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衣巷》原文翻译赏析-刘禹锡古诗作品

来源:网络整理 时间:2024-02-25 16:05

乌衣巷作品原文

乌衣巷

刘禹锡

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

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乌衣巷》原文翻译赏析-刘禹锡古诗作品

乌衣巷注释译文

【注释】

①乌衣巷:故址在南京市,和朱雀桥相近。

②朱雀桥:东晋时为横跨秦淮河的浮桥。

③王谢:指王导、谢安二家豪门大族。

【译文1】

朱雀桥边长满野草野花,乌衣巷口夕阳西下。过去在王谢堂前的燕子,今天都飞到普通百姓家。

【译文2】

朱雀桥边的野草正茂盛地开着花,夕阳的余光斜斜地照在乌衣巷口。昔日王谢豪宅中的飞燕,如今全飞到普通百姓家。

【译文3】

朱雀桥边的野草正开花,乌衣巷口的夕阳在西斜。昔日王谢豪门堂前的飞燕,如今飞在普通百姓家。

《乌衣巷》原文翻译赏析-刘禹锡古诗作品

乌衣巷赏析评点

【赏析1】

这是一首怀古诗,为《金陵五题》中的第二首,是刘禹锡最得意的怀古名篇之一。诗人抓住燕子自王谢堂前飞入寻常人家的细节,描写了乌衣巷的巨大变化:并感事伤怀,抒发了深沉的今昔沧桑之感。

前两句以桥名、巷名为对,妙语天成。朱雀桥横跨在金陵秦淮河上,是由市中心通往乌衣巷的必经之路。朱雀桥同河南岸的乌衣巷,不仅地点相邻,而且都是历史上的名地。从字面上看,朱雀桥又和乌衣巷是天成的工整对仗。以朱雀桥来描画乌衣巷的环境,不但与实际中的地理情况相符,而且能够引发读者历史方面的联想,同时又能形成对仗之美,可谓“一石三鸟”之选。第一句中引人注意的是桥边杂生的“野草花”。“草花”之前加上一个“野”字,这就使景色增加了荒凉、偏僻之感。而且,这些野草花是杂生于向来繁荣热闹的朱雀桥边,如此突显出“野草花”,恰是为了说明昔日繁华的朱雀桥,今日却已荒凉、冷清了。第二句中,诗人描绘“夕阳”又加上了一个“斜”字,突出了日落西山的暗淡情景。繁荣时代的乌衣巷口,应当是车马喧腾、人声鼎沸的;而今,诗人却用一点落日余晖,令乌衣巷全部笼罩在空寂、暗淡、悲凉的气氛之中。读到此处,使人不由得感慨起沧海桑田,人生多变。以“野草花”、“夕阳斜”涂抹背景,美而不俗。语虽极浅,意却无限。诗的后面两句,看似应当转而正面描绘乌衣巷的变化,抒写诗人的慨叹了。出乎意料的是,诗人忽然把笔墨转向乌衣巷上空正要回巢的飞燕,让人们顺着燕子飞翔的方向去了解,现在乌衣巷里住的已经是寻常的老百姓了。诗人还特别提到,这些飞进普通老百姓家中的燕子,就是曾在豪门世族高堂上栖居过的那些燕子。“旧时”两字,赋予燕子以历史见证人的身份。“寻常”二字,又特别强调了今日的居民是多么不同于往昔。从这两句中,我们可以清晰地听到诗人对这一变化发出的沧海桑田的无限感慨。诗人不落窠臼,弃“直抒胸臆”而不用,借助对景物的描写,写出了千古传诵的名句。

整首诗含蓄蕴藉,意味深长。诗中意象别具匠心,感慨与议论藏而不言。

【赏析2】

这是一首抚今吊古的诗,是《金陵五题》中的第二首。作者选取燕子寄居的主人家已经不是旧时的主人这一平常现象,使人们认识到富贵荣华难以常保,那些曾经煊赫一时的达官贵族,如过眼烟云,成为历史的陈迹。诗中没有一句议论,而是通过野草、夕阳的的描写,以燕子作为盛衰兴亡的见证,巧妙地把历史和现实联系起来,引起人们去思考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变化,含着深刻的寓意。

这首诗与其说是诗人抒发对世代兴亡人事盛衰的感慨,不如说是诗人对社会变迁人生变化的理智思考。六朝的繁华会消逝,显赫的王谢大族会衰落,富贵荣华不能常在,这是自然的规律,是历史的无情,感伤也无济于事。

本诗虽然景物平常,语言浅显,但构思巧妙,有一种蕴藉含蓄之美,读起来余味无穷。

《乌衣巷》原文翻译赏析-刘禹锡古诗作品

【赏析3】

这首诗也是《金陵五题》中的一首。通过对黄昏时分的乌衣巷的描写,抚今追昔,抒写沧桑的感慨。如果给它起一个散文化的题目,可以叫做:“黄昏降临老街”。

“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这是一个全景。仅是两个地名--“朱雀桥”和“乌衣巷”就能唤起多少历史感,唤起多少对昔日繁华的回忆。“朱雀桥”为金陵城中秦淮河上浮桥,东晋时建。“乌衣巷”位于秦淮河南,东吴时设兵营于此,军士皆着黑衣,实为一条老街。同时,这里曾是东晋王导、谢安等贵族居住地,曾经出入过多少的王谢子弟,多少的车骑雍容。然而,眼下黄昏降临,呈现出一派有意味的景色--“野草花”意味荒凉,“夕阳斜”意味没落。先前的繁华感觉,遂被一扫而空。

“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这是一个特写,黄昏时候燕子归巢的景象。作者看到的是当代民宅,想到的却是古代的豪门。一时凑泊,即景好句中,包含许许多多的潜台词。作者从燕入民宅,联想到老屋易主。有什么比老屋易主更能唤起沧桑感的呢?

人们面对历史陈迹的沧桑感慨,大体有两个方面。一个是人为的方面,如社会原因,如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等等。一个是自然规律,如任何新的都将会成为旧的,任何存在都会走向消亡,等等。刘禹锡面对乌衣巷时,亦不例外,他一方面会反思六朝消亡的社会原因,而产生借古鉴今之意;一方面也会感到自然规律不可抗拒的一面,感到无可奈何。

而今天,人们更喜欢用“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来表达换了人间的意思。所以,这两句诗的引用率一直很高。这一点也许是刘禹锡本人始料未及的。

(周啸天)

【赏析4】

这是刘禹锡最得意的怀古名篇之一,是《金陵五题》中的第二首。此诗借写朱雀桥和乌衣巷的今昔变化,抒发了人生多变、沧海桑田的无尽慨叹。

乌衣巷是东晋时豪门聚居的地区,东晋的王导谢安及其家人都居于此,而朱雀桥横跨秦淮河,是六朝时期由市中心通往乌衣巷的必经之路。两个具有历史意味的地名两相对照,在夕阳西下的惨淡光景中,乌衣巷往日的繁华早已退尽。往昔的高门大宅已成废墟,历史上的那些光环也早已黯淡。朱雀桥边已经生出了野草和小花,语义清浅,韵味无限。

后两句写了乌衣巷里的燕子,诗人把燕子当做沧桑变化的见证人,用了“旧时”一词。燕子虽不可能是百年前居于此的,但这一凝缩手法和独特的视角处理,让我们从侧面看出了往昔繁华与今日破败的悬殊,心生感叹。

整首诗含蓄蕴藉,意象选择别具匠心,感慨与议论藏而不言,意味深长。

更多刘禹锡的诗

阅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