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蜀先主庙》古诗译文赏析-刘禹锡作品

来源:网络整理 时间:2024-04-27 20:24

蜀先主庙原文

蜀先主庙

刘禹锡

天下英雄气,千秋尚凛然。

势分三足鼎,业复五铢钱。

得相能开国,生儿不象贤。

凄凉蜀故伎,来舞魏宫前。

【注释】

①凛然:肃然,形容引起别人敬畏的气概。

②五铢钱:是汉武帝以来的钱币,王莽篡汉后废止不用。“复五铢钱”,代指复汉。

③象贤:学习先祖的贤才。

【译文】

先主当年充满天地的英雄豪气,千百年来,依然让人肃然起敬。想当年,三分天下,势成鼎足,汉室复兴,建立大业。求得贤相诸葛亮,开创了蜀汉国邦。生下儿郎却没有贤才,未能酬先王壮志。蜀国故伎凄凉的歌舞在魏宫前演奏,后主坐观嬉笑却没有一丝羞愧之情,只可叹,国家沦丧实在凄凉。

《蜀先主庙》古诗译文赏析-刘禹锡作品

蜀先主庙赏析

【赏析1】

这是一首吊古之诗,也是一首论史之诗。

诗人对刘备很敬仰。当年,曹操与刘备“煮酒论英雄”,说:“今天下英雄,唯使君与操耳。”刘备的英雄气概,千载之后还能令人肃然起敬。诗的第二联概括刘备一生的事业:刘备建立蜀汉,与吴、魏三分天下,成“鼎足”之势。刘备自称是汉中山靖王之后,要兴复汉室。“五铢钱”是汉武帝以来的钱币,王莽篡汉后,废止不用。这里用“复五铢钱”代指复汉。诗的第五句说刘备得到丞相诸葛亮的辅佐,所以能开建蜀国,第六句叹惜后主刘禅不能守父业。末两句感叹后主亡国。

此诗对刘备的赞扬很公允,对刘备后继无人终致亡国寄予无限感慨。首联气势不凡,末联感慨深沉,道出了古今兴亡的深刻教训,字里行间渗透着诗人对刘备的无限叹息。

《蜀先主庙》古诗译文赏析-刘禹锡作品

【赏析2】

蜀先主庙在夔州(今重庆奉节县)白帝山上,蜀先主就是刘备。刘禹锡曾任夔州刺史,本诗当作于此时。这首诗是刘禹锡五律中传诵较广的一首。这首咏史之作立意在赞誉英雄,鄙薄庸碌;称颂刘备,而贬讥刘禅。一方面赞颂刘备建立蜀国的功绩,一方面慨叹蜀汉事业后继非人,总结蜀汉亡国的历史教训。

全诗前四句写刘备之功德。首联突兀劲挺,气势不凡,境界雄阔,意在言外,写刘备在世是叱咤风云的英雄,千秋后的庙堂仍然威势逼人。“天下”两字囊括宇宙,极言“英雄气”之充塞天地;“千秋”两字贯串古今,极写“英雄气”之万古长存。“尚凛然”三字虽然只是抒写一种感受,但诗人面对先主塑像,肃然起敬的神态隐然可见。

颔联紧承上联,写刘备的英雄业绩:刘备出身寒微,在汉末乱世之中,转战南北,几经磨难,建立蜀汉,与吴、魏三分天下,成“鼎足”之势。建立蜀国后,刘备自称是汉中山靖王之后,力图进取中原,统一中国,这更显示了英雄之志。“五铢钱”是汉武帝以来的钱币,王莽篡汉后,废止不用。东汉初年,光武帝刘秀又恢复了五铢钱。这里用“复五铢钱”代指兴复汉室大业。

后四句写蜀汉的衰败,以垂戒当世。颈联为刘备功业不成,嗣子不肖而叹惜。“得相”句是说刘备三顾茅庐,得诸葛亮辅佐,建立了蜀国;“生儿”句笔锋一转,说后主刘禅不能效法先人贤德,守父业,致使蜀国基业葬送。创业难,守业更难的道理昭然若揭。前后两句对比鲜明,正反相形,妙不可言。

尾联化用故事,感叹后主亡国。264年,刘禅降魏,东迁洛阳,被命为安乐县公。据《三国志·后主传》记载,一天,“司马文王(昭)与禅宴,为之作故蜀伎。旁人皆为之感怆,而禅喜笑自若。”尾联两句当化用此意,字里行间,渗透着对于刘备身后事业消亡的无限嗟叹之情。

《蜀先主庙》古诗译文赏析-刘禹锡作品

更多刘禹锡的诗

阅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