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虞美人·题吴江》原文翻译赏析,(宋)刘仙伦作品

来源:网络整理 时间:2024-04-27 17:24

虞美人·题吴江词作原文

虞美人·题吴江

刘仙伦

重唤松江渡。

叹垂虹亭下,销磨几番今古!

依旧四桥风景在,为问坡仙甚处。

但遗爱、沙边鸥鹭。

天水相连苍茫外,更碧云去尽山无数。

潮正落,日还暮。

十年到此长凝伫。

恨无人、与共秋风,鲙丝莼楼。

小转朱弦弹九奏,拟致湘妃伴侣。

俄皓月、飞来烟渚。

恍若乘槎河汉上,怕客星犯斗蛟龙怒。

歌欸乃,过江去。

【虞美人·题吴江注释】

①鲙丝莼缕:鲈鱼鲙和莼菜丝。这里用张翰的典故。张翰,字季鹰,西晋吴郡吴(今江苏苏州)人。其在洛阳做官时,看到秋风刮起,想到自己家乡美味的鲈鱼鲙和莼菜丝,便辞官而回。

【虞美人·题吴江译文】

站在松江边上,又一次呼船渡江。垂虹亭下,江流不息;而在此处吟唱过、盘桓过的今古人物,也都随着流水而消失了。第四桥边,风景依然,曾在江边呼渡的“坡仙”又在哪里呢?他只是把仁爱留给在沙滩嬉戏的鸥鹭罢了!天水相接,渺渺无际;碧云散尽处有群峰耸立。暮色苍茫,江潮逐渐回落。我矗立江头,十多年来的往事一一涌上心头。

十年前到此,没有知音,像张翰那样淡泊名利、热爱田园的人再也找不到了。轻轻撩拨朱红色的琴弦,弹奏出虞舜时期的箫韶之乐,想引湘妃出来与我为伴。云烟在皓月边轻轻飘动,月好似在飞。我仿佛是传说中那个住在海岛上的人,乘着木筏,到达了天河。可是又怕真的顺流而上,侵入斗牛之宿,惹怒天河中的蛟龙。在歌声中过江而去。

《虞美人·题吴江》原文翻译赏析,(宋)刘仙伦作品

虞美人·题吴江词作赏析

赏析1

本词为一首写景怀人之作,通过对日暮江天景色的描写,引出对古今人物的悼念,隐晦地表达了自己归隐山林、无人陪伴的孤寂。

上片起句用事自然,笔重意深。意思是:我伫立江边,如苏东坡当年呼船渡江那样,又站在这里临江唤渡。“重”字用得好,既表现了岁月流逝、人事更替,又暗含词人独自赏景的孤寂和怅惘。“叹垂虹亭下”二句承上启下,上呼应“重唤”,下引出思念之人。此二句境界苍茫,极具气势,统领全词。“依旧四桥风景在”二句,直言对苏东坡的怀念。“但遗爱”是过渡句,从怀人自然过渡到写景。“沙边鸥鹭”以下五句,描绘了江天日暮的美景:沙滩上栖息着一只只鸥鹭,远处天水相接,苍茫无际;碧云散尽,山峰无数;苍茫的暮色中,江潮正落。“十年到此长凝伫”又转而抒写心境:十年后来到这里,长久地伫立凝视。词人的怀人情思、落寞惆怅弥漫字里行间。

下片前三句用张翰辞官归田的典故,意思是说再也找不到像张翰那样淡泊功名利禄、热爱田园山林的人了。一个“恨”字,极具感情色彩,抒发了词人隐居僻壤、无人做伴的孤独心情。现实中无人陪伴,词人无法排遣内心的孤寂,于是“小转朱弦弹九奏”,期望招来湘妃陪伴自己,其寂寞怅惘可见一斑。“俄皓月”以下四句写景,云烟在皓月边轻轻飘动,让人觉得好似月在飞,照临江渚。词人沉醉其间,恍然觉得自己乘着木筏到达了天河,但又恐怕侵入斗牛的住处,惹怒了天河中的蛟龙。这几句想象独特,极具表现力,显示出词人高超的文字技巧。最后以高歌过江结尾,既呼应开篇的唤渡,又为读者留下想象的空间。

