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谢屐亭赠谢行之》原文赏析-叶绍翁作品

来源:网络整理 时间:2024-02-29 08:39

登谢屐亭赠谢行之原文

登谢屐亭赠谢行之

叶绍翁

君家灵运有山癖,平生费却几两屐?

从人唤渠作山贼,内史风流定谁识!

西窗小憩足力疲,梦赋池塘春草诗。

只今屐朽诗不朽,五字句法谁人追?

天台览遍兴未已,天竺山前听流水。

秦人称帝鲁连耻,宁向苍苔留屐齿。

乙庵是渠几代孙,登山认得屐齿痕。

摩挲苔石坐良久,便欲老此岩之根。

吾侬劝渠且归去,请君更学遥遥祖。

遥遥之祖定阿谁?曾出东山作霖雨。

乙庵未省却问侬,莫是当年折屐翁?

【注释】

谢屐亭:在天竺山(今属浙江)。

登谢屐亭赠谢行之赏析

诗词中常用古人古事题材以抒写作者的怀抱,寄托个人的理想。这首七言古体诗,通过对谢行之的同姓古人谢灵运平生志趣的描写,表达了诗人“身在江湖,心怀魏阙”,流连山林,又不甘于淡泊的矛盾心情。

全诗二十二句,可分两大段。从起句到“宁向苍苔留屐齿”,是第一段,综叙谢灵运的怀才莫展,肆意游遨,不肯混同于世的坎坷遭遇。

“君家”四句,开门见山,径直以“山癖”概括谢灵运“寻山陟岭,必造幽峻,岩障千重,莫不备尽”的爱好。接着扣紧题目,以“平生费却几两屐”的疑问表示慨叹。灵运“登蹑常著木屐,上山则去前齿,下山去其后齿”,这句说他平生游山玩水,不知道穿坏了多少双木屐。他“尝自始宁南山,伐木开径,直到临海,从者数百人。临海太守王琇惊骇,谓为山贼”(以上所引均见沈约《宋书》本传)。诗中“山贼”一语即从这里来。诗人借用“山贼”的称呼,以形容他的狂放。谢灵运轻蔑会稽太守孟顗,孟顗怀恨,告到朝廷,说他有“异志”,也就是说他想谋反。逼得他连夜赶到京城去申诉。幸而朝廷没有治罪,以“见诬”销案,不久就派他去做临川内史。诗人对谢灵运为了排遣政治上的不满情绪而表现出的狂放,认为是名士风流,对他因此不为当世所容寄予深切的同情。诗人似乎满怀着个人的身世之感,以“定谁识”的慨叹,喊出了蕴结在心底的不平。

“西窗”四句,极言灵运诗才之美,拈出《登池上楼》诗中名句“池塘生春草”,推崇他的“五字句法”冠绝一时。钟嵘《诗品》中引《谢氏家录》:“康乐每对惠连,辄得佳语,后在永嘉西堂,思诗竟日不就,寤寐间,忽见惠连,即成‘池塘生春草’。”诗中“梦赋”即用此典,意在渲染灵运的“学博才高”,并借以衬托下句的“屐朽诗不朽”。“屐朽”象征年光流逝,人事变迁,与谢诗的传诵千古相对照,突出了谢灵运在诗歌创作上的成就。谢灵运在扭转玄言诗风,开创山水诗派方面,确实有卓越的贡献,他第一个把山水作为诗的主要题材,用清新的语言,摹写自然美,写出了不少“名章迥句”。元好问在《论诗三十首》中也说:“池塘春草谢家春,万古千秋五字新。”于此可见影响之深远。

“天台”四句,诗人以天台、天竺概括永嘉、会稽两郡的佳山胜水,说明谢灵运不管政事,一味探奇寻幽,浙东地区到处留有他的游踪。后被任为临川(今属江西)内史,到临川后,“在郡游放,不异永嘉”,以不恤民事,又受到监察官的纠举,被免官逮捕。被逮时他曾发兵抗拒,并赋诗明志说:“韩亡子房奋,秦帝鲁连耻。本自江海人,忠义感君子。”表白自己与刘宋王朝的对抗,是为了忠于晋室。后被杀于广州。诗人也把这首《临川被收》诗中的话,作为灵运肆意游遨、“宁向苍苔留屐齿”的思想根源。刘裕代晋之后,旧朝的豪门世族和新朝的寒门士族虽然存在着矛盾,但谢灵运(他是东晋大将康乐侯谢玄的孙子)为了保持自己的显贵地位,曾竭力和新朝皇帝搞好关系,企图挤进权力中心,当初并没有“秦人称帝鲁连耻”的想法。少帝即位,谢灵运受到了排挤,从此政治形势的发展,越来越对他不利,他这才以恣情山水来消解心头的忧愁,以故作豁达来排遣仕途蹭蹬的苦闷。

从“乙庵是渠几代孙”到篇末是第二大段,通过诗人和谢行之的对话,揭示出诗人对仕与隐的看法。

乙庵是谢行之的别号。“乙庵”四句,以“认得屐齿痕”的想象,写行之沿着他祖先走过的山径攀登,以虚衬实,暗含着对山林生活的向往。然后进一步以“摩挲苔石”烘托出“老此岩根”的隐逸情怀,意与境和谐自然,给人以真切之感。

诗人没有直接宣示自己的理想,“吾侬”以下,借劝勉友人,搬出谢安东山再起的典故,表明文人走向山林,只不过是一种政治性的退避,实际上仍然蕴含着待时而起的用世热情。“谢公终一起,相与济苍生”(李白《送裴十八图南归嵩山》之二)。即使是江湖派诗人也期待着“若岁大旱,用汝作霖雨”(《书·说命上》),既不是像谢灵运那样任情狂放,落得一个悲剧性的结局,也不是纯然陶醉于岩谷野趣,没世而名不称焉。

本篇以登谢屐亭为触发点,从追忆谢灵运的生平事迹入手,引出对仕与隐的看法。全诗叙事明净,承转分明,尤其是以“屐”字的历史含义联结全篇,切题切意,一线贯穿,颇见匠心。虽然同一“屐”字在诗中五次出现,由于所取角度不同,故不觉重复,反而感到步步深入,印象深刻。古体诗用韵比较自由,可以随意转韵,容许邻韵通押。作者充分发挥了这一特点,能够不受多少拘束,充分表达自己的思想。此诗或二句或四句一换韵,用陌、职、支、纸、元、御、麌诸韵,平仄韵递用,篇末二句用冬东韵促收,遒劲有力。晚宋诗人中,写出这样清拔的古风,的确是不多见的。

(李敏)

【作者】

叶绍翁:(1194—?)字嗣宗,号靖逸,建安(今福建建瓯)人。其学出于叶適,与真德秀友善。诗属江湖派。有《四朝闻见录》、《靖逸小集》。

【相关阅读】

更多叶绍翁的诗

阅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