韦应物《寄李儋元锡》去年花里逢君别赏析-唐代关于睹物思人的古诗

来源:网络整理 时间:2024-04-14 14:09

寄李儋元锡原文

寄李儋元锡

韦应物

去年花里逢君别,今日花开已一年。

世事茫茫难自料,春愁黯黯独成眠。

身多疾病思田里,邑有流亡愧俸钱。

闻道欲来相闻讯,西楼望月几回圆。

韦应物《寄李儋元锡》去年花里逢君别赏析-唐代关于睹物思人的古诗

寄李儋元锡赏析

此诗当作于滁州刺史任上。起先只是追叙去年相别之情,直至结末才说明今日寄诗之意。

宋黄彻《䂬溪诗话》云:“余谓有官君子当切切作此语,彼有一意供租,专事土木而视民如仇者,得无愧色乎。”韦诗《观田家》也云:“方惭不耕者,禄食出闾里。”

此诗约作于唐德宗兴元元年(784)春。一年前作者由长安调至滁州任刺史,他离开长安不久就发生了朱泚叛乱、德宗出逃这样的大事。写此诗时长安尚未收复,所以诗人既担心留在长安的好友李儋,又很关注国难民瘼,特别是颈联的“身多疾病思田里,邑有流亡愧俸钱”二句,体现了诗人作为一个封建官吏难能可贵的清廉正直的思想品格,所以曾被赞美为“仁者之言”(范仲淹语)、“贤矣”(朱熹语)等。这样一来,此二句更是备受赞颂。

宋黄彻在《䂬溪诗话》(卷二)中,针对此诗颈联及韦应物其他类似诗句发了另一番感慨:“余谓有官君子,当切切作此语。彼有一意供租,专事土木,而视民如仇者,得无愧此诗乎!”联系韦应物的生平为人来看,他能写出此类高境界的诗句,并非偶然。

但是,对于“邑有”一句,最有分量的评断,则是笔者在这一拙编第一次印刷之后见到的:“寥寥七字,写出了古代清官的胸怀,也写出了古代知识分子的高尚情操。写诗就要写出自己的胸怀和情操,这样才能引起读者的共鸣,才能使人感奋。”(《毛泽东诗话词话书话集观》,刘汉民编著,长江文艺出版社2002年10月版)

一、二,在他人便是恨别,在先生只是感时。何以辨之?盖他人恨别,皆以花纪别,今先生感时,乃以别纪花。以花纪别者,皆云已一年,今以别纪花,故云又一年也。三、四,世事,即花事也,春愁,即愁花也。花有何事?如去年开,今年又开,即花事也。花何用愁?见开是去年,见开又是今年,即花愁也。盖先生除花以外,已更无事、更无愁也。世上学道人,除“无常”二字以外,亦更无事、更无愁也。

五、六别无他意,只是以实奉告李、元二子,言欲来即须早来,不然,我且欲去也。相其七、八,情知此二子,自是不怕花开人,看他分明欲来,而又愆期连月。[此便是先生说无常偈。]

韦应物《寄李儋元锡》去年花里逢君别赏析-唐代关于睹物思人的古诗

寄李儋元锡作者简介

韦应物

韦应物(737—?),长安(今陕西西安市)人。他一生的经历极为复杂。十五岁时即为玄宗侍卫。其《温泉行》之“北风惨惨投温泉,忽忆先皇巡幸年。身骑厩马引天仗,直至华清列御前”,即指此。在《逢杨开府》一诗中,对他年轻时的放浪生活曾有很坦率的陈述。因遭人轻视,便折节读书。后任洛阳丞,军士中有倚恃宦官势力专横虐民的,曾被他扑打,治之以法。其后任鄠县令、滁州刺史、江州刺史,终苏州刺史。大约德宗贞元七、八年间卒于苏州,惟已罢任。

他有意学陶,写了许多山水田园诗,但他又身经玄宗至德宗四朝,目睹安史之乱后,继之以藩镇骄横,郡县残破,流民遍地,因而也写了一些同情人民疾苦的作品,如《观田家》《采玉行》《答崔都水》等。刘熙载《艺概》曾将元(结)韦并提,因两人皆学陶,而“忧民之意”又有相似处,并以韦之《高陵书情》与元之《舂陵行》《贼退示官吏》相比。但在艺术上,韦却胜过元。

更多韦应物的诗

阅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