整首词结构严谨,思路清晰,笔势几番跌宕,由唤渡写起,以渡江收尾,布局自然,极具匠心。

赏析2

吴江,即吴淞江。亦名松江。它源于太湖,往东流经今江苏吴江、吴县、青蒲、松江、嘉定等县,最后合黄浦江入海。浩浩吴江,鲈肥莼美,风景如画。

这首词的唤渡开始,以渡过江结尾,“销磨”一句,引出对古今风云人物的怀念,结构严谨,思路清晰。由“唤”而“叹”而“向”而“恨”,进而奏萧韶而致湘妃,若乘槎而犯斗牛,层层挪展。另外,上片一怀人,一写景,下片一怀人,一想象,构思奇特,跌宕起伏。

起句说作者伫立江边,象当年苏轼临流唤渡那样,又在这里呼船渡江。苏轼任职杭州期间,曾到吴江,后来写过一首《青玉案》词,当中有“若到松江呼小渡,莫惊鸥鹭,四桥尽是,老子经行处”之句(此词或谓非东坡作)。吴江依然滚滚东流,人事成古今,这个北宋的大文学家早已离开人世。“重唤”二字,表明时间的流逝,人事的变迁,隐含作者对景怀人的寂寞怅惘之感。这句用事自然,笔重意深,推出下面两句的感叹:“叹垂虹亭下,销磨几番今古!”垂虹亭,在江苏吴江县垂虹桥上,因桥得名。苏轼曾偕词人张先等在亭上置酒吟咏。今古,指今古人物。垂虹亭下,江流不息,而在这里吟唱过、盘桓过的今古人物,亦随着流水而消失。两句境界苍莽,上与“重唤”呼应,下引所怀念的人物,结构上起统摄全篇的作用。

“依旧四桥风景在,为问坡仙甚处。但遗爱、沙边鸥鹭。”苏东坡不是说过“四桥尽是,老子经行处”么?第四桥边,风景依旧,而这个曾在江边呼渡,曾在垂虹亭上吟唱过的“坡仙”如今又在哪里呢?他只把仁爱留给在沙滩嬉戏觅食的鸥鹭罢了!

以上皆由苏轼《青玉案》词生发,既切合眼前环境,亦正好抒写对苏轼的怀念。一“唤”、一“叹”、一“问”,笔势几番跌宕,词意步步推进。下面笔势陡转,以舒徐的词笔,描绘日暮江天的景色:天水相接,茫然无际;碧云散尽,群峰远立;暮色苍茫,江潮渐落。这日暮江天之景,美丽而清冷,旷远而迷蒙,作者伫立其中,在思索,在感叹,在发问。几句字字写景,亦字字言情。--江天、群山、潮声、落日,无一不融进作者怀人的情思,处处透露出他的落寞怅惘的心境。

下片过拍之后,即转入对另一人物的怀念:“恨无人、与共秋风,鲙丝莼缕。”三句用张翰归田之典。

张翰,字季鹰,西晋吴郡吴(今江苏苏州)人,仕齐王冏,官大司马东曹掾。秋风吹起,他想到家乡的菰菜、莼羹、鲈鱼鲙,便辞官归去(见《晋书》卷九十二)。鲙丝莼缕,鲈鱼鲙和莼菜丝。十年到此,无与为伍,象张翰那样淡泊功名、热爱山林的人再也找不到了。“恨”字,憾也,表现他怀人之深切,写出隐居山林、无人作伴的孤寂,隐含世无同调的感慨。三句承上片“销磨”句而来,词意又推进一步,主题至此而明朗。

