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调歌头·丙辰中秋》赏析-[宋]苏轼古诗

来源:网络整理 时间:2024-04-16 08:21

水调歌头·丙辰中秋作品原文

水调歌头·丙辰中秋

[宋]苏轼

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

作此篇,兼怀子由。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

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水调歌头·丙辰中秋》赏析-[宋]苏轼古诗

水调歌头·丙辰中秋作品赏析

熙宁九年(1076年)中秋之夜,催生苏轼写下这一首千古名词的,除了高天的明月,还有他对弟弟苏辙的怀想之情。词前小序说:“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有人说,“天上宫阙”和“琼楼玉宇”,虽然明指天上的神仙居所,却暗喻地上的宋代朝廷和首都开封,而“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则是说虽有意回到庙堂之上,但政治斗争的风波莫测,使人又生“何似在人间”的处江湖之远的回避之想。苏轼作此词时有无上述想法,权威的阐释权在他自己,而我则宁愿相信那是苏轼叩问青天的奇思妙想,是浪漫主义精灵和诗人主体精神的高扬。他创造了这样一个让我们的精神得以飞扬与遨游的艺术世界,其中即使含有寄托,我已无多少兴趣寻索了,心中洋溢的惟有感激与月光。

苏轼的中秋词之动人情肠,是那种深切的现实关照和深挚的人间情怀。他所发出的“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祝愿,如一炷香火,点燃的是世世代代后来者的希望,如清钟一记,荡起的是千百年来也袅袅不绝的余音。

苏轼简介

苏轼(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字子瞻,又字和仲,号东坡居士,自号道人,世称苏仙。宋代重要的文学家,宋代文学最高成就的代表。汉族,北宋眉州眉山(今属四川省眉山市)人。宋仁宗嘉祐(1056—1063)年间进士。其诗题材广阔,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同是豪放派代表,并称“苏辛”。 又工书画。有《东坡七集》、《东坡易传》、《东坡乐府》等。

更多苏轼的诗

阅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