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刘帅归蜀》原文赏析-危稹作品

来源:网络整理 时间:2024-02-28 09:09

送刘帅归蜀原文

送刘帅归蜀

危稹

万水朝东弱水西,先生归去老峨眉。

人间那得楼千尺,望得峨眉山见时。

【注释】

刘帅:题下原注云:“后溪先生也。”按,后溪为刘光祖别号。光祖,字德修,简州阳安(今四川简阳)人,约与危稹同在孝宗淳熙年间进士及第,后官至起居郎、右文殿修撰,有《鹤林集》。刘帅或指此人。

送刘帅归蜀赏析

此诗和一般送别诗内容相同:叙依依难舍之情,诉别后相思之苦。立意并不新鲜,但在表达这种情意时,诗人却自辟蹊径,使人耳目一新。

诗的起句就不凡:“万水朝东弱水西”。弱水,古水名。《山海经·西山经》:“劳山,弱水出焉,而西流于洛。”诗人为何开头不写送别却在水的流向上做文章?为何送别时竟想起“弱水”?读到下句“先生归去老峨眉”,才知端绪,原来诗人是以弱水西流隐喻友人西归。联系两个“水”字,我们又可以推想,友人一定是由水路归蜀。由此可以进一步推想,诗人是在江边送别这位好友;友人登舟而去,诗人久久伫立江头,对着那滚滚东流的万顷波涛,望着那缓缓西去的一片帆影。这一东一西的对比,使他不禁联想起那与“万水”流向相反的弱水。这一句起得突兀,同时又颇切题,有笼盖全篇之势。

诗的三四两句,想象尤为奇特。此二句由上句“先生归去老峨眉”生发。友人此行,并非暂别,而是告老还乡;归老之地又是那遥远的峨眉山,因此别后难再重逢,这就更增相思之苦。但是,万水千山遮望眼,怎能望到那遥远的峨眉山呢?这时,诗人也许是急中生“智”,也许是受王粲《登楼赋》的启发,他突然想到了楼———“人间那得楼千尺,望得峨眉山见时。”他以为如果登上千尺高楼,就可以望到数千里外的峨眉山,望到他的友人。

这首送别小诗,别出心裁,以奇想取胜,体现了宋诗善于翻出新意的特色。这些奇想,乍看无端,寻思有绪;既出人意料之外,又在人意想之中,使人感到既新颖独特,又合情合理。所以陈衍在《宋诗精华录》中评论说:“用东坡‘那有千寻竹’之意,翻‘绝顶望乡国’之案。爱而不见,此诗出自真情。而错怨江南北山多者,亦望夫化石之痴想也。”

(何庆善)

【作者】

危稹:(1158—1234)本名科,字逢吉,号巽斋,又号骊塘,抚州临川(今属江西)人。淳熙十四年(1187)进士。调南康军教授,擢著作郎兼屯田郎官,出知潮州,又知漳州,终提举崇禧观。卒年七十六。文为洪迈所赏识。诗与杨万里相唱和。有《巽斋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