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家三咏》原文赏析-叶绍翁作品

来源:网络整理 时间:2024-02-29 08:50

田家三咏原文

田家三咏

叶绍翁

织篱为界编红槿,排石成桥接断塍。

野老生涯差省事,一间茅屋两池菱。

田因水坏秧重播,家为蚕忙户紧关;

黄犊归来莎草阔,绿桑采尽竹梯闲。

抱儿更送田头饭,画鬓浓调灶额烟;

争信春风红袖女,绿杨庭院正秋千。

田家三咏赏析

叶绍翁流落江湖,浪迹荒村,无官无职的社会地位,使他易于了解农村生活。在这组诗里,他截取江南初夏农村的一个侧面,描绘野老农妇的生活状况,在逸兴野趣之中饱含着对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

第一首是写田园风光。随着诗人的脚步,且走且看,首先映进眼帘的是一道用木槿编织的绿篱,那上面正开着夺目的红花。蜿蜒的田埂小路伸向一间低矮的茅屋,在田埂断缺的地方,用石块排成的桥把两边连接着,茅屋的两边是种满了菱角的池塘。诗人用“红槿”、“断塍”、“茅屋”、“池菱”等具有时令特色和地方风味的景物,创造出清新宁静的境界,令人感受到一种“幽丽”之美。在写景中,诗人宕开一笔,夹入一句“野老生涯差省事”的咏叹。“差”是甚辞,有“最”、“颇”义。作者诗中习用此语,如“十年林下隐,差觉世缘轻”(《寓居》)。另一首《贵游》诗中亦有“林下幽人差省事,笔床茶灶便登舟”之句。“差省事”即“最省事”,表面上是写野老生活欲望单纯,安于淡泊,实际上却是慨叹野老“无力买田聊种水”(范成大《四时田园杂兴》)的清苦。作者的思想感情,往往通过他的审美观念折射出来,在他所选择描绘的景物中融汇着他自己的意趣,所以有人说:“一片自然风景就是一种心情。”诗人刻画的野老生涯,自然染上了个人的感情色彩,反映出他幽独自赏,超脱尘俗的情志。一种被弃置不用的才士心绪,萦绕在红槿断塍之间,表达了诗人难以直言的衷曲。

第二首写农事活动。一句一景,好像是由一个个镜头组接成的电影,镜头拉过,农村生活的图景就展现在我们眼前。“田因水坏秧重播”,揭出劳动生产的场面。“重播”一语渲染了忙碌的气氛,与“野老生涯”相呼应,显示出稼穑的艰辛。田里忙,家里也不清闲,“家为蚕忙户紧关”,关门闭户是因为养蚕期间,禁忌生人进门。明谢肇淛《西吴枝乘》:“吴兴以四月为蚕月,家家闭户,官府勾摄征收及里闬往来庆吊,皆罢不行,谓之蚕禁”(《说郛续》卷二六)。诗人没有多费笔墨摹写养蚕的劳作,而是运用环境烘托的艺术手法,以“户紧关”喻写“蚕忙”,化繁为简,让读者通过想象去补足。

接着诗人变换角度,把镜头推向空阔的软草平莎,又把读者的视线引向闲放着的竹梯,在紧张繁忙的氛围中映现恬然闲静的场景,体现出农村生活的节奏。尤其是用颜色字联成偶句,归来的“黄犊”和采尽的“绿桑”,黄绿相融,动静对比,点缀出一幅明丽和谐的图画,给人以优美的艺术享受。

四句分写四景,仿佛诗人行吟其间,从野外到农家,近看远望,变化而不板滞。由于空间的不断转换,调动了读者的视觉,增加了移动感,造成身历其境的艺术效果。

第三首写农妇的勤劳和俭朴。作者选用“抱儿”、“送饭”两件最能表现妇女辛劳的事,以少概多,勾勒出淳朴的农村妇女形象。农村妇女整天忙碌,无暇打扮自己,只能在烧饭的间隙,拌和灶头的烟灰,描画一下自己的鬓角。“画鬓”是宋代妇女流行的妆饰,苏轼就曾用“双鸦画鬓香云委”的诗句形容妇女的头发样式。诗人在这里捕捉在灶间用灶灰画鬓的情景,表现农村妇女爱美而又无力购买粉黛,只得用灶灰代替,用意是很深的,读者可吟味其中蕴含着的社会意义。

三句笔锋一转,诗人以“争信”的疑问句式,加强语势,表明了爱憎。再用“春风”衬出“红袖女”,为“正秋千”作铺垫:天朗气清,春风吹拂,牵动了“红袖女”的玩乐之心。“绿杨庭院”紧承上句,借地点交代“红袖女”的高门闺秀身份,然后推出“正秋千”的游乐场景作结。意境既出,便戛然而止,给读者以想象的余地,韵味特别悠长。

白居易《代卖薪女赠诸妓》诗:“一种钱唐江畔女,著红骑马是何人!”此诗构思造意与白诗相近,可能受到它的启迪。

作者用通俗浅近的语言,描写农村生活,充溢着浓郁的乡土气息。讴歌田家的辛勤劳动,注入了诗人关念民生的真挚感情,亲切动人。末句把抽象的思想化为生动的形象,讽喻之意,自在其中,在宋代田园诗中不失为上乘之作。

(李敏)

【作者】

叶绍翁:(1194—?)字嗣宗,号靖逸,建安(今福建建瓯)人。其学出于叶適,与真德秀友善。诗属江湖派。有《四朝闻见录》、《靖逸小集》。

更多叶绍翁的诗

阅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