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刘绣衣按交趾》原文赏析-解缙作品

来源:网络整理 时间:2024-04-25 02:54

送刘绣衣按交趾原文

送刘绣衣按交趾

解缙

虬髯白皙绣衣郎,骢马南巡古越裳。

城郭新开秦郡县,山河原是汉金汤。

天连铜柱蛮烟黑,地接珠崖海气黄。

莫说炎荒冰雪少,须令六月见飞霜。

送刘绣衣按交趾赏析

诗题一作《送刘御史按交趾》。据顾炎武《日知录》九《部刺史》考证,自明永乐元年(1403)二月始,朝廷遣御史至各地巡察,称巡按御史,三年一换,职权与汉刺史同。刘某当即派往交趾的巡按御史。“交趾”是古地名,本指五岭以南一带,汉武帝置交趾郡,辖境相当于今广东、广西的大部和越南的北部、中部。唐调露元年(679),在交趾故地置安南都护府。五代晋时独立。南宋称其国为安南。明永乐四年(1406),发兵讨平安南,置郡县。因安南本交趾故地,也别称为交趾。本诗当作于安南初平之时,时作者在翰林学士兼右春坊大学士任上。到了永乐五年(1407),诏置交趾布政司(俗称交趾省),作者也因事谪贬广西布政司参议,不久又改交趾布政司参议,便不可能写此诗了。

首联扣题,“虬髯白皙绣衣郎,骢马南巡古越裳”,写一位英俊潇洒的将军,骑着一匹青白色的高头大马威威赫赫地去巡视南边。用“虬髯白皙”写其相貌,颇得汉乐府遗意。《陌上桑》中罗敷夸夫婿即言:“为人洁白皙,髯髯颇有须。”“绣衣”指御史官服。“骢马”本指青白杂毛之马,因后汉桓典为侍御史,执法严峻,常乘骢马,京师畏惮,时人语曰:“行行且止,避骢马御史。”后世即用“骢马”为御史或执法严峻之典。如骆宾王诗云:“骢马刑章峻,苍鹰狱吏精。”(《幽禁书情通简知己》)本诗亦用此典,既符合行者身份又切合出使情景。“越裳”本古南海国名(见《后汉书·南蛮传》《梁书·海南诸国传》),此代指交趾。

次联承“古越裳”写交趾的来历。“城郭新开秦郡县,山河原是汉金汤。”因当时安南初平置郡县,故称“城郭新开”;又因郡县制是沿袭秦朝以来的制度,故称“秦郡县”。“金汤”是金城汤池的省称,“金”喻城坚不可摧,“汤”喻护城河沸热不可近。全句意谓,交趾是汉代即设立的中国固有领地。

三联写交趾的地形、气候特征。“天连铜柱蛮烟黑,地接珠崖海气黄。”“铜柱”是汉人马援在交趾立的汉界标志,李贤注《后汉书·马援传》引《广州记》云:“援到交趾,立铜柱,为汉之极界也。”“珠崖”也作“朱厓”,是汉置的郡名,治所在潭都,即今海口市,其地因位于大海中崖岸之边,出珍珠,故称“珠崖”。“蛮烟黑”与“海气黄”均状交趾气候恶劣,其时作者尚未亲到交趾,故只能凭借传闻和想象概括言之。后来作者也被贬到交趾任布政司参议,对交趾的气候环境有了亲身体验,又有诗写道:“冲寒凛冽逾西卫,触热炎蒸出百蛮。”(《交趾回送安城谢礼献》)对其地恶劣气候的描写,就要具体翔实得多了。

尾联希望对方严刑峻法,整治交趾。“莫说炎荒冰雪少,须令六月见飞霜。”交趾本炎荒之地,自然冰雪稀少;六月飞霜,显系自然界不可能发生之事。作者在这里是强调整治一个新立的不开化的边鄙郡县,必须采用非常手段,严刑峻法,以见霜威。用霜来比喻肃杀之威,由来已久,《晋书·索传》云:“孤恐霜威一震,玉石俱摧。”《魏书·高闾传》云:“霜威南被,则淮徐来同。”采用严刑峻法,是明初执政者的普遍行为,作者是当朝大臣,如此主张,固不足怪。尾句与“骢马”句遥相呼应,突出作者以严治郡的政治思想,并把全诗结构成一个紧密的整体。

沈德潜在选解缙诗后声言:“(明)永乐以还,尚台阁体,诸大老倡之,众人靡然和之,相习成风,而真诗渐亡矣。故解大绅(缙)以下,李宾之(东阳)以前,所收独略。”(《明诗别裁集》卷三)其实,解缙诗与雍容闲雅的“台阁体”迥然不同。《艺苑卮言》云:“解大绅诗,如河朔大侠,须髯戟张。”《东里文集》云:“解公诗豪宕丰赡似李杜。”《明诗纪事》云:“大绅诗才气纵横,不暇收拾,……逸情胜概,可想见风流人豪也。”本诗用典之丰赡贴切,对仗之精工华美,音节之响亮动听,意气之纵横潇洒,皆可证上述诸家评语所见不谬。

(沈时蓉)

【作者】

解缙(1369-1415),字大绅,江西吉水人。洪武二十一年(1388)进士,授中书庶吉士。永乐初,累进翰林学士,主持修纂《永乐大典》。后为人所谮,死于狱中。平生有才子之称,著述颇丰,然多散佚。有《文毅集》(一题《春雨斋集》)传于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