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归鹿门歌》古诗翻译赏析-孟浩然作品

来源:网络整理 时间:2024-04-28 09:53

夜归鹿门歌原文

夜归鹿门歌

孟浩然

山寺钟鸣昼已昏,渔梁渡头争渡喧。

人随沙岸向江村,余亦乘舟归鹿门。

鹿门月照开烟树,忽到庞公栖隐处。

岩扉松径长寂寥,唯有幽人自来去。

【注释】

①鹿门:山名,在今湖北襄阳东南,作者在此山隐居。

②昼已昏:白日已尽,黄昏已经来临。

③渔梁:地名,在襄阳以东,离鹿门山不远。

④余:我。

⑤开烟树:黄昏时烟雾弥漫山树,景色一片朦胧。月亮升起后,才照亮山路。

⑥庞公:庞德公,东汉末年隐士,曾携妻子隐居鹿门山。

⑦岩扉:石洞的门。

⑧幽人:幽居之人,指作者自己。

【译文】

山寺里鸣钟敲响,天已渐渐昏暗,渔梁渡口上人们争相渡河,喧嚣不堪。行人顺着沙岸走向江村,我乘着小舟回到鹿门。鹿门山的月光清晰地照出了朦胧的树影,未曾察觉已到了庞公隐居之处。岩穴的山门外和松间小路上寂静无人,只有我一人独自来往。

《夜归鹿门歌》古诗翻译赏析-孟浩然作品

夜归鹿门歌赏析

【赏析1】

孟浩然家在襄阳城郊的岘山附近,汉江西岸。鹿门山则在汉江东岸,与岘山隔江相望,距离不远。汉末著名隐士庞德公因拒征而举家隐居鹿门山,从此鹿门山就成了隐逸圣地。孟浩然早先一直隐居在岘山南园的家里,四十岁赴长安谋仕不遇,遍游吴、越数年后还乡,一心追随庞德公的行迹,在鹿门山寻得一住处,故而题曰“夜归鹿门”,旨在表明这首诗是在歌咏归隐的情怀志趣。

首联写傍晚江行见闻。听着山寺传来黄昏报时的钟响,望见渡口人们抢渡回家的喧闹场景。这悠扬的钟声和嘈杂的人声,显出山寺之静和世俗之喧嚣,两相对照,唤起联想。

颔联写世人回家,自己离家去鹿门,两样心情,两种归途,表现隐逸之趣,悠然自得。

颈联写夜登鹿门山山路,于庞德公隐居之处,体会到隐逸之妙。月光洒射给山树带来朦胧的美感,令人陶醉,似乎不知不觉之间就来到归隐之地。

尾联写“庞公栖隐处”的境况,点破隐逸的真谛。这“幽人”是庞德公和诗人的结合,因为诗人彻底领悟了隐逸之趣和真谛所在,与尘世隔绝,唯山林是伴,却也有别样情趣。

此诗虽歌咏了诗人清高隐逸的情怀志趣,却也透显出他仍不能忘却尘世喧嚣的真实心境,表明他的隐居实属被动无奈之举。感情的抒发真挚平淡,却尤见其美。

【赏析2】

诗人通过夜归鹿门的所见所闻所感,抒发了自己的隐逸情怀。这首诗的特点,用“寂寥”二字可以概括,隐士生活,景色清幽,心境恬静,简直是一幅淡墨绘出的图画。从艺术上看,诗人把自己内心体验感受表现得平淡自然,在清闲脱俗的隐逸情趣中隐寓着孤寂无奈的情绪。笔法顺畅自然,意蕴深厚。

《夜归鹿门歌》古诗翻译赏析-孟浩然作品

【诗人名片】

孟浩然(约689~740),襄阳(今湖北襄樊)人。早年隐居家乡鹿门山,至四十岁进京应考,名落孙山。但因在太学作诗,名声大噪。之后云游吴越之地,饱览名山大川。他性格孤傲,常以作诗自得其乐。襄州刺史韩朝宗曾约孟浩然一同到长安,他因与拜访之人饮酒交谈甚是开心,竟然未出席刺史的宴请。其后他被荆州长史张九龄召为幕僚,但时日不长便返回家乡。开元二十八年,王昌龄游襄阳,曾拜访孟浩然,是时浩然病疹发背就要痊愈,但因与友人饮酒无度,食鲜疾发而病逝。

《夜归鹿门歌》古诗翻译赏析-孟浩然作品

更多孟浩然的诗

阅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