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南录·后序》原文翻译赏析-文天祥文言文

来源:网络整理 时间:2024-02-28 12:52

指南录·后序作品原文

指南录·后序

文天祥

德祐二年正月十九日,予除右丞相兼枢密使,都督诸路军马。 时北兵已迫修门外,战、守、迁皆不及施。 缙绅、大夫、士萃于左丞相府,莫知计所出。会使辙交驰,北邀当国者相见,众谓予一行为可以纾祸。 国事至此,予不得爱身;意北亦尚可以口舌动也。初,奉使往来,无留北者,予更欲一觇北,归而求救国之策。于是辞相印不拜,翌日,以资政殿学士行。

初至北营,抗辞慷慨,上下颇惊动,北亦未敢遽轻吾国。不幸吕师孟构恶于前,贾馀庆献谄于后,予羁縻不得还,国事遂不可收拾。 予自度不得脱,则直前诟虏帅失信,数吕师孟叔侄为逆,但欲求死,不复顾利害。 北虽貌敬,实则愤怒。二贵酋名曰“馆伴”,夜则以兵围所寓舍,而予不得归矣。

未几,贾馀庆等以祈请使诣北;北驱予并往,而不在使者之目。予分当引决,然而隐忍以行。 昔人云:“将以有为也。” 至京口,得间奔真州,即具以北虚实告东西二阃,约以连兵大举。 中兴机会,庶几在此。 留二日,维扬帅下逐客之令。 不得已,变姓名,诡踪迹,草行露宿,日与北骑相出没于长淮间。穷饿无聊,追购又急,天高地迥,号呼靡及。 已而得舟,避渚洲,出北海,然后渡扬子江,入苏州洋,展转四明、天台,以至于永嘉。

呜呼!予之及于死者不知其几矣!诋大酋当死;骂逆贼当死;与贵酋处二十日,争曲直,屡当死;去京口,挟匕首以备不测,几自刭死;经北舰十余里,为巡船所物色,几从鱼腹死;真州逐之城门外,几彷徨死;如扬州,过瓜洲扬子桥,竟使遇哨,无不死;扬州城下,进退不由,殆例送死;坐桂公塘土围中,骑数千过其门,几落贼手死;贾家庄几为巡徼所陵迫死;夜趋高邮,迷失道,几陷死;质明避哨竹林中,逻者数十骑,几无所逃死;至高邮,制府檄下,几以捕系死;行城子河,出入乱尸中,舟与哨相后先,几邂逅死;至海陵,如高沙,常恐无辜死;道海安、如皋,凡三百里,北与寇往来其间,无日而非可死;至通州,几以不纳死;以小舟涉鲸波出,无可奈何,而死固付之度外矣。 呜呼!死生,昼夜事也;死而死矣,而境界危恶,层见错出,非人世所堪。痛定思痛,痛何如哉!

予在患难中,间以诗记所遭,今存其本,不忍废,道中手自抄录:使北营,留北关外,为一卷;发北关外,历吴门、毗陵,渡瓜洲,复还京口,为一卷;脱京口,趋真州、扬州、高邮、泰州、通州,为一卷;自海道至永嘉、来三山,为一卷。 将藏之于家,使来者读之,悲予志焉。

呜呼!予之生也幸,而幸生也何所为? 求乎为臣,主辱臣死,有馀僇;所求乎为子,以父母之遗体行殆而死,有馀责。 将请罪于君,君不许;请罪于母,母不许;请罪于先人之墓,生无以救国,死犹为厉鬼以击贼,义也;赖天之灵,宗庙之福,修我戈矛,从王于师,以为前驱,雪九庙之耻,复高祖之业,所谓“誓不与贼俱生”,所谓“鞠躬尽力,死而后已”,亦义也。 嗟夫!若予者,将无往而不得死所矣。向也,使予委骨于草莽,予虽浩然无所愧怍,然微以自文于君亲,君亲其谓予何! 诚不自意返吾衣冠,重见日月,使旦夕得正丘首,复何憾哉! 复何憾哉!

是年夏五,改元景炎,庐陵文天祥自序其诗,名曰《指南录》。

【注释】

[注]文天祥(1236—1283):字履善,一字宋瑞,号文山。吉州庐陵(今江西吉安)人。南宋末坚持抵抗元军,兵败被俘,最终就义。

[1]德祐二年:即1276年。德祐,宋恭帝的年号。枢密使:掌管全国军政的最高长官。

[2]修门:本指楚国郢都城门,语出《楚辞·招魂》:“魂兮归来,入修门些。”这里代指南宋都城临安的城门。

[3]纾(shū)祸:消除灾祸。

[4]觇(chān):侦察,窥视。以资政殿学士行:以资政殿学士的身份前往。

[5]吕师孟:时为兵部侍郎,曾于德祐元年十二月出使元军,请求称侄纳币。构恶:结怨。贾馀庆:官同签书枢密院事,知临安府,时与文天祥同出使元营。献谄:献媚。羁縻:拘禁。

