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嵬》古诗赏析-李商隐作品

来源:网络整理 时间:2024-04-27 07:37

马嵬原文

马嵬

李商隐

海外徒闻更九州,他生未卜此生休。

空闻虎旅传宵柝,无复鸡人报晓筹。

此日六军同驻马,当时七夕笑牵牛。

如何四纪为天子,不及卢家有莫愁。

《马嵬》古诗赏析-李商隐作品

马嵬赏析

唐玄宗天宝十四年(755),安禄山起兵叛乱。次年六月,叛军逼近长安,潼关失守,国都长安岌岌可危。一个阴雨连绵的黎明,唐玄宗携杨贵妃、宰相杨国忠、太子李亨以及部分皇亲国戚,在禁军护卫下,仓皇出城逃往成都。行至距长安城仅一百多里的兴平县马嵬坡时,禁军哗变,诛杀了杨国忠,并包围了帝妃住处。继而禁军将领陈玄礼代表军中,要求玄宗处死杨妃。玄宗在不得已的情况下,同意让杨妃以白练自缢于佛堂。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马嵬之变”。

马嵬之变过去多年后,民间却流行这样一个传说:道教发源地临邛(今四川邛崃)一个方士云游长安,此人有感于玄宗怀念杨妃的一腔精诚,愿替他为杨妃招魂。方士最终在海外仙山觅得杨妃。方士拟告辞复命之时,杨妃为他讲述了当年七夕节在长生殿发生的一段故事。那个夜晚,玄宗和杨妃曾按民间习俗,对着新月双双盟誓——“愿世世为夫妇”,这一旦旦信誓在白居易《长恨歌》中,被演绎为“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

李商隐《马嵬》的开篇,正是针对这个传说和传说中的爱情誓言而发的。一个“徒”字,表明那个传说之于事无补。而“他生未卜此生休”,短短七字,则包含着无尽的感慨——既然夫妻缘分在“此生”已然完结,还谈何“他生”之事!要知道,所谓“来生缘”是多么的靠不住啊!

中间两联是对马嵬事变的展开描写,也是诗中的重笔,着重渲染当事人玄宗的心境:在一个荒凉的驿站,深夜里只听见军中报更的凄凉柝声,不复往日宫中景象——按,唐时宫中不养鸡,鸡鸣时分由戴着绛色头巾的侍卫仿效鸡鸣以向宫中报晓。“鸡人报晓筹”是多么温馨的回忆,而“虎旅传宵柝”则是冷冰冰的现实。

“此日”,指马嵬事变的当日。“六军同驻马”五字说得含蓄,暗示的事态却相当严重——御林军竟驻马向皇帝请愿,打出的口号是带有威慑力的——“不杀贵妃,誓不扈驾!”在自身难保的情况下,唐玄宗除了忍痛割爱,还有什么办法呢?想当初,长生殿盟誓的那个七夕,他和她还取笑天上的牛郎织女,觉得他们可怜来着——鹊桥会只能一年一度。谁知道后来自个儿会落得个生死异路,反不如牛郎织女能够长久地隔河相望呢。

诗人不禁要问一个为什么——为什么做了四十八载天子,集天下权力于一身的玄宗,此刻却无力保护一个心爱的女人?为什么连寻常夫妻的相亲相守,对于他们来说,竟然也会成为一种奢望?为什么玄宗本人竟不及古代那个卢姓的男子,能与心爱的莫愁执手偕老?这一切究竟是为什么?

“前事不忘,后事之师。”显然,传说归传说,动人的传说不能更改无情的历史,而历史的鉴戒是不应该被忘记的。至于那个“为什么”,诗人只点到为止、问到为止,不予说破。通过一句诘问,诗意在高潮处凝固,像一条抛物线画到顶点,停下来,将后半段即问题的答案,留给聪明的读者自己去完成。

(殷志佳)

更多李商隐的诗

阅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