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园乐(其六)》古诗原文-王维作品赏析

来源:网络整理 时间:2024-02-28 05:54

蓝田山石门精舍作品原文

蓝田山石门精舍

王维

落日山水好,漾舟信归风。

玩奇不觉远,因以缘源穷。

遥爱云木秀,初疑路不同。

安知清流转,偶与前山通。

舍舟理轻策,果然惬所适。

老僧四五人,逍遥荫松柏。

朝梵林未曙,夜禅山更寂。

道心及牧童,世事问樵客。

暝宿长林下,焚香卧瑶席。

涧芳袭人衣,山月映石壁。

再寻畏迷误,明发更登历。

笑谢桃源人,花红复来觌。

【注释】

(1) 蓝田山:在陕西蓝田县东南,灞水之源,出蓝田谷西。石门精舍:蓝田山佛寺名。

(2) 漾:泛,荡。漾舟:泛舟。信:听任,听凭。归风:回风,旋风。见木华《海赋》,《文选》李周翰注。

(3) 玩:《全唐诗》作“探”。探索、赏玩意。

(4) 因以:因而。缘:沿着,顺着。《唐诗纪事》作“寻”。穷:行到尽头。辋水北流入灞水,自辋水乘舟入灞,复溯灞水而上,寻其源头,即可抵蓝田山。

(5) 云木:参天古木。

(6) 路不同:指沿水而行,不能到达那生长着“云木”的地方(即石门精舍所在之处)。

(7) 偶:偶然,恰巧。

(8) 舍舟:弃舟上岸。理:治,加工制作。策:拐杖。

(9) 惬(qiè)所适:对所到之地感到满意。适:往,到。

(10) 荫松柏:谓有松柏遮盖其上。《楚辞·九歌·山鬼》:“山中人兮芳杜若,饮石泉兮荫松柏。”

(11) 朝梵:和尚早晨诵经。梵:与佛教有关的事物,因佛经原用梵文写成,故称。

(12) 夜禅:夜晚坐禅。

(13) 道心:即菩提心,佛心。菩提乃梵文之音译,意为觉悟、智慧,用以指人忽如睡醒。

(14) “世事”句:谓佛寺与世隔绝,欲知世俗之事,向樵夫打听。

(15) 暝:夜晚。长林:高大的树林。瑶席:用瑶草编织的席子。

(16) 明发:早晨起程。更:再。登历:登临游历之意。

(17) 谢:告辞。觌(dí):相见。

《田园乐(其六)》古诗原文-王维作品赏析

蓝田山石门精舍作品题解赏析

【题解】

此诗系王维居于辋川时前往游历蓝田山所作,大约在唐玄宗天宝十二载(753)前。这是一首纪游诗,叙写王维傍晚泛舟寻幽偶然到达石门精舍的经过,叙事委曲,工笔描绘王维在石门精舍所见到的景色,绘景细致,颇富审美意味。

【赏析】

读这首诗,会有一种似曾相识之感。坐船溯流而上,经历一种美景之后,发现另外一个与尘世完全不同的世界,主人公流连忘返,终于在末尾卒章显志:“笑谢桃源人,花红复来觌。”诗人把这次游览压根就是当成了一次寻找桃花源的经历!

第一到第八句为诗的第一部分。我们看,起笔就透露出诗人特别轻松、快适。“落日山水好,漾舟信归风。”什么时候出发的呢?是黄昏,太阳快要落山的时候,这个时候,一天的热气被微风吹散了,驾上轻舟,开始出游了。我们完全能够想象那种晚风吹荡、溯流而上的惬意感觉。“落日山水好”,“好”这个普通而又概括的字最能表现此时触景而生的丰富感受。这样的景致,这样的情致,自然是“玩奇不觉远,因以缘源穷”。探赏奇景奇趣,在不知不觉之间,小船马上要荡到水的源头了——目的地马上就到。这一路轻舟而上,一路胜景多少,一路兴致多高,历历如在眼前。

可是诗人偏偏又要玩个小小的噱头,“遥爱云木秀,初疑路不同。”“云木秀”,哪里的云木会特别的郁郁葱葱秀丽可人?当然是石门精舍所在处,它遥遥在望,叫人感到兴奋,而且舟行至此,似乎也要到头了,可是怎么离精舍还有一段距离呢?莫非沿这条水路是到不了的?如此一想未免令人焦急。当然,着急的是读者,诗人早已成竹在胸:“安知清流转,偶与前山通。”谁知水流曲折一转,竟然恰巧和前山山谷相通。如此运笔似乎在无形中与前诗中所言的“玩奇”之意相呼应了,这一路舟行水上,却有如行进曲径通幽处,山不转水转,沿途奇趣奇致接连不断,令人目不暇接啊。

第九到第十八句是诗的第二部分。“舍舟”上岸,竹杖芒鞋,轻步前行,千呼万唤,峰回百转,终于豁然开朗,诗人梦想中的“桃花源”到了。“果然惬所适”,表达了作者不虚此行的感慨。接下来写到达山寺后的所见所闻,就像武陵人到了桃花源后,东张西望,看到许多与尘世不同的人和物:“老僧四五人,逍遥荫松柏。”僧众不多,且在松柏下逍遥,环境显得清静而不枯寂。“朝梵林未曙,夜禅山更寂。”这里是写僧人日常功课。僧人自晨至夕参禅、诵经,但在诗人看来,这些方外人生活并不枯燥,自敬其事,自得其乐,精神世界充实得很呢。“道心及牧童,世事问樵客。”一是指这些僧人修行很高,佛法感化了牧童;二是说这里和平宁静,几乎与外界不相交通,桃花源生活的影子更加浓厚。桃源人避世而居,那里也有忙碌而有秩序的劳动生活。“世事问樵客”与桃源人向武陵渔人打听外界情况也相似,这里只是将“渔人”换成“樵客”,甚至诗人在这里就是自比樵客(僧众向他打听外事),把自己编入桃花源故事中,这是多么有趣啊。看来深山发现的既是一片净土,又是一片乐土,这叫他更惬意了。

最后八句是诗的第三部分。诗人写“暝宿”和“明发”。这样的环境,这样的美景,夜晚睡得非常舒适:四周是树木参天,林间一片空地上,月光如水静静地泻在瑶席之上,瑶席也映出玉般洁净清凉的意味。瑶席在卧,闻席旁熏香若有若无的香味,嗅涧边野芳阵阵来袭的清芬,观石壁之上清辉熠熠的洁净,令人心旷神怡。“再寻畏迷误”,这样的世外桃源,王维生怕早晨离开后再也找不到地方,所以“明发更登历”,临别之际,选择在黎明时分,再次游历了一番,意欲把这里的山山水水铭刻在记忆里。临出发时,诗人“笑谢桃源人”,笑着与桃源之人告别,透出诗人对桃源景与人的满意;“花红复来觌”,这样的告别语则透出诗人与山僧、桃源依依不舍的眷恋之情。更为巧妙的是,结语“花红”一词既暗示诗人往游石门精舍正值花红柳绿的春季,更将诗人对来年此处山水好时再来游历的憧憬暗示出来,颇有意味。

全诗总共二十四句,每八句为一层,由探幽起笔,由得奇续笔,由不舍结笔,依次写来,步步为营,很有层次。在王维的诗中,表达世外生活的诗作很多,但是写得这般兴致勃勃的,却唯此一篇。

更多王维的诗

阅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