周散曲

【双调·折桂令】闺情(三首)作者简介

盛从周,生卒年不详,元末明初人,生平不详,《录鬼簿续编》载其名。

《双调·折桂令》闺情(三首)原文赏析-明代盛从周散曲

更多盛从周的诗

阅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