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友人下第归省》古诗赏析-殷遥作品

来源:网络整理 时间:2024-02-29 10:36

送友人下第归省原文

送友人下第归省

殷遥

君此卜行日,高堂应梦归。莫将和氏泪,滴著老莱衣。

岳雨连河细,田禽出麦飞。到家调膳后,吟好送斜晖。

【作者】

*殷遥,唐开元二十三年(735)前后在世,唐丹阳人。为忠王府仓曹参军。与王维友善,同慕禅寂。有集传世。

《送友人下第归省》古诗赏析-殷遥作品

送友人下第归省赏析

题目中“下第”,就是落第,就是没有考上。“归省”,就是回家探望父母。这里实际上就是收拾行李回家,只不过说得体面一些而已。

古今进考场的人,都想有个好的结果,但是永远是中试的少,落榜的多。名落孙山的人心中自是不快,需要有人来同情、来安慰。怎样安慰对方,使对方容易接受,化解对方的沮丧,看来还是“学问”。

殷遥这首五言律诗,选择了两个角度,一是亲情,二是自由,各用四句来打动友人。首联是说:你选择吉日往回走的时候,也就是你的父母二位“高堂”做梦都希望你回家的时候。这两句说得很实在,很有感情,不但真实地揣摩到“高堂”的心理,也最能说服对方。父母当然希望自己的儿子中举,光耀门庭,但更为重要的是盼望儿子平安地归来。“高堂应梦归”中的“梦”很有分量,它说明父母望儿归的心切。如果换上笔者,也许会拙劣地写出于平仄无碍的一句“高堂正望归”,那和殷遥的原句相差何止千里。

友人下第,是不是友人的无能?作者告诉友人:不是的!是考官不识才造成的。作者在颔联出句用了一个典故。《韩非子•和氏》上说,楚人卞和(又称和氏)得玉璞于楚山中,奉而献之厉王和武王。使玉工辨认之,均曰:“石也。”以诳欺罪,被刖去两足。后又献之楚文王,使玉工理之,果得宝玉。作者含蓄地道出友人有才而考官“瞎眼”。(说不定这里面就有殷遥的眼泪在!)颔联对句也用了一个典故。《艺文类聚》卷二十引《列女传》:“老莱子孝养二亲,行年七十,婴儿自娱,着五色采衣。尝取浆上堂,跌仆,因卧地为小儿啼,或弄乌鸟于亲侧。”后因用“老莱衣”为孝养父母之词。“莫将和氏泪,滴著老莱衣”两句,意思是说:眼前不得志只是暂时的,不要让一时怀才不遇的委屈,影响了你孝养双亲和享受天伦之乐啊!语句不但含蓄,而且极为亲切。

“岳雨连河细,田禽出麦飞”两句,是设想友人回家所见的一路景色。出句看起来有些迷茫,但又是那样细腻,似乎又在暗示友人回家亲情的缠绵。对句看起来有些空旷,但又是那样清雅,似乎又在暗示友人回家后的自由。“情景交融”四字,此处自可当之。

尾联中的“调膳”,意为烹调,又指操持家务,暗喻赋闲家居。这两句是说:回到家乡,侍奉双亲,闲暇之时,可在落日的余晖中吟诗消遣,是何等自在!

作者在这首诗里用了两个典故,但是这两个典故都不生僻,反而显得自然贴切,意蕴丰富,为诗作增色不少。另外,本诗语言质朴平易,也是打动读者的一个重要原因。

(星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