[6]数:谴责。吕师孟叔侄为逆:吕师孟的叔叔吕文焕为襄阳守将,据守多年,时已投降元军。

[7]分:本分。引决:自杀。

[8]“昔人”二句:韩愈《张中丞传后叙》记载,安史之乱中睢阳陷落后,守将张巡、南霁云等被俘,将遭叛军处决时,南霁云稍现犹豫之意,被张巡呵斥,南霁云笑着说自己并非怕死,“将以有为也”,于是和张巡等人一同从容就义。

[9]京口:今江苏省镇江市,当时为元军占领。真州:今江苏省仪征县,当时仍为宋军把守。东西二阃:指宋淮东制置使李庭芝和淮西制置使夏贵。阃(kǔn):指在外统兵的将帅。

[10]庶几:差不多。

[11]维扬帅:指淮东制置使李庭芝。维扬:扬州。下逐客之令:李庭芝因听信传言,怀疑文天祥通敌,下令捕拿文天祥。

[12]追购:悬赏追缉。

[13]渚洲:指长江中的沙洲,因有元兵占领,故须避开。北海:长江口以北的海域。苏州洋:今上海市附近的海域。

[14]骂逆贼:文天祥曾在元军大营内痛责投降元军的吕文焕及其侄吕师孟。物色:搜寻。巡徼:巡查的哨兵。质明:黎明。制府:指淮东制置使官府。檄:指李庭芝追捕文天祥的文书。捕系:捉拿囚禁。

[15]三山:今福建省福州市的别称。

[16]“予之”二句:我能活下来是幸运的,但侥幸活下来是为了做什么呢?

[17]僇(lù):通“戮”,罪责。父母之遗体:这里指父母给予的身体。

[18]九庙:皇帝祭祀祖先共有九庙,这里以九庙指代国家。高祖:指宋太祖赵匡胤。

[19]微以自文于君亲:无法掩盖自己对皇帝、对父母的过失。微以:无以。文:掩饰。

[20]返吾衣冠:即回到南宋,恢复宋朝衣冠。衣冠:代表华夏文明。日月:指皇帝。正丘首:指死于故乡。《礼记·檀公上》:“古之人有言曰:狐死正丘首,仁也。”传说狐狸死时,头必朝向出生时的山丘。

[21]夏五:即夏五月。改元:更改年号。

《指南录·后序》原文翻译赏析-文天祥文言文

指南录·后序作品赏析

所谓“怯夫慕义,何处不勉焉”,一个普通人,在危急关头,不假细思、不及选择的情况下,也有可能成为一名热血沸腾、慷慨就义的英雄。而一名勇士,如果给充足的时间前思后想,毅然赴死的意志也许就会被削弱。当然,真正的节义之士,可以经受住各种考验。文天祥从被俘押解至大都到从容就义,前后约五年时间,元廷多少威逼利诱,文天祥丝毫不为所动,求死之心自始至终未曾改变。刚被俘时,元军主帅逼他给尚在抵抗的宋朝大臣写劝降信,他写下了《过零丁洋》:“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他就义后,人们在他的衣带上发现了一首遗诗:“孔曰成仁,孟曰取义,唯其义尽,所以仁至。读圣贤书,所学何事?而今而后,庶几无愧。”事实上,文天祥面对死亡的思考和选择,并不止这五年。他曾两次被元朝俘虏囚禁,第一次被俘后,在押解北上的途中设法逃脱,历经九死一生,逃回南方,继续组织抵抗。他将这一路所写的诗编集为《指南录》,并先后写过两篇序,本文是其中的《后序》。

文天祥第一次被俘,是元军兵临南宋都城,文天祥作为使者前往元营交涉被扣留,然后作为囚犯被押送北上。行至京口,文天祥寻到机会逃出。其时江淮一带尚被宋军控制,文天祥奔走于真州、扬州一带,希望联合各地宋军进攻长江一带的元兵。但由于有谣言引起的误会,使文天祥不能获得宋军将领的信任,甚至被下令缉拿追杀。文天祥不得不在兵荒马乱之中一路逃亡,最后乘船入海,向南逃至永嘉一带。而从被俘到逃亡,可谓惊心动魄,凶险至极,他自己回首,“予之及于死者不知其几矣”!多少次身陷绝境,又多少次死里逃生,“境界危恶,层见错出,非人世所堪”。

尽管句句说死,但“生存还是死亡”在文天祥这里并不是一个问题。文天祥首要考虑的是一个“义”字。国家危亡、社稷倾覆之际,为国而死是义,率兵击贼、恢复山河也是义。孟子说:“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避也。”有甚于生的,就是义,有甚于死的,就是不义。侥幸逃得一命,留得此身继续为国尽力,那么当生则生;不幸落入敌手,以死亡要挟自己屈膝投降,那么当死则死。对文天祥来说,选择生还是选择死,唯视义之所在。

更多文天祥的诗

阅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