以下笔势腾飞,墨彩淋漓,终于唱出了词章的最高潮:“小转朱弦弹九奏,拟致湘妃伴侣。”今古人物既然杳无音信,现实中又无人可与为伍,于是他想起了化作湘水之神的虞舜二妃:他轻轻地转动着朱红色的琴弦,弹奏出虞舜的箫韶之乐,想把湘妃引来作伴。

箫韶奏罢,湘妃未降,江天还是那样旷远而寂寥。这时皓月当空,薄雾横江,水中的沙洲罩在淡淡的烟雾之中,显得朦胧而缥缈。云烟飘过,皓月如飞,照临江渚。在薄雾、月色、波光之中,在这个半透明而神秘的夜里,他仿佛也在升腾,飞驰:“恍若乘槎河汉上,怕客星犯斗蛟龙怒。”《博物志。杂说》:“近有人居海渚者,年年八月,有浮槎去来不失期。人有奇志,乘槎而去。十余月至一处,有城郭状,宫中有织妇,见一丈夫牵牛渚次饮之。因问:”此是何处?‘答曰:’访严君平则知之。‘因还至蜀,问君平。曰:“某年某月,有客星犯牵牛宿。’计其年月,正是此人到天河时也。”他觉得自己仿佛传说中那个住在海岛上的人那样,乘着木筏,到达天河。--他怕是真的顺流而上,侵入斗牛之宿,把天河中的蛟龙惹怒了。七句笔飞墨舞,尤为精彩,把作者孤寂的心境表现得淋漓尽致,显示出他高度的技巧。云烟在月边飘流,故觉月“飞”。“飞”字,既从对面写云烟,也从正面写月亮,它将云烟、皓月、洲渚组织成一幅灵气飞动的画面。

最后以高歌过江作结,将江流、碧空、群山、皓月、烟渚,连同作者的琴音、浩叹和丰富瑰丽的联想留给读者,让他们去细细回味。

总而言之,作者通过临江喊渡,浮想联翩,终于写成了这首词。这首词先描写日暮江天景色,然后展开对古今人物的怀念,委婉地表达了作者隐居僻壤,无以为伴的孤独心情。刘仙伦在南宋并非赫赫有名的大词人,但这首词确实堪当上乘之作。

【宋词地图】

吴江:即吴淞江,又叫松江。它是太湖的一个分支,向东流经今江苏吴江、吴县、青蒲、松江、嘉定等县,最后与黄浦江汇合,流入大海。

垂虹亭:亭名,因位于江苏吴县吴江边垂虹桥上而得名。苏东坡、张先等曾在亭上摆酒吟诵。

《虞美人·题吴江》原文翻译赏析,(宋)刘仙伦作品

作者简介

刘仙伦(生卒年不详)字叔儗,号招山,庐陵(今江西吉安)人。与刘过齐名,称为庐陵二布衣。

岳珂《檉史》卷六谓其“才豪甚,其诗往往不肯入格律”,“大概皆一轨辙,新警峭拔,足洗尘腐而空之矣。独以伤露筋骨,盖与改之为一流人物云。叔儗后亦终韦布,诗多散轶不传”。有《招山小集》一卷。

赵万里《校辑宋金元人词》辑为《招山乐章》一卷。黄昇《中兴以来绝妙词选》卷五:“招山有诗集行世,乐章尤为人所脍炙。”杨慎《词品》卷四谓其《系裙腰》“词秾薄而意优柔,亦柳永之流也”。陈廷焯《云韶集》卷六云:“叔儗词,颇占身分,可即词以观志。”又评其《念奴娇。送张明之赴京西幕》云:“此词议论纵横,无限感喟,真是压倒古今。魄力不亚辛稼轩,并貌亦与之仿佛。而一二名贵处,直欲驾而上之。”“置之稼轩集中,亦是高境。”

《虞美人·题吴江》原文翻译赏析,(宋)刘仙伦作品

更多刘仙伦的诗

阅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