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题交游风月楼》原文赏析-冯取洽作品

来源:网络整理 时间:2024-02-21 22:39

自题交游风月楼原文

自题交游风月楼

冯取洽

平揖双峰俯霁虹,近窥乔木欲相雄。

一溪流水一溪月,八面疏棂八面风。

取用自然无尽藏,高寒如在太虚空。

落成恰值三秋半,为我吹开白兔宫。

自题交游风月楼赏析

这是一首题赞诗,题于新楼落成之际。诗人登佳楼而览胜景,缘胜景而生奇思,全诗拢山、水、风、月于笔底,溢豪情逸兴于纸外,兴来神来,意到笔随,境界高远,天然入妙。

首联写风月楼的雄伟气势,一开篇便凭空而起,出语不凡。诗人首先从楼的外围景观写起,烘托出楼势的高拔。风月楼与周围的两座山峰遥遥相对,登楼远眺,可以平视两峰之巅。“平揖”二字,甚有气势。而从楼上观看雨后彩虹,则需俯视才行。这是以双峰和彩虹映衬楼的居高。再看近旁的乔木,枝干耸云,也大有与楼比高称雄之势,这是以乔木映衬新楼的巍拔。这里,巧用对面写来的手法,以景衬楼,不从正面直言楼高,而楼高自见。从景物的配置来看,远有双峰,近有乔木,下有彩虹,诸般景物,相映成趣,组成一幅宏丽的画面,也展示了新楼所处的自然环境。从人的情态看,诗人由远眺、俯察到“近窥”,其上下顾盼,目接神驰的情态宛然如见,其览物赞叹之情也溢于言表。

颔联两句,既是写景,又交代了风月楼得名的缘由。新楼处于山环水抱之中,有一溪流水,萦回映带。秋夜月明,登楼望溪,只见月光照于溪水之上,溪月交辉。此句暗点了楼名中的“月”字。下句写秋夜清风四起,八面楼窗,八面受风,凉风习习,回旋楼中,多么惬意可人!此句又暗点楼名中“风”字。这一联,以数字入诗,构成巧对,初读似信口而出的常语,细味觉用语工巧而浑成,意境空灵而淡远,所以前人称此联为“秀杰之句”(见《诗人玉屑》)。

古人以为,良辰、美景、赏心、乐事,四者难并。新楼落成,可谓赏心乐事;清风明月,可谓良辰美景。如今四美皆具,诗人更觉逸兴遄飞。于是,诗的后半首由写景导入抒情。

苏轼在《前赤壁赋》中曾说:清风、明月等自然美景,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颈联“取用自然无尽藏”,即化用苏轼成句,既切眼前景,又合此际情。新楼落成,万千景象,络绎奔会;无尽宝藏,呈于楼前。“取用”二字,将新楼构筑之妙和盘托出。下句放开一步,自己沉浸于此良辰美景之中,不禁心醉神迷,飘飘欲仙。苏轼《水调歌头》词有“高处不胜寒”之句,这里暗用苏词语意,以虚写实,既照应了楼高风寒,又写出了诗人感情的升华。

尾联“落成恰值三秋半,为我吹开白兔宫”,更进一步将天上人间联系了起来。上句的“三秋半”,点明新楼落成之日,恰值九月十五。下句的“白兔宫”本指月亮,这里语涉双关,明言天上月宫,暗指新成之楼。将新成之楼比作月宫仙阙,已充满奇情异彩,而将圆于三秋半的明月、成于三秋半的新楼,同视为天造地设的美好景物,赞美万里长风,为我吹开明月一轮,也为我造就新楼一座,更属想落天外的奇思。前人论诗,认为结句以“宕出远韵”为佳。此诗结句,涉想新奇,“吹开”二字,出人意表,正是“宕出神韵”的妙结。

作为一首题楼诗,通篇藉山、水、风、月等自然景物的陪衬,突出新楼之高之美。诗人以我观物,即景起兴,可谓题楼诗中“大手笔”之作。

(刘德重 顾伟列)

【作者】

冯取洽:生卒年不详。字熙之,号双溪翁,延平(今福建南平)人。宋理宗淳祐初前后在世。工词,常与黄升唱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