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泊歙浦》原文赏析-方岳作品

来源:网络整理 时间:2024-04-24 04:54

泊歙浦原文

泊歙浦

方岳

此路难为别,丹枫似去年。

人行秋色里,雁落客愁边。

霜月倚寒渚,江声惊夜船。

孤城吹角处,独立渺风烟。

泊歙浦赏析

这首诗写的是游子的羇旅之感。

首联“此路难为别,丹枫似去年”,说虽然是暂时停泊,却感到不忍分别,因为岸上火红的枫叶勾起了去年的回忆,年复一年,漂泊依旧,怎能不使人对它感到留恋呢?游子的思想感情通过今昔的时空差距曲曲表现出来。而“丹枫”这一色彩强烈的景物十分引人注目,“霜叶红于二月花”,多看看它,亦可以聊解客愁。

“人行秋色里,雁落客愁边。”上联的丹枫已点明了季节,因而这一联再加重渲染。萧瑟的秋天本来就容易引起悲凉的感情,何况是一个人孤零零地出门在外呢?举目无亲,只有南归的大雁好似同情旅人的孤寂,暂时停下来相陪伴。“雁落客愁边”,这一句措辞是很妙的,是景语,也是情语。客愁是无形的、抽象的,秋雁则是有形的实物,把具体形象与抽象的感情结合起来,说雁落到了“客愁边”,就使抽象的“客愁”也好像可触可见了,收到生动的艺术效果。

“霜月倚寒渚,江声惊夜船。”这两句进一步描写孤舟旅泊的所见所闻,展示出一个广阔凄清的背景,烘托出游子的孤单和寂寞。从时间上来说,这一联也进了一层,由白天写到夜晚。霜露满江,月亮似乎也感到寒意,忽听吹角之声越江而来,格外凄厉,船上难眠的旅人不由得吃了一惊,更感到了旅况的凄凉。“江声”即指下联的“吹角”之声传到江中,在寂静的月夜里是震动人心的,故用了个“惊”字。

“孤城吹角处,独立渺风烟。”最后一联把诗人的身影突出地刻画出来,孤城在岸上耸立,小船独泊在江边,而船上正站着孤独的游子,面对万里寒江,倾听城中传来的号角声,不禁分外感到天地的寥廓,人生的渺小,前途的渺茫了。他是否由自然的“风烟”联想到人生的风波?是想到了不能团聚的家人呢,还是想起了历史上的风流人物而发思古之幽情?或者想到了别的什么?妙在这一切都没有揭明,而只出现了一个“独立”的人影,一切尽在不言中了。

这首诗借景抒情,不事雕琢,造语自然,很有晚唐人风味。

(梁归智)

【作者】

方岳:(1199—1262)字巨山,号秋崖,歙州祁门(今属安徽)人。绍定五年(1232)进士。历南康军及滁州教授、太学正、宗学博士等。淳祐中,知南康军,后知袁州。先后触忤贾似道、丁大全,被劾罢官。其诗与刘克庄齐名。有《秋崖集》、《秋崖先生小稿词》。

【相关阅读】

更多方岳的诗

阅读排行