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司勋》原文赏析-李商隐作品

来源:网络整理 时间:2024-04-27 06:50

杜司勋原文

杜司勋

李商隐

高楼风雨感斯文,短翼差池不及群。

刻意伤春复伤别,人间唯有杜司勋。

杜司勋赏析

宣宗大中三年(849)春天,李商隐曾为当时同住长安,任司勋员外郎的诗人杜牧写过两直诗,对杜牧极表关切倾倒之意。这首七绝,专赞杜牧的诗歌创作。

首句“高楼风雨感斯文”,写自己对杜牧诗歌别有会心的感受。“斯文”,即“此文”,指他当时正在吟诵的杜牧诗作。这是一个风雨凄凄的春日。诗人登上高楼,凭栏四顾,只见整个长安城都沉浸在迷茫的雨雾中。这风雨如晦的景象,正像包围着他的昏暗凄迷的时代氛围,不免触动胸中郁积的伤世忧时之感。正是在这种环境气氛中,诗人对杜牧的诗作也就有了更深切的感受,因为后者就是“高楼风雨”的时代环境的产物。杜牧的“斯文”,不能确指,也不必确指,反正是感伤时世、忧愁风雨之作。他的《题敬爱寺楼》说:“暮景千山雪,春寒西尺楼。独登还独下,谁会我悠悠?”就颇有 高楼葬景、百感茫茫的味道。只不过他的“悠悠”之情并非没有知音罢了。

次句“短翼差池不及群”,转说自己,暗含杜牧。“差池”语出《诗经·邶风·燕燕》:“燕燕于飞,差池其羽(形容燕飞时尾羽参差不齐之状)。之子于归,远送于野。瞻望弗及,涕泣如雨。”这是一首送别诗。李商隐用“差池”的字面,自然有暗寓“伤别”之情的意思。全句是说,自己正如风雨中艰难行进的弱燕,翅短力微,赶不上同群。这是自伤身世孤孑,不能奋飞远举,也是自谦才力浅短,不如杜牧。这后一层意思,正与木句“唯有”相呼应。

次句因“高楼风雨”兴感而兼写双方,这句表面上似专写自己。其实,“短翼差池”之恨又岂独李商隐!他在《赠杜十三司勋员外》中深情劝勉杜牧:“心铁已从千镆利,鬓丝休叹雪霜垂。”正说明杜牧时样有壮心不遂之恨。这里单提自己,只是一种委婉含蓄的表达方式。

“刻意伤春复伤别,人间唯有杜司勋。”四两句极力椎重杜牧的诗歌。“伤春”、“伤别”,即“高楼风雨”的忧时伤世之意与“短翼差池”的自慨身世之情,也就是这首诗的基本内容和主题:清何焯评一、二句说:“含下伤春”,“含下伤别(《义门读书记》)。这是正确的。“伤春”、“伤别”,不但概括了杜牧诗歌的主要内容与基本主题,而且掲示了它的重要风格持征:带有那个衰颓时代所特有的感伤情调。“刻意”二字,既强调其创作态度之严肃,又突出其运思寓意的深至,暗示他所说的“伤春伤别”,并非寻常的男女相思离别,而是“忧愁风雨”、“可惜流年”,伤心人别有怀抱,末句更以“唯有”二字,重笔钩勒,对杜牧在当时诗坛上的崇高地位,作了热情的称誉。不过,这首诗的艺术感染力却主要不取决于全面而准确的评论,而在丁渗透在字里行间的对诗友的深刻理解,深情赞叹。正是这种内在的抒情因素,使它有别于一般的论诗绝句,而具有知音之歌的抒情诗品格。

这首诗之所以耐人咀嚼,还因为它蕴含着丰富的言外之意、弦外之音。诗人扱力称扬杜牧,实际上含有引杜牧为同调之意。“天荒地变心虽折,若比伤春意未多”(《曲江》),“曾苦伤春不忍听,凤城何处有花枝”(《流莺》), “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瓦花残”(《无题》)“人世死前唯有别,春风争拟惜长条”(《离亭赋得杨柳二首》),这些诗句表明,“刻意伤春复伤别”不但评杜,亦属自道。何焯说:“高楼风雨,短翼羞池,玉谿方自伤春伤别,乃弥有感于司勋之文也。”(《义门读书记》)这是深得诗人用心的精到评论。

同心相应,同气相求,诗人在评杜、赞杜的同时,也就寄托了自己对时代和身世的深沉感慨,而在“刻意伤春复伤别,人问唯有杜司勋”的赞叹中,似乎也包含着诗坛寂寞、知音稀少的弦外之音。

(刘学锴)

更多李商隐的诗

阅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