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秋岁》原文翻译赏析-秦观作品

来源:网络整理 时间:2024-02-26 15:05

千秋岁作品原文

千秋岁

秦观

水边沙外,城郭春寒退。花影乱,莺声碎。飘零疏酒盏,离别宽衣带。人不见,碧云暮合空相对。

忆昔西池会,鹓鹭同飞盖。携手处,今谁在。日边清梦断,镜里朱颜改。春去也,飞红万点愁如海。

【注释】

西池会:北宋京城开封城西有金明池,为游冶名胜,秦观元祐年间与苏门师友欢会于此。也有人认为是指驸马王诜在开封的园林西园。鹓鹭:古人形容官员上朝的队列,如同鹓鸟和鹭鸟排列那样整齐有序。此处即代指同在京城为官的苏门师友。飞盖:马车车盖,代指车。

【作者】

秦观(1049—1100),字少游,一字太虚,高邮(今属江苏)人,学者称其淮海居士。北宋词人。

《千秋岁》原文翻译赏析-秦观作品

千秋岁作品赏析

宋哲宗绍圣元年(1094),哲宗亲政,苏门群体遭遇了集体贬谪。秦观便在是年被贬杭州通判,但半道上就接到再贬处州(今浙江丽水)的命令。就这样,他来到了晚年贬谪生涯的第一处贬所。这时的他还有一些差遣要做,即监督收缴盐酒税,但这与一年前于京城馆阁中起草文书的生活相比,可要闲散无聊太多了。于是他有大把的时光触目周遭清幽的浙江山水。每逢此时,贬谪的悲痛就会从心底涌起,反复回忆着未过多久的京城园林间的诗酒风流,自然也就会思念起聚会中与自己谈诗论文的苏门师友,这首词随即而生。

秦观用传统的闺情手法建构此词,如果不清楚写作背景的话,词中人的形象与传统的春闺思妇或寂寞游子并没什么区别,这就是传统词论家津津乐道的秦观善于“将身世之感打并入艳情”。特别是上阕,词中人面对着春鸟春花,无心饮酒寻欢,又日渐消瘦,只是因为在苦苦思念远方的伊人,常见的男女情恋即已呼之欲出了。

不过秦观在下阕用“西池会”这一特定空间提示读者,词情并不是传统的男欢女爱,而是贬谪的自己在怀念同样零落天涯的各地师友。不久之前的元祐年间,苏门师友共聚京城,那时的他们不仅政治上春风得意,还可以与知音共享文心诗情。可是美好的时光未过多久,他们当中的每一位身影都已经在佳宴盛地间远去了,只能在各自的贬所孤独地感慨年华的老去。于是词末清愁如海的最强音便是一曲苏门群体的挽歌,属于他们的春天彻底远去了,他们就如一片片落红,在生命最绚烂的时候,瞬间凋零。

秦观的这首词在处州影响不大,而他本人也并未在处州长期驻留。绍圣三年,秦观再遭贬谪,从浙江处州改谪到湖南郴州。但这还远未结束,只是悲惨生涯的序幕。一年之后,秦观再次南迁,被贬往横州(今广西横县)。在前往横州的路上,他经过湖南衡阳,恰与被贬至此地任太守的孔平仲相遇。老友重逢,天涯沦落的苍凉喷薄而出,于是他便把在处州写下的这首词作赠予孔平仲。孔平仲阅后亦感慨万千,随即和韵一首,使得这首词在衡阳地区广为流传。

分别之后,秦观继续踏上南迁之路,抵达横州后也没有结束每到一地就接到继续南迁的命令,他要一直走到广东雷州才停下脚步。孔平仲也同样如此,与秦观分别后没多久就被贬到广东惠州去了。或许是秦观的心绪过于伤感,导致身处逆境,难以自拔,消耗了自己太多的心神。元符三年(1100),哲宗驾崩,徽宗即位,向太后临朝,被贬岭南各地的苏门群体纷纷北归,秦观也获准暂时回到横州。但是当他途经藤州(今广西藤县)的时候,不幸在光华亭下含笑去世,连当年与孔平仲相互唱和的衡阳都没有到达。不过苏轼、黄庭坚等苏门师友在北归途中经过衡阳,见到了秦观与孔平仲围绕《千秋岁》的唱和,想到群体飘零海角,友人更已逝去,无尽的人生感慨顿生,于是纷纷提笔追和这首写于三年前的词,成为苏门群体的一段佳话。但这并不能起秦观于九原了,依然只是一片如海的无奈悲愁。

更多秦观的诗

